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2月31日,彼得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着这一年的最后几件紧要公事。女秘书敲门进了办公室,说:"对不起,打扰您了。有您一封信。"说着,她把信放到彼得的桌上,随即转身走了。彼得拆开信就念起来:亲爱的妈妈:你的儿子在给你写信。我已经好久没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出差、度假、住医院了……  相似文献   

2.
作家连线100年前,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在他最富盛名的代表作《小飞侠彼得·潘》中讲述了一个永远不愿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的冒险故事。100年后,为了纪念詹姆斯·巴里和彼得·潘这一经典童话形象,英国政府开始在全世界招募作者撰写续集。伦敦一时汇集了三千多名文坛高手,在激烈的竞争中,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杰拉尔丁·麦考琳独占鳌头,她提交的故事大纲和部分章节的样本获得了评委们的首肯,于是,她被正式委托进行《小飞侠彼得·潘》续集的创作。被委以重任的麦考琳能获得如此青睐,也决非偶然。她从事出版业近十年,1988年之后成为一名专业作…  相似文献   

3.
我恨死我的朋友了。在校车上,当我靠近她的时候,她却转身坐到了别处。数学课上,她的笔芯断了,我赶紧把我的铅笔递过去,她却接了彼得的。"问问她,"我妈妈说,"问问你的朋友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相见恨晚     
《红领巾》2008,(4):50
小彼得的母亲有一天晚上给彼得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当她讲到在水池(chf)边玩水、采果子、骑马时,彼得的眼睛越睁越大。“啊呀!妈妈,”他叹了口气道,“我真希望早一些遇到你!”  相似文献   

5.
奇妙的礼物     
彼得开了一家古玩店。小店门口的橱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漂亮古玩。冬日的一个下午,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隔着橱窗正仔细地观看着各种古玩,她那双天真烂漫的大眼睛对每件东西都仔细端详。过了好一会儿,她脸上露出笑靥(yè),似乎很满意了。她离开橱窗,快活地走进古玩店。"请你把窗子里那串漂亮的蓝珍珠项链拿出来,我要看一下,可以吗?"小女孩开门见山地说。彼得从橱窗里把项链取出来,举在手中让小女孩看。那串蓝珍珠项链在他手里泛  相似文献   

6.
剧情简介这是Peter Rabbit(《彼得兔》)的续集故事。托马斯(Thomas)迎娶了新娘碧(Bea),和彼得(Peter)及他的小动物伙伴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但一封信的到来,打破了碧和托马斯婚后平静的生活--著名出版商奈杰尔(Nigel)计划帮助碧出版她的书,前提是她要将书中的彼得兔塑造成一个更为鲜明的反面形象。  相似文献   

7.
正1850年1月3日,在莫斯科的一个俄国贵族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女孩子。她就是后来在数学史上第一个获得数学博士称号的俄周女数学家索菲·柯瓦列夫斯卡娅。小索菲从小聪明好学。6岁那年,她全家从莫斯科搬到风景优美的波里宾诺田庄。彼得叔叔是那里的常客,小索菲非常敬爱这位善良慈祥、一头灰白卷发的长辈。彼得叔叔博览群书,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彼得叔叔讲过的一个个有趣的数学故事,仿佛在小索菲的  相似文献   

8.
妈妈的账单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便就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往往受遣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着自己似乎也已成了一个小商人。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点事的报酬。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为取回生活用品20美分为把信件送往邮局20美分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20美分共计:60美分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账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晚…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账单     
芬兰有个叫彼得的孩子 ,10岁那年 ,有一天 ,他给母亲写了这样一份账单 :“母亲欠她独生子彼得如下款项 :为取回生活用品 ,2 0芬尼 ;为把信送往邮局 ,10芬尼 ;为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 ,2 0芬尼 ;为他一直是个好孩子 ,10芬尼。共计 6 0芬尼。”彼得母亲在餐桌上看到这份账单 ,无声无语地在账单旁放了 6 0芬尼。但正当彼得为自己的小聪明欣喜不已的时候 ,他又发现了母亲留下的一张账单 ,上面写道 :“彼得欠他母亲如下款项 :为他在家里过的 10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 10年的吃喝 ,0芬尼 ;为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  相似文献   

10.
轻松学英语     
圣·彼得的问题有三个人死了,分别是一名医生、一名会计和一名律师。他们来到了圣·彼得面前。圣·彼得对他们说,如果他们想进入天堂,就得每人回答一个问题。圣·彼得看着医生开始发问:"以前电影院放过一部电影,说的是一艘船撞击冰山后沉没,电影的名字是什么?"医生回答:"《泰坦尼克号》。"医生随即被允许进入天堂。然后圣·彼得看着会计说:"船上大约有多少人遇难?"会计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我在一个好朋友那里第一次读到了《彼得·潘》。浅绿色的三联版,看上去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一本书。她很爱惜地把《彼得·潘》递到我手里,然后把耳机给我戴好。磁带“沙沙”地转动起来,音乐声渐渐变大,耳机里响起TheBeatles的《Strawberry Fields  相似文献   

12.
童话梦     
“姐姐,你骗人,你骗人,我要去小彼得的梦幻岛上去,温迪走了,彼得一定很孤单。”在堂妹第N次问我梦幻岛在哪里的时候,我终于不耐烦地告诉她世界上没有梦幻岛。可是堂妹是一个很固执的孩子,她非要纠缠我到底。  相似文献   

13.
叶卡特林娜原名索非亚·奥古斯特,1729年出生于德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744年即她15岁时被俄国伊丽莎白女皇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的未婚妻。不久,她弃信路德教,皈依于在俄国影响深远的东正教,并改名为叶卡特林娜。1745年,叶卡特林娜与彼得大公结婚,1762年她率近卫军发动政变推翻即位刚半年的丈夫彼得三世,登上女皇宝座。初中历史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第一册)上写道:“1762年,皇后叶卡特林娜发动宫廷政变,成为沙皇,称叶卡特林娜二世。”这句话出现在有关彼得大帝的叙述之后,因而易让广大师生产生误解,认为叶卡特林娜二世是彼得大…  相似文献   

14.
1彼得的妈妈在店里买了些李子。回到家,她把李子放在桌子上,就去厨房忙碌了。过会儿出来,发现李子少了不少。“谁吃的?彼得是你吗?”  相似文献   

15.
李良旭 《儿童音乐》2014,(10):70-76
正1.选择一种长大的姿势那还是彼得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巴菲特听到儿子彼得房间里好像传出一阵不规则的乐器声,他好奇地轻轻推开虚掩的门,看到儿子书桌上摆着一排玻璃杯,彼得两只手上拿着餐桌上用的刀和叉,在玻璃杯上敲敲打打,刀和叉叩击在玻璃杯上,发出一阵悦耳的响声。听着打击发出的声音,彼得摇头晃脑,似乎很陶醉。巴菲特笑着问道:"彼得,你在干什么呀?怎么这么高兴?"彼得听到爸爸的声音,赶紧站起身子,他有些腼腆地对爸爸说道:"爸爸,我发现用刀和叉在玻璃杯打击,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就像是乐器弹奏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原文选摘     
《中文自修》2014,(17):21
有时候他们悬在半空,要彼得用拳头使劲捶打空气才能前行。“他们不让我们降落。”彼得解释说。“他们是谁?”温迪打着哆嗦,小声问道。但彼得不能说或是不愿说。叮叮当—直在他的肩膀上睡觉,此刻他把她叫醒,让她飞到前面去。彼得有时悬在空中,用手拢着耳朵,仔细聆听,然后又用两只非常明亮的眼睛盯着下面,似乎要把地面钻出两个洞来。做完这些事情后,他继续往前飞。  相似文献   

17.
电影《垂直极限》(Vertical Limit)以壮丽的雪原风光、惊险的登山场面、震撼的人间真情尽显好莱坞的制作气派。在一次登山训练中,格莱特一家三口,父亲罗伊、儿子彼得和女儿安妮遭遇到意外。为了儿女的安全,父亲让儿子砍断了绳索,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从此彼得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一心一意投入到他的摄影事业中。妹妹安妮无法原谅哥哥,直至有一次她登山遇到意外,哥哥竭尽全力地救她,经过一场生与死的拼搏,她最终理解了哥哥。  相似文献   

18.
彼得和他的妈妈来巴巴拉,一同住在黑森林里的一间小木屋里。彼得的父亲已经过世,现在只有他一个人担任烧炭的工作。每到星期六,他就要到市镇里去卖炭。可是不久,彼得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倦起来。于是他想起了爸爸曾经讲过的"小玻璃人"  相似文献   

19.
第一单元第一节在晚会上凯特在晚会上遇见了詹姆斯。她想他是个加拿大人。实际上他是苏格兰人。他来自苏格兰的爱丁堡,他们谈起了苏格兰和澳大利亚。凯特来自澳大利亚,家住悉尼。亨利也在和彼得讲话,亨利是威尔士人,彼得是英格兰人。彼得向亨利询问了有关威尔士的情况,亨利说了一下,亨利又问了问伦敦,彼得如实作答。在屋角,一位爱尔兰女士和一位香港男士正在谈话。她名叫凯瑟琳,来自爱尔兰的都柏林,男的叫保林,住在九龙。(第二单元略)第三单元第一节在旅馆里一个旅游者来到北京一家旅馆,他想要一间房。他回答了服务员的一些问题,他不要双人房,他想要一个单人间,准备住两晚上。他将护照交给服务员,服务员谢了谢他,同他是否在  相似文献   

20.
慢行     
彼得晚上喜欢看电视,睡得很晚,所以早上起得迟。这学期布莱克老师,也就是彼得的姨妈,在彼得的学校工作。她教三年级英语课。她对彼得要求严格,经常告诉他要遵守校规、按时到校。昨天早上彼得又起晚了。当他到学校时,已经8点10分了。他姨妈正在校门口等他。“彼得,第一节课你迟到了10分钟,”布莱克老师生气地说,“为什么你经常迟到?”“每次我走到大街的拐角处,就看到那个路标,上面写着:‘前有学校,请慢行’。”语言点:corner n.角落;拐角guidepost n.路标Peter likes watching TV in the evening and goes to bed late,so hecan’t get 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