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跳蚤的世界     
住在哪里?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跳蚤有1400种。跳蚤一生都离不开它的寄主,只有成年跳蚤才真正算是寄生。它的幼虫虽然不是寄生,但也生活在寄生的巢、窝的腐眉里,或是人类的家里。95%的跳蚤寄生在哺乳动物身上,其余5%则寄生在鸟类身上。  相似文献   

2.
郭馨 《知识窗》2011,(11):44-44
槲寄生,是一种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它四季常青,开黄色花朵,入冬结出白色或红色的浆果。槲寄生在平时很碓分辨,可是冬天万树皆枯时,只有它依旧绿意盎然,因此它又被称为“冬季里唯一的绿”。但是,一旦离开了它的寄主,槲寄生就会枯萎成金黄色。  相似文献   

3.
寄生性昆虫对寄主各种生命活动的干扰大小依种而异,有些能使寄主很快死亡,有些则对寄主的生存和繁殖无明显影响。很多寄生于不全变态类昆虫的寄生性昆虫,可将卵产在寄主几个或所有龄期的个体中。这些寄生物对同种寄主不同个体的影响大小则又和寄主开始被寄生时的龄期密切相关。自然界的蚜虫种群常常世代重叠,多个虫型、虫期混合出现。它们的寄生蜂能寄生除卵以外的所有龄期。对于这类寄主一寄生物系统,要了解和描述寄生物对寄主数量变动的影响大小,就必须考虑到寄生物产卵时对寄主龄期的选择和寄主开始被寄生时的龄期与受影响大小之间的关系。本工作详细观察了苦苣菜蚜Hyperomyzus lactucae(L.)在不同龄期被苦  相似文献   

4.
技术寄生理论指出,技术间的寄生有助于两种或多种技术共生发展;宿主技术中的寄生技术不成比例的增长将促进复杂技术系统的发展;拥有较多寄生技术的宿主技术比拥有较少寄生技术的宿主技术进化快;宿主技术的进化不独立于与它相关联的技术。技术寄生发生的初期,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寄生发生的外在条件,技术内部的差异是寄生发生的内在限制,这显示出寄生具有选择性。在中期,寄生技术与宿主技术相互促进,共同进化,预示寄生具有互惠性。在后期,寄生技术交替寄生于宿主技术,表明寄生具有替代性。结合技术进化的普遍规律,“双S曲线”能够从技术内部反映技术从寄生到共生的进化规律。技术寄生理论启示应该摒弃描述进化现象,注重解释联结机制;在创新管理中初期突出多样性和基础性,中后期注重灵活性和导向性。  相似文献   

5.
国际在线专稿:据《每日邮报》7月3日报道,研究人员日前在泰国发现世界上最小的苍蝇,这种苍蝇通体只有0.4毫米长,大小同人们日常食用的细盐粒相当,甚至比之更小。它们常常寄生在蚂蚁的脑袋内部,长到一定程度后再将寄主“斩首”。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法国的克洛德·孔布教授充满激情地研究寄生生物。他发现一种蜱螨目动物具有特殊的跳跃能力,当这种极小的动物在地上爬行时,能够仅仅依靠果蝇翅膀的振动探测出果蝇的来临。当果蝇经过它上方时,它跳起来,紧紧抓住正在飞行的果蝇,以寄生在其体内。这种小动物一跃的高度可达5厘米,相当于人类跳起500米的高度。 类似的故事,孔布还知道许多。作为一个优秀的达尔文主义者,他更关心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事实上,寄生生物不仅是一些特殊的小生物,它们有时对宿主残酷无情。了解寄生生物的“战略”也许能够挽救生命、收成、森林、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7.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和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是主要蔬菜害虫——菜粉蝶(Artogeia rapae)幼虫期的重要病原物和寄生蜂。通过共同的寄主,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文从被绒茧蜂寄生的菜粉蝶幼虫饲毒后的结局,带毒寄主中育出绒茧蜂的结茧、化蛹、羽化,病毒对绒茧蜂寿命的影响,感病寄主中育出绒茧蜂的传毒能力以及绒茧蜂寄生对寄主体内病毒包涵体含量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PbGV与菜粉蝶绒茧蜂的  相似文献   

8.
在蚂蚁界生活的某些角落里,充满一侵袭、凶杀和“人质”扣押。这种激烈争斗乃是群居寄生的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9.
带刺的巢窠     
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中的雕,用一种特殊的树枝筑巢.为了寻找这种被称为"铁树"的树枝,一只雌雕一天中有时要飞行200英里."铁树"的树枝不仅像它的名字一样坚硬,而且枝上还生着许多刺,使得雕巢能够牢固地建在峡谷的悬崖上.巢建好后,雌雕还要在上面铺上树叶、羽毛、杂草,防止幼雕被刺扎伤.  相似文献   

10.
湘泓 《百科知识》2007,(6S):34-36
提到鸟类,人们立即想到的就是那些在天空中飞翔的美丽精灵。的确,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鸟类的演化趋势就是身体逐渐变得小巧,行动更加灵活,越来越适于在空中迅速飞翔,从而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不过,也有一些鸟类,却向着相反的方向演化。它们的身体显著增大,翅膀退化变得很小,双脚则变得大而有力,只会走不会飞,特别适应在地面上生活,因此被称为走禽。这些鸟类种类不多,数量也不大,不是鸟类演化的主流,但它们的生活却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潘亮 《科学与文化》2005,(12):44-45
附红体病属典型的人兽共患病,在畜禽类中较早被发现,对畜牧养殖业有很大危害。发现附红体感染人,并引起严重症状还不到20年时间。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在兽医领域,不同动物中寄生的附红体又各有其名,发病表现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有一句话经常被大家引用“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长期以来,我们身上的寄生生物——寄生虫也罢,寄生菌也罢——对我们来说都是极讨厌的东西。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寄生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恢复名誉”,因为科学家发现,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大部分是我们的朋友,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抵御疾病。  相似文献   

13.
正翠鸟属于鸟类的佛法僧目。中国的佛法僧目鸟类共有5科,新疆独占4科4种,分别是翠鸟科普通翠鸟,蜂虎科黄喉蜂虎,佛法僧科蓝胸佛法僧,戴胜科戴胜。除了普通翠鸟偏小,其余翠鸟体型大都介于30厘米左右,华丽的外表是它们共同的特征,羽色大都艳丽,以蓝、绿色占优势,堪称鸟中"四大美女"。把翠鸟称为佛法僧有两种解释。其一,据说在古代的一座佛教寺庙中,人们发现一种蓝胸翠鸟在大树上筑巢、产卵,和尚们却不知其名。因为翠鸟羽毛鲜艳,同寺内方丈的袈裟相似,故取名佛法僧。其二,佛法僧的叫法来自日本,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中国的  相似文献   

14.
伊天 《金秋科苑》2008,(7):84-85
自己给自己过生日,不自觉地给儿女摆放上碗筷,翻看照片……儿女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一个个离巢拼搏,一天天变老守巢的父母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缓解心中的孤寂和落寞。  相似文献   

15.
科学短信     
鸟类迁徙靠嘴巴鸟类在迁徙时能够长途飞行而不迷路,它们是怎么为自己定向呢?过去,人们把这归功于鸟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科研小组在河北丰宁县发现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华美金凤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鸟类的起源是当今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间的争论已经有130多年了。鸟类起源有三种假说:即鳄类起源说、槽齿类爬行动物起源说、恐龙起源说。第一假说从诞生起就一直没引起多少关注。第二假说至今仍有一些支持者,特别是鸟类权威,如撰写《鸟类起源》巨著的丹麦海尔曼及撰写《中国古鸟类图鉴》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的侯连海研究员,他们认为恐龙胸前不具有鸟类特有的义骨;另恐龙腰臀部的骨骼(解剖学上称为腰带)、牙齿…  相似文献   

17.
鸟类多样性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了解拉萨市秋季鸟类的多样性组成情况并掌握其居留信息,于2021年秋季在拉萨市的五县三区开展了鸟类多样性的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目34科88种。在区系组成上包括古北界鸟类58种、东洋界鸟类5种、广布种鸟类19种、特有种鸟类6种;居留型中留鸟64种、夏候鸟4种,冬候鸟12种、旅鸟8种。从生境和鸟类多样性关系上看,灌木林的鸟类多样性程度最高。拉萨秋季鸟类以雀形目种类占比最大,雁形目鸟类数量最多。濒危和受保护鸟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0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1种,易危6种,近危8种。被IUCN列为濒危2种,易危2种,近危5种。列入CITES附录Ⅰ的2种,列入附录Ⅱ的11种。  相似文献   

18.
鸟类当中有不少模范父亲,这种天性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鸟类的模范父亲真不少 动物学家们通过盘点动物当中的模范父亲发现,其中竟然有三成是鸟类。而且和其他动物相比,鸟类模范父亲显得更模范,故事也更感人。 例如,有的鸟类在后代生育过程中,对母子的护理就特别周到,其中雄性大角猫头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它的伴侣开始孵化儿女的时候,它会主动把大小老鼠和松鼠带回巢给伴侣吃。等儿女孵出来后,升格为老爸的它就更辛苦了,它每天都要带更多的猎物来,继续供养伴侣和儿女。  相似文献   

19.
220kV输电线路鸟害防治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分析了鸟在输电线路的铁塔上筑巢、排便,导致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提出了如何解决220kV输电线路铁塔上鸟类筑巢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凡 《科技新时代》2009,(12):32-32
鲸的皮肤上常常会附着有大量的藤壶、海藻、细菌和其他海洋生物,但鲨鱼的皮肤却总能保持光滑干净。尽管这些寄生生物也能附着于鲨鱼粗糙的皮肤上,但它们却很难在那里长期扎根,很容易就会被冲掉。现在,科学家仿照鲨鱼的皮肤发明了一种印刷在胶带上的纹路,能够防止细菌病原体在医院和公共卫生间中肆意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