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年孙犁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大革命”前孙犁长期搁笔的根本原因是其“不合时宜”,且不愿迎合“时宜”。“文化大革命”中孙犁“置之死地而后生”,抗日战争与“文化大革命”在他心中形成了二大心理情结。这构成了晚年孙犁创作强大的内驱力,并规定了其作品的基本内容、基本意旨──晚年孙犁的散文观、散文面貌和严谨到苛刻程度的现实主义态度、强烈的道义精神及其由来。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本文简述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艰难而曲折的经历,重点论述了邓小平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为中国人民作出的两个重大贡献,即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和旗帜鲜明地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文章最后明确指出,如果没有邓小平,至少我们还要在混乱、愚昧和贫穷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能够在特定时期,从事一项神圣而特殊的工作,那么,岁月留给他的便是欣慰与自豪。“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后,职工教育再次起飞。“双补”是入我们职工教育工作者的“诺曼底登陆”。多少年过去,每当谈起当年厂厂办业校、家家忙读书的辉煌,我们这些职工教育的见证人便会津津乐道,兴奋不已。十年“文化大革命”,不但使中国失去了十年发展时光,还使整整一代青年人失去了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学业务的正常机会。粉碎“四人帮”  相似文献   

4.
豁达乐观的廖沫沙杨德华“文化大革命”,从声讨所谓“三家村”揭开序幕。在这场大灾难中,邓拓、吴晗先后罹难,廖沫沙身心也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记得是1967年吧,他和吴晗一起被揪往某矿区批斗。会前,两人被囚于一室内。沫沙看到吴晗愁眉苦脸,低垂着头,为了稍解他...  相似文献   

5.
李克正,是个“学历特殊的学生”。他原来是南京钢锯厂的一名青年工人,现在美国加州大学留学。他只上过高中一年级,由于“文化大革命”而中断了宝贵的学校读书生活。他在逆境中努力奋斗,凭刻苦的自学闯进了较高深的数学境界。一九七八年一月,二十八岁的李克正以优异的成绩,被破格录取为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研究生。进入科技大学以后,他在导师曾肯成教授的指导下,更加认真攻读,在数学研究方面进展很快,表现了非凡的才华,他的外语学习成绩也很好。第二年十月,小李终于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大都持否定的态度,斥责辱骂之声是不绝于耳的。只是文化大革命前的许多历史著作在介绍太平天国前期的领袖人物时总还提到他,这就是说在否定之中还或多或少的有所肯定;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鬼蜮横行的十年里所出版的历史书籍里,几乎都把韦昌辉从太平天国领袖人物中“开除”了,仅仅在需要痛骂他一顿的地方才把他“揪出来示众”!什么削尖脑袋钻进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1966年至1976年这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德育的实践及其演化过程。审视这一特殊时期的学校德育,总结其中的错误教训,为今日学校德育改革提供鉴戒,避免重蹈覆辙,是有必要的。 一、“文革”中教育革命对德育实践的影响 既然被认定是“文化大革命”即“大革”文化的“命”,教育战线既然被认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长期统治的地方,自然就成了“文革”的突破口,1966年8月7日至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  相似文献   

8.
赵祥庆是南京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但在他大学毕业时,却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他进过部队,到过工厂,下过农村,还做过一段时间的文字工作,最后,到新泰十九中做了一名数学教师。凭着年青人的一股闯劲,他很快便适应了教学工作,并且成了教学骨干。1976年赵祥庆调...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特殊孩子的关注不应让他感到压力,而应在宽松自然的过程中进行,最重要的是要在“接纳”的基础上促使他自然成长.这种“接纳”是尊重特殊孩子的现有能力和水平,也是尊重他作为“人的个体”的存在,应时时刻刻体现在教师与孩子的互动中.  相似文献   

10.
巴金的梦想     
巴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建一座现代文学馆,另一个是建一座“文革”博物馆。在他的执着努力下,第一个梦想已经实现。由于种种原因,第二个梦想却迟迟未能实现,带着这种遗憾,巴金永远的离去了,这不仅是巴金个人的遗憾,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遗憾。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不让后人知道过去则是双重背叛。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对后人来说是难以置信的,  相似文献   

11.
《序曲》是“努力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斗争生活”的征文选集。收有一九七三年五月到一九七五年三月的创作共二十二篇。这些作品以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多种体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歌颂了伟大革命所创造的“新的世界”、“新的人物”,深刻揭示了这场震撼世界的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综观鲁迅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处处反映了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一教育观,不仅体现在他的教学特点上,更体现在他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教育青年如何学习上。  相似文献   

13.
冯白驹是海南岛琼山县云龙公社长泰村人.1925年,他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受到共产党人的影响,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的教育,1926年他毅然弃学还乡,由他少年时代的同学李爱春(当时的琼山县委书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冯白驹同志在革命道路上,始终步伐坚定,勇往直前,领导海南岛革命武装斗争,坚持廿三年艰苦不懈,周恩来同志誉他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艰苦岁月海南岛的革命斗争和全国一样,历尽了艰难曲折,加上孤悬海外的特点,更是倍加艰巨,革命几度处于垂危之中.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在  相似文献   

14.
对十七年文学而言,英雄人物是时代与文学的共同选择。对英雄的政治化简单理解产生出一种特殊的“英雄焦虑”现象,英雄的构成被定性为阶级属性的载体,不仅体现在战争英雄的身上,也体现在现实生活的英雄身上。这种对非英雄化的排斥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它导致了英雄形象塑造中的“人”的真实性的萎缩。那些突破荚雄的创作尝试,某种意义上也只是在另一角度强化了十七年文学中遍地英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用这一思想不断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历史中,他关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三篇重要的讲话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认真研读这三篇重要讲话,有利于全面地掌握邓小平理论。一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的中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即如何认识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当前如何恢复党的优良作风。邓小平的这个讲话,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他系…  相似文献   

16.
天津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高皋、严家其撰写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49页有这样一段话: 他(指陈伯达)在开幕词中给毛泽东冠了“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三个头衔。接着,林彪讲话说:“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最高司令是我们毛主席,毛主席是统帅”。从此以后,人们言毛泽东,必加“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四个副词。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前孙犁长期搁笔的根本原因是他的“不合时宜”,且不愿迎合“时宜”。——“文化大革命”中孙犁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抗日战争与“文化大革伞”在孙犁心中形成了二大心理情结。这两大情结共同构成了晚年孙犁创作强大的内驱力,并规定了他作品的基本内容、基本意旨。——晚年利,犁的散文观、散文面貌和严谨到苛刻程度的现实主义态度。——晚年孙犁强烈的道义精神及其由来。  相似文献   

18.
(一)“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我党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它具有和党的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相同的特点:第一,在一个长达十年之久的历史时期中,“左”倾错误的指导方针始终在党内占支配地位,这是任何其他历史时期都没有过的;第二,犯严重错误的主要负责人是党内最有威望的领袖。这位领袖过去曾领导我们批判和纠正了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震撼世界的伟大胜利,因而深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信赖。可是,在这个时期他自己却犯了“左”倾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19.
石涛不仅在绘画创作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绘画理论领域也别具慧眼。他的画论主要见于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及一些题画文字。在他的绘画理论中,最具特点也最难以捉摸的应该要算他在《画语录》中的“一画”论了。而有关他“法”与“化”的理论则是“一画”论的具体体现。因而,我们可以从他的“法、化”理论来看他的“一画”说。石涛认为,中国山水画  相似文献   

20.
第三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本章教材涉及的时间是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发出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内容编为4个目。第一个目,“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共4个问题。第一,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这里主要讲毛泽东对国内党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认为一大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革命队伍,相当多的单位的领导权已不在人民手里,党内从中央到地方都出了“走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