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有效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中“耗时多,收效微”的现状,依据叶圣陶先生“宜以最经济之时间练成其最能切实应用之作文能力”的思想,我校进行了小学“快速作文”的教改实验。本实验自1998年3月开始,2000年3月第一轮实验告结,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走出了一条“发展语言”之路。 (一)快速作文目标细则 1.快速作文包括快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写作、修改  相似文献   

2.
作文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受到广泛关注却又常常在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被忽视,这主要是作文教学费力大而又收效微,没有一种较好的途径和方法,与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了整个语文教学的“半边天”。然而,现实是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尽管不少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但它至今也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人们表情达意和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手段。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所着力培养的现代社会人人用得着的重要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收效仍不如人意。作文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它与人的心灵、情感有着最真实、最朴素的联系。学习新课标,联系作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做到了“三少”“三多”,学生作文将不再是难事。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耗时费力的莫过于作文教学,学生最怕写作文,教师最头疼的是批阅作文。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最头疼”与“最怕”的问题呢?在教学中,我尝试改革了作文的评改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个人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评改的详细做法。  相似文献   

6.
浅谈作文教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创造性、人文性最突出的部分,因此它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需求就更显迫切。然而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方式和语文教学积重难返的教条主义习气,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作文教学造成有形无形的“牢笼”,这些“牢笼”严重地禁锢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作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走向新生活,就必须作出有挑战性的选择,确立创新思想,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一、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作文教学呼唤生活却难以走进生活。这是因为应试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意愿,割断了作文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天然联系。传统的陈规桎梏…  相似文献   

7.
十几年前,吕淑湘先生曾揭示语文教学这样一个问题:“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国语,却是大多数不过关”,这至今仍是现实。学生学语文耗时最多,学得最累,然而收效不大;教师教语文用功最多,教得最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和许多同行一样,对此类状况我也感到困惑:所考的不一定就是所教的,所教的也不一定考。到底应教什么?怎么  相似文献   

8.
陈英 《教师》2010,(35):22-22
课堂作文教学是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他们总觉得教和不教没有多大差别:从三年级教到六年级,作文知识点就是那么几个,枯燥而又乏味,没有针对性,反反复复地讲了许多“正确”的废话;而写和不写也没有多大差距:三年级到六年级,花了两百多课时,作文课堂教学的收效依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因此,“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成为小学作文的一个通病。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在理念上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至今仍未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因此,笔者认为一线语文教师有必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在命题的视角、学生的写作过程以及对作文的批改等方面突出一个“实”字,培养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写作能力.最终达到作文训练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建强 《甘肃教育》2011,(14):36-36
作文教学一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也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差,至今还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因此,有必要对作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对策,以便摸索出一条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凌章亮 《广西教育》2007,(9A):36-3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觉得教作文难,学生觉得写作文难。作文难,难在哪里呢?为什么难?我认为原因有三个。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致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忽视小学作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偏高,收效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常听许多教师说,作文是不可教的,要靠学生自己去“悟”,只有极少数有写作天赋的学生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的确,作文难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它是一件费时长、投入多、收效微的艰苦工作。但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黄晓菲 《现代语文》2007,(7):103-10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痼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从学生习作内容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严重,“造句”、“造文”的现象普遍存在。机械式的字词句的训练,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作文字数而不能自拔。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与体验,没有写作的材料,写作就成了苦差,  相似文献   

14.
如何创新、怎样创新,如何从传统作文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和束缚中走出来,怎样穿新鞋走新路,确实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激活作文教学的新途径,主要采用了“四步法”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中,阅读教学耗时最多,用力最大,然而收效却最低,学生也最不感兴趣。对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尖锐地指出:“十年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相似文献   

16.
李积忠 《甘肃教育》2001,(11):20-20
语文教学总体上分为阅读、写作两大板块,而作文又是其中的“重头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作文只是学生写、老师改,每次作文发下去学生关心的也只是分数。至于评语,好则欣喜、满足、沾沾自喜;不好则叹息、失望、心灰意冷,很少根据评语去“回顾”文章,总结、提高,所以收效始终甚微。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老师除了提倡多读、多写外,在批改方式上要加以改革、创新,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情况才能从根本上改观。我在作文评改方面尝试了读、听、评、改“四步曲”的作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一、读以读促写,让学生朗读自己…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当前学生作文写假、空、套话的现象仍很普遍,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缺少真情,程式化现象严重。写人,千人一面;记事,瞎编乱造;抒情,言不由衷;议论,假大空套……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这一误区,写出没有污染的“绿色作文”、写出自然的“本色作文”,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打破闭门造车的思维局面,解除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和创作热情,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常听许多老师说,作文是不可教的,要靠学生自己“悟”,只有极少数有写作天赋的学生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的确,作文难教是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它是一件费时长、投入多、收效微的艰苦工作。但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还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提到作文,不少学生抓耳挠腮,唉声叹气;说到批改,不少教师怨声载道,叫苦不迭。这恐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了。尽管改革作文教学的呼声不绝于耳,可是究竟怎么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指导学生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有话想说、有事要写”呢?通过实践摸索,我觉得以下两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一是让学生明白“求得源头活水来(源泉)”的重要,二是让学生懂得“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哲理。  相似文献   

20.
关于改进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里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写作“无米下锅”。二是作文训练过程粗疏。三是老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且对学生的作文改进收效不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这个根本目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