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的神经活动会产生不同振幅和频率的脑电波,用户通过控制注意力集中度,诱发大脑产生具有稳定特征的脑电信号,使用多个脑电波传感器探测大脑头皮脑电波的细微电波变化;产生TGAM数据流并利用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给嵌入式设备,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判断出使用者究竟发出的指令,将脑电波信号翻译成命令,操纵扫地机器人的开关机,工作路径,方向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脑电波信号现今已被作为生物信号输入用于人机交互。在医学上,脑电波信号的人机交互可以帮助残疾人与使用脑电波的机器进行通信。Neumskv神念科技公司开发的Think Gear AM模块(简称TGAM)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脑电技术应用模块,它利用一个干式电极就可以从人脑中检测到微  相似文献   

3.
由于MRI(核磁共振层析图像扫描仪)和PET(正电子发射层析x射线扫描仪)等医疗器械的出现,过去无法想象的一些事情,例如无损伤观察人类大脑和身体的状态,以及把大脑中的物质括动拍摄成图像等,现在都变成了现实。依靠这些器械,人们已对大脑的结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是,要想捕捉大脑的生理括动状况还是地较困难的。于是,科学家就想剜了研制一种脑磁仪,用来测量大脑活动时产生的微弱磁场。最近,一种新的方法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关注,那就是用光米测量脑中微弱的电信号。  相似文献   

4.
大脑是脑的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对大脑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界,特别是脑科学界关注的课题。对大脑的认识最早来自生理解剖,知道大脑是由分开的左、右两半球(称为左脑和右脑)组成,大小不尽相同,它们由无数神经纤维相连。进一步研究表明左、右脑不仅大小不尽相同,功能也各异。左脑占主导地位的是语言中枢,管理人的右侧身体和右手活动;右脑只管理人的左侧身体和左手活动,缺乏高级功能。本世纪7O年代,美国心理生理学家R.J斯帕里教授采用先进的PET诊断仪,经过对在作不同类工作的大脑活动者的大量脑电波…  相似文献   

5.
人身上都有磁场,但人思考的时候,磁场会发生改变,形成一种生物电流通过磁场,而形成脑电波。脑电波也是一种电磁波,可以携带信息以及能量,而且不需要通过介质就可以传输,因此把这种直接通过脑电波来通信的方式叫做“脑-脑”通信模式,实现意识交流。清华大学医学院神经工程研究所的专家们成功地研制出“脑-机接口”系统(大脑和外界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交流通道)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模式。该通信模式是在现有通信方式的基础上外加“脑-机接口”系统建立而成,也需要利用调制与解调技术,只是在发射与接收信号上利用的技术不同而已。而且在这种通信方式中,人的大脑这台庞大的机器占有极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大脑除了在人体中枢神经中占据"制高点",还担负着调节、支配人体各种生理以及认知活动的重大职责。如此重要的人体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也都相当复杂。俗语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探索大脑功能的奥秘、了解神经系统疾病机制、对脑疾病进行防治,使人们对脑部疾病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科研工作者开始了对大脑的漫长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7.
我们看电视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没有及时关闭电视机,浪费了不少电。虽然现在很多电视机有定时关机功能,但是应该设定什么时间关机,我们不好把握,如果电视机能够感应到人已经入睡从而自动关机就好了,我想发明这种电视机。人脑在工作时会产生脑电波,可用电子扫描仪检测出,科学研究证实,大脑至少有4种不同的脑电波:一、"α"脑电波,其频率为8~12Hz,它是当人脑处于完全放松的精神状态或者在心神专注的时候出现的脑电波;二、"β"脑电波,其频率为14~100Hz,这种脑电波反映的是人类在日常清醒狀态下的脑电波情况;三、"θ"脑电波,其频率为4~8Hz,这种脑电波在人睡眠的初期阶段出现;四、"δ"脑电波,其频率为0.5~4Hz,它是在人的深度睡眠阶段出现的脑电波。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能够快速学习的秘密,或许藏在大脑的脑电波中。学习离不开记忆,而记忆离不开"硬件",即在大脑中形成新的连接。可是,有个问题只要你细想一下就会感到不可思议:有时候我们仿佛瞬间就记住了某件事情,可是建立新的神经连接总需要花时间的吧,哪会那么快?美国麻省理工的两位科学家就对此困惑不解,他们猜测或许脑电波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电活动是可以传播得很快的。他们利用仪器观察猴子在学习时大脑中的电波活动。给猴子一些小物  相似文献   

9.
大脑功能活动的神经信号也具有音乐性,开展音乐脑机制的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设计综合运用音乐治疗技术、信息科学以及医学工程技术,以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技术相结合,构建了脑电数据采集与测试模型、自发或诱发脑电参数测试硬件系统和软件处理平台,对实现音乐作用下情绪的调控、大脑可塑性及其在特殊疾病上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测试基础,具有较强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一项新研究表明,与后天环境因素等影响一样,基因对与语言相关的大脑活动的确存在影响。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征集了一组同卵双胞胎与一组异卵双胞胎进行研究。他们重点考察了这些双胞胎在接受新语言时大脑左半球额叶的活动情况,这一区域此前被证实主要负责语言处理等任务。研究人员通过"脑磁图描记术"记录受试者在学习新词汇时的  相似文献   

11.
陆勋林 《科教文汇》2009,(16):282-283
左侧角回连接视觉、听觉和体觉脑皮质区,它在大脑结构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它接受多种表征形式的信息输入,不同形武的语言信息通过角回互相结合,产生综合语言活动。命名障碍研究揭示的词汇——语义检索模式,以及单一形式与多形式神经心理语言功能对比研究结果证明了左侧角回的综合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专家档案李作汉 1937年生,浙江苍南人。主治医师、教授,南京医科大学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曾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早在协和医科大学求学期间,李作汉就向往着探索人脑的奥秘。1962年毕业分配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在著名的临床神经生理学家杨林博士领导下,他从事脑肿瘤、脑外伤及癫痫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研究工作,并在国内最早开展了颞叶癫痫手术时,皮层脑电图的研究及人脑功能定位研究、脑水肿的病理生理研究,同时,应用微电极技术进行正常的中沤神经细胞与中枢神经肿瘤细胞的电活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有着高度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及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情绪在人类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主导作用,而且,大脑皮层对情绪活动有一般的控制作用,即受意识的控制。专家认为,人的大脑机能是心理活动及内脏的生理与病理活动的指挥棒。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如精神愉快,血流  相似文献   

14.
正大脑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也是脑的主要部分。成人的大脑内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它们通过复杂的生理结构交联在一起,控制着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包括人类的思考及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脑机接口,顾名思义,是由人类大脑和计算机等外围设备等连接而成的智能装置。在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的作品《攻壳机动队》中,漫画女主草雉素子的脑后被植入可以与电脑连接的可插拔式接口即作者对于未来生活中脑机接口  相似文献   

15.
张又雪 《科教文汇》2020,(12):166-168,181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症。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对于广泛性焦虑症的脑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基于情绪相关任务的脑影像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广泛性焦虑症生理病理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广泛性焦虑症认知模型以及情绪脑影像研究文献的系统回顾,总结出广泛性焦虑个体异常的情绪加工和调节过程与其大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区域异常的神经活动紧密相关。担忧作为广泛性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其与个体大脑异常的全脑信息交互相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多模态,从多角度将行为与脑成像研究相结合,为进一步探究广泛性焦虑症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阎庚 《世界发明》2003,26(2):40-41
语言学家诺科姆斯基认为,人类的基因和大脑里有一些编码对应着语言学的规则,所以机器人第一句话诞生的前提条件,是人类的大脑中已经产生了一些特殊的语言结构并随着年代而进化。那么,机器人到底需要不需要诺科姆斯基所说的这种天生的语言才能呢?  相似文献   

17.
生物电阻抗是生物组织一个重要的电参数,携带丰富的生理信息,对生物电阻抗的测量分析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本装置采用一对激励电极和一对敏感电极组成四电极结构,用单片机控制DDS数字频率合成芯片结合低通滤波器产生50 kHz的正弦波,再经过恒流源,施加在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激励电极上,通过测量敏感电极的电压,实现人体生物阻抗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科技广场》2003,(8):6-6
四肢瘫痪的人再也不会被使用轮椅容易产生疲劳这一难题困惑了。瑞士的一家人工智能研究所开发出一种用大脑控制的轮椅,非常适合四肢瘫痪者使用。 瑞士这家研究所开发出的新型轮椅,使用了脑  相似文献   

19.
<正>判断一个人撒谎与否,今后也许会有"硬指标"。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检测大脑的特定活动区域,就能判断出一个人是老实还是爱说谎。京都大学特聘副教授阿部修士率领的研究小组,以约30名20至39岁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两个实验,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检测他们的脑活动。而且这些接受测试者并不知道实验是为了研究与说谎有关的脑机制。第一个实验测试的是"期待报酬时脑的活  相似文献   

20.
正长久以来,人类一直想揭开梦境的神秘面纱。人什么时候会做梦?梦的内容是什么?不久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报告称,通过分析大脑电波信号可解读梦的秘密。人们通常认为梦产生于大脑高度活跃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但调查显示,70%从非快速眼动睡眠中醒来的人称自己做了梦。为确定梦的产生时刻,研究小组邀请39名志愿者在睡觉时佩戴仪器,以获取他们的脑电图并监测大脑活动。期间,研究人员会多次叫醒志愿者并询问他们是否做过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