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招数指津]所谓“看段析句”,是指通过分析段落意思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句子,是能独立表达较为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文章由一个个段落构成,而段落则由句子连缀而成,一般句意明确的句子不难理解;但有的句子含义深刻而又含蓄,甚至有“弦外之音”,需要深入地分析才能弄清其深层含义和作用,这是文段、文章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必然影响对文段和文章总体意思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句子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文章要以理解句子为基础,写文章也必须先学会遣词造句。因此,句子教学就成为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大纲》规定“小学阶段的基础训练,低年级以字、词、句的训练为重点”,我们应该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就重视句子教学,切实打好基础。这一学期句子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一、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二、初步感知三种最基本的句式;三、从实际上认识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四、理解句子的意思;五、能用学过的常用词口头造句,学习由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连贯的几句话,能回答问题和看图说话。本文根据《大纲》要求,试就五年制小语第一册教材的内容,谈谈关于句子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五)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求读一篇文章时,能联系上下文在了解句子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内容比较深刻的意思。帮你提升根据新课标阅读训练要求,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首先应该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读通、弄懂句子本身的意思。实例讲解晒书一天,蒲松龄从一个财主家门前经过,看见门外晒谷场上晒了很多书,不禁感慨万千,他走到书旁,躺了下去,敞开怀,闭着眼,晒起太阳来……管晒书的管家看见了,走…  相似文献   

4.
句意理解在现代文阅读考试中的比值有逐步加重的趋势,下面提供几种析句技巧,仅供参考。 一、层进分析法 有些文章的句意不能仅以一两句话的意思简单地去理解,而是要将全文前后的关键话联系起来去理解。例如:2001年黄冈市中考试题中对《荷包蛋》一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20.文中最能揭示主题的句子是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阅读、古典诗歌鉴赏都会涉及到文言修辞问题,理解合文、变文和互文三大修辞格的特点和作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词义,把握文义,鉴赏评价作品。一、合文“合文”又叫“并提”,指的是在一个句子里,至少有两个联合词组,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合词组的组成成分分别搭配,构成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平行的语法关系,把两件或两件以上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使语言简洁,句子紧凑。例如:1.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由后句应知前句的意思为:耳欲极声之好,目欲极色之好。这是两个句子的合文。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  相似文献   

6.
一个语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后衔接的句子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组合而成,它能准确地叙述一件事,描写一个细节,说明一个问题和阐明一个观点。语段有这样几个基本特点: 形式上,构成语段的每个句子都有表示句子的语音停顿,书面上至少要有两个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这种语段,既不同于阅读分析文章划分的意义段,又不同于只有一个句子或复句的自然段。结构上,语段开头常有中心句,概括地提出语段的中心意思,或确定语段涉及的范围;围绕中心句而展开的句子称为支撑句,或叙述,或阐释,或描写,或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有着这样的感觉,或有过这样的经历,即:"所阅读的篇章中并没有多少生词,可是看完文章后仍不知所云,更别提抓住文章的脉络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同学们在阅读时在句意的理解和领悟上存在很大的欠缺,也就是说我们读完一个句子后,还无法迅速准确地弄明白这个句子的意思。因此,如何突破长句难句这一障碍在备考阅读理解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笔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不认识的生词或短语,或虽认识但在文章中具有我们所未掌握的意义。这些词语若不影响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它们一略而过,但是如果它们成为理解文章重要内容的障碍,就必须设法弄清它们的意义。弄清词义的办法有多种。人们最习惯的做法是查字典。但一遇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势必减慢阅读速度,打断阅读思路,不利于进行有效的阅读。这里笔者要介绍的是快速阅读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利用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 所谓上下文,是指在一个词语的前后出现的与之有关的词语或句子,也就是一个词语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语段或语篇是一个语义整体。一个词或词组在文中并非孤立存在。它的意义和句子中其它词语的意义,以及该句前后句乃至整段的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阅读时,我们应充分利用上下文的有机联系,来判断一个生词或短语的大概意思。试分析以下一段引文:  相似文献   

9.
文章是一句一句写出来的,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把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理解清楚。句子教学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如何让学生把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理解清楚,这里面有一个“结论”与“过程”的问题。好的方法应该是引导学生经历理解句意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让学生知道句意的结论。请看下面两个句子的不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句子是由一个个词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它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构段成篇的基础。理解句子的意思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是阅读能力的一项基本功。如读一篇文章,只有一句句读懂,才能弄清全段、全篇的意思。因此,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低年级儿童年幼识浅、理解力有限,对句子的意思多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特别对一些含义较深、结构较复杂的难句、长句,或运用了修辞方法的新句型,理解上更感困难。其毛病多出在对句子的“主干”与“枝叶”分辨不清;对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不透;对比喻句“用什么比什么”领会不深等。例如1990年南昌市东湖区二年级语文试题中,要求读一段话,分别把几个句子的主要意思填写在括号里。结果,不少学生对句子的中心抓不住,缺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的能力。为此,下面介绍几种适应低年级学生采用的简而易行的方法,以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规律去复习句子,理解句意,  相似文献   

11.
文章的重点句,能够表达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要加深理解。如何理解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一、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最能表达句意的词语就那么一两个,也就是关键词语。在理解句子的意思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词语,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那么整句话的意思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12.
吕浙 《新高考》2008,(1):52-54
[题型综述]是否能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猜测句意就成了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考查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句意猜测的命题绝非命题者随心所欲的指定,而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精心设置的。此外,需要猜测含义的句子下有横线作为标示。[命题特点]在一定语境内,一个意思至少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因此,猜测句意的四个选项中的正确答案有以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小学生进行缩句训练,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理解与归纳长句意思的能力,但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有些句子就显得棘手——难以把握最简要求。试以实例。略陈管见。以利商榷。一、简缩句正确与否的原则根据训练目标,笔者认为,正确的简缩句必须符合下列三个原则:一、结构要完整;二、意思不变;三、句意要简明(下简称三原则)。否则,不能算对。二、该删去的尽量删去缩句,顾名思义,是对句子的简缩,因而原句中的附加成份,只要不影响句子意思,都该删去。请看  相似文献   

14.
就"阅读理解"这四个字而言,重点在理解上,为了保障准确理解,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要适当理解,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句,力求准确理解,掌握主要意思。  相似文献   

15.
浅谈英语意群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句子,不管是简单的短句还是复杂的长句,学生常会束手无策,阅读多遍仍不知其所以然,或者不能正确地理解句意,尤其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句意,文章将无法正确理解,往往会影响到做题的质量,甚至会产生歧义。所以,对于一个句子的理解掌握也就难免会用到意群分析。例如有这样一道题: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的课文事后都安排了说说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或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类的练习。这类练习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呢?总的来说,决不能脱离文章孤立地就句说句,应指导学生把句子放在文章当中,想想这个句子是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出现的,理解词、句的表面含义,然后联系上下文及中心思想、去分析、去体会。 具体地说,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五种。 一、上下相联法 这是与上下文相联系,进而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一些难以理解的句…  相似文献   

17.
段落和层次     
阅读一篇文章,要明确它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就必须弄清楚它的段落和层次。段落,是根据文章内容划分的部分,它和文章的结构有关。要分清段落,才能懂得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段落根据文体结构的需要,分成自然段和段层。几个句子或几个句群组成一个自然段(句群大于句子小于自然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几个自然段组成一个段层(有的称为意义段),表达一层完整的意思。有的段落,为了表示  相似文献   

18.
认识插入语     
做阅读理解题时,经常对文中较长的句子感到困难,难以分析、理解。其实很多长句之所以拉得长了,就是因为其中有插入语。插入语一般用来表示对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的态度或附加的说明,但在语法上和句中其他成分无关。常见的插入语类型有:  相似文献   

19.
衔接理论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成 《天中学刊》1998,13(3):107-109
引言大学英语四、六级新题型英译汉,在现有的四篇阅读理解文章中,各抽出1~2句,要求考生津成汉语。新题型能从整体篇章角度去考核考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和笔头翻译能力,比过去常用的单个句子翻译的考法又煎进了一步。这为我们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这里指英译汉教学,下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应在句子的基础上再提高到语篇分析的层次上来。一般的翻译教材往往用大量的篇幅,通过词的运用和句法的分析去讲解句子的翻译,停留在句子水平上(encelev山,而能从篇章的角度去分析、翻译语篇中的句子或段落者甚少。然而,意思的表达是以篇章形…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一段文字的内容通常有很多,但其核心意思我们可以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从题目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