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栗:创作"面具"系列时有没有特别的生活上的感觉呢?曾:我觉得可能是我到北京以后,刚开始真正可以交流的朋友其实很少,互相之间场面上的感觉太多,而且又需要和很多人去打交道,需要和很多人见面。我在武汉的时候就很少去交新朋友,也不会社交,都是很自然的从小长大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2.
法学学术译著是我国法学类图书的主要类型,因其创新性与可借鉴性受到法学学者的广泛关注.近五年,我国学者引介至国内的法学学术翻译作品数量逐渐增多,突破了单纯的理论作品与教材类作品的引进,在内容上也各具特色.然而,因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阅读质量.学术译著,不同于其他翻译作品,是读者进行学习与研究的基本参考资料,在翻译时,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要求.作者认为,有必要就法学学术翻译的一般要求与标准进行阐明,以利学者、译者在借鉴、翻译当今世界前沿法学学术理论成果时,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屠岸 《出版参考》2011,(2):38-38
我对王元化很敬佩,他是一个真正治学的人,但不是学院派、学究型的人,而是一个极有贡献的大学者。王元化当过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像他这样有学术水平的、有学问的人很少。1983年,周扬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这篇文章,起草人有王若水、王元化、顾骧。  相似文献   

4.
正要做一个真正现代意义的学者,特别是要学会写书评,写真正意义上的书评。我喜欢读书评,也喜欢写书评。本着以文会友的原则,我写了这么多年的书评,批评了不少著作,我没有得罪什么人,而换来的是更亲切的友情。这样的一种做法,其实也是中国学术古已有之的传统,如乾嘉学派的重要学者  相似文献   

5.
学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的主体是学者。学术文本蕴涵着学者挑战常识、超越常识的努力和实力,但这种创造与超越是无法在学者的私人空间真正成为一项人类事业的,它必须通过文化媒体的中介作用才能辐射到更为广大的社会空间,成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共享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印刷出版业高度发展和报纸杂志日渐繁荣的现代社会,学术更不可能纯然是学者的自言自语。当学者完成了学术文本的写作,出版社和报纸杂志的编辑便起着决定学术创造命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出版工作,仍然是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主题词是提高出版质量。本刊曾经说过,“质量是繁荣的生命”。有质量的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真正的出版繁荣才能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书评是出版的组成部分,在考虑出版繁荣时,应把书评的繁荣放在重要的位置。书评是出版的镜子。它能照射出出版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伍杰开场白:有质量的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没有质量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近年来少儿读物的出版形势是喜人的,品种浩繁,选题精深,装帧精良,但同时在图书质量上也存在和沉积着一些问题。对此,我们今天请来了少儿工作者和少儿读物出版工作者共同探讨在少儿图书热潮面前我们应当怎样保持头脑冷静,听听大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大发展和产业的大繁荣,社会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以儿童为收视对象的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关于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的数量不断增多,这充分说明儿童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与这种繁荣相反的是,儿童电视节目虽然数量很多,但是质量却不高,真正被儿童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也很少,用儿童观众自己的话说就是想看的没有,有的不想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应该说这与儿童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对节目的定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学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的主体是学者.学术文本蕴涵着学者挑战常识、超越常识的努力和实力,但这种创造与超越是无法在学者的私人空间真正成为一项人类事业的,它必须通过文化媒体的中介作用才能辐射到更为广大的社会空间,成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共享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印刷出版业高度发展和报纸杂志日渐繁荣的现代社会,学术更不可能纯然是学者的自言自语.当学者完成了学术文本的写作,出版社和报纸杂志的编辑便起着决定学术创造命运的作用.这种权威作用绝非仅仅是在单纯的职业便利中形成的,更不是编辑与学者之间的私交或利益关系缔结使然,而是更多的有赖于编辑尊重学术创造的职业良知与学者的独立思考之间所达成的心灵默契,也更多的有赖于编辑辨识学术含金量的眼光和敢于推出有学术震撼力、同时也可能引发争议的学术成果的胆识.于是,学术的创造和超越就不仅仅是学者单方面的努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编辑与学者的共构.著名学者王富仁先生在其富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努力中与编辑之间的心灵默契是至为感人的.  相似文献   

10.
学术出版是重要的出版类型,它满足了社会对创新知识的极大需求,发挥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国学术出版具有规模巨大、学术出版工程迭出、学术译著出版长盛不衰、中外学术互动、出版合作日趋密切等发展优势。同时,也受到了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数量与质量的发展严重不平衡、专业化水平低、学术出版规范严重缺失、学术评价体系紊乱等因素的制约。当前,繁荣中国学术出版必须抓住机遇,坚持学术出版的专业化,着力提高学术出版门槛;重新构建学术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分类标准和知识分类体系;培养专业的学者型、复合型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图书编辑工作中难以鉴别剽窃、抄袭等学风失德行为,从侧面助长了学术腐败的滋生.学术编辑回归学者化——提高学术鉴别力、增强学术责任感、培养学术钻研性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出版事业的发展,且有利于文化繁荣的推动.  相似文献   

12.
关于近代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取得很大成绩,有了很大发展,可以说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局面。而海峡两岸的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一些学术问题,更是80年代之前所未曾有过的情况。然而,繁荣中也有忧虑,前进中亦有值得重视的问题。其中有的属于老问题变出新花样,有的则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而要使近代史研究有一个坚实的、科学的基础,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对这些问题不能不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图书馆量化评价领域,问卷调查是获取数据的重要途径,而问卷中很多调查内容有一定的敏感性.虽然许多学者提出一些解决敏感性问题的方法,但很少有人研究如何衡量这些调查问题敏感性大小.文章首先定性分析LibQUAL+TM评价体系中7个指标敏感性可能的来源,用定量的方法探究每个问题是否具有敏感性,指出敏感问题的敏感性真实来源;最后利用统计方法构建敏感度的计算公式,且根据敏感程度大小把指标分为不敏感、一般敏感和非常敏感三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学者和国家之间,命运历来紧密相连,早有“国昌则学运昌”一说。中国的学者,也一贯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然而,进入20世纪50年代,学者与国家,国运与学运之间,关系似乎变得微妙而复杂。 作为后世学人,很难对那个时期的学者有灵魂深处的探索,然而,“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却时时使人震撼。学者本是寂寞的,但真正的学者总是肩负“济天下”的伟大责任,面对政治,面对权力,有的人在他生命的交叉点上,任他的才华消蚀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波里,但真正的学者却把他的生命溶进了毕生为之奋斗的学术中。 在政治和学术之间的敏感区域,我们发现了储安平,一个一生都在学术和政治中进行两难选择的人,一个真正把学术事业溶进“济天下”责任之中的学者,追寻他生命的痕迹,能引出很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作为展现学术研究成果、推动科学研究进步的学术出版,在整个出版格局中意义重大。但客观地说,当下的学术出版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问题多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仅就稿酬标准的变化对学术出版的影响略呈管见。稿酬标准的确定一直以来是学术出版的重要矛盾:稿酬偏低导致的是对学术的不尊重——作者原创力不足;稿酬提高,出版社学术出版的经济压力加大——出版方积极性不高。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乘,得失相间的。新的稿酬标准对学术出版来说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学术出版门槛,严格学术出版规范,作为出版人,这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而学术出版的真正出路,笔者认为应该是政府为主,社会、企业和个人予以适当支持。  相似文献   

16.
孙洁 《出版科学》2018,26(2):44-47
学术编辑工作中的审阅稿件、阅读专家审稿意见等诸多环节都含有编辑的理解活动.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蕴含的理解观对于我们从事编辑业务具有指导意义.编辑的理解活动的顺利进行体现在编辑要能与学者(包括作者和审稿专家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实现编辑业务工作中各方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国内唯一长期出版、具有规模效应的大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丛书——“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在学术界已经成为代表高水准学术研究的品牌.该丛书所秉持的助推学术繁荣和中青年学者成长的出版宗旨及严格的匿名评审和遴选制度,对于累积学术出版资源,尊重学术出版规范,严格学术出版标尺,从而重构学术出版价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出精品是出版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能不能多出精品,首先取决于对精品怎么认识怎么衡量。“大部头就是精品”?不见得。精品不在于部头大小而在于内在的质量。现在“大全”、“丛书”、“系列书”一股劲儿上,真正齐整、精致的并不多,相反,很多是重复拼凑、大而无当的平庸之作,甚或是出于狭隘功利目的而炮制出来的低劣假货,哪里和精品沾得上边!反观列国历代累积下来的精品,其中不是有许多部并没有并不大,乃至只是小册子、单行本而依然不朽于当世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集刊呈现繁荣、活跃的局面,异军突起而成长为主流学术出版物。与学术期刊相比,学术集刊更契合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创办、停刊、变更容易,出版形式灵活,实行真正的“编研一体”,管理较为简便的优势。学术集刊是与学术期刊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学术出版物,是学术期刊的重要补充;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出版形态,学术集刊的目标或终点并非学术期刊。管理部门应从加大经费资助力度,建立符合学术集刊特点的评价体系,构建规范、可持续的管理体制等方面,支持学术集刊的建设与发展;亦应发挥出版社的积极作用,加强宣传与推广,多方合力推动学术集刊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影 《编辑学刊》2007,(2):41-43
近几年来,学术图书的出版在外界看来呈现出繁荣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向.这当然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得益于高校扩招带来的"专业读书人"的增多,得益于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大,甚至还得益于学术批量生产和计量标准所带来的虚假需求和繁荣.但在出版界的行家看来,这样的热闹和繁荣下面却潜藏着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有出版业内人士总结为散、滥、乱,[1]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张文定则认为,1990年代初还只是单纯的经费缺乏问题,而现在则涉及学术图书的学术水准、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出版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当今的学术出版是堪称困境而非困难.[2]沿用这样的"困境"意识,在笔者看来,当今学术图书出版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