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涵义是指个人所具有的英特性、社会特性和个人特性三种基本的本质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活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江泽氏百各“三个代表“思想是推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础、前提、归宿,体现了理论创新精神,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劳动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全面性;人的自由发展,即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控制和支配他们的社会关系而实现的自觉、自主、自愿的发展;人的充分发展即人的才能和能力向着更高程度发展等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并且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实质是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包含了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自由个性三个方面。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从人的主体地位、丰富关系、能力发展和价值实现四个方面促进了人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市场经济的物化影响和人的发展的孤立性。对于市场经济给人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从三个方面予以克服,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化和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和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人学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这一理论的两个立论基点,即资本主义社会和劳动异化层面着手,通过分析人的发展所经历的“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个人的独创性和自由”三个历史阶段,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人的本质、需要、能力、个性、价值实现等。在此基础上,建议在当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从提高生产力,建立合理的社会关系及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等方面出发,并提出应注意的负面结果及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通过否定性辩证法和“内在关系”视角去审视人的本质,从三个视角去阐明了人的本质:利益与需要是人的本质产生、发展和扬弃的内驱力.“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制约其自身的人的现实本质。马克思从而将需要、劳动、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也将人的本质、实践唯物观与共产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精神、智力、体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全面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从而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积累社会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社会自身系统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单纯强调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是当代发展理论的大趋势。所谓人的发展,就是个人在劳动、社会关系、个体素质诸方面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协调好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社会和个人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的最本质属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类本质随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人的本质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解放过程,也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随着劳动体系的扩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这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包含了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自由个性三个方面。市场经济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意义,已经内在地包蕴于马克思著名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之中。从积极意义上看,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形成人的丰富关系、促进人的能力发展、保证人的价值实现、提供人的自由条件。  相似文献   

10.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的最本质属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类本质随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人的本质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解放过程,也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随着劳动体系的扩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这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表现在五个方面:人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自由与限制的统一;自由根植于劳动与创造,劳动与创造是获取自由的源泉;自由始终是相对的;自由的含义广阔而全面,是人自身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自由的实现需要较完备的条件。当代青少年应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走出认识的误区,做到实现自由的六个统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全面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就是人有自由自觉的活动。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即人的劳动。人自身既是劳动的产物 ,也是劳动的主体。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劳动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不可思议的。人的本质规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内涵 ,那就是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自由而又充分的发展。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提出共产主又社会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两方面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包含人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成为自身的主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要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消灭旧式分工.  相似文献   

14.
李东宁 《华章》2007,(9):51-51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现象中揭示了人的本质,提出了每个人应该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诸方面得到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并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实践的先行与指导,是人类的奋斗目标。首先,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存在形式是共产主义,而它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有四个标志性条件:一、私有制的消灭,即个人所有制和共同所有制的统一: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资料极大丰富,劳动不是手段,而是需要。是自觉自愿的活动:三、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交往空间扩大到世界范围的交往和联系;四、超出血统、权利和金钱,强调“能力依赖”,而非“人的关系依赖”和“物的关系依赖”。  相似文献   

16.
论物化社会关系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交往关系的物化造成生产和消费的普遍社会依赖,打破了交往的日常性,这一方面有助于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并借助于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和物质内容确立起人的平等和自由;另一方面又具有异己性,诸如,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使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商品交换原则忽略了人的劳动的个性特征,货币的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容易诱发人的拜金主义观念等,因此,认清物化社会关系的两面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但是马克思哲学所揭示的深刻的历史规律,也是马克思哲学的最高的价值理想。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主题,深入地论述了九个哲学观点:社会发展的三形态说;资本对发展生产力、扩大交往范围、增加自由时间的伟大文明作用;劳动性质的演变;自由时间的意义;财富尺度的演变;科学是生产力;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的社会性质分析,人的需要的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以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研究中心,从人们所生产生活的现实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去寻觅现实生活中“人”的本质问题,为实现人的解放从而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着重提出并多方面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使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相互并列的两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马克思、恩格斯一生致力于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内容,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我国,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一直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历来是哲学家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哲学史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人的本质观。马克思从劳动和社会关系两个角度对人的本质作了全面而正确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社会关系也是人的本质,这两者之间不存在对立,当然也不能等同。劳动和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