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从《睒子经变》看佛教艺术中的孝道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生保 《家教指南》2001,3(2):42-50
本文从《 子经变》的产生和发展,论述了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之间既斗争又吸收的经历和佛教艺术中忠君孝道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说唱音乐,作为一种叙事性的音乐体裁,其典型特点就是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说与唱、文学与音乐的结合。这种艺术形式,是千百余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独特而卓越的艺术创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对说唱音乐重点发展时代模糊不清的认识,对它的评价也存在着一引起缺陷,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和重新认识这些问题,本文着重对说唱音乐由唐代至明、清时期的发展、演变做以粗浅的论述。说唱音乐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从萌芽到真正形成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它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荀况所作的《成相》篇,但说唱音乐的真正形…  相似文献   

3.
【考纲说明】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高考复习范围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删减:一、2004年历史《考试大纲》中有而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已删掉的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屯田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二、教学大纲作了要求而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未列入的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三、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指定的考试范…  相似文献   

4.
"好来宝"是蒙古族说唱音乐,它不但与其他汉族说唱音乐有相似之处,还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它是蒙古族说唱音乐高度发展的一个典范,是蒙古族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音乐进化、传播高度发展的时代,应积极支持、促进蒙古族说唱音乐"好来宝"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繁荣时期,发挥其更多、更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是秦汉以后我国政局分裂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虽然南北双方的正常往来被阻断,可是南北的佛教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佛教寺院遍布我国南北各地,并渗透到南北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影响着南北朝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说唱音乐即曲艺音乐.是一种有说有唱的演出形式。从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的《成相篇》的文字记载来看,大约那个时期已有了雉形,经过汉代的快速发展,至隋唐时期已基本上成形。到了宋期已有专门从事说唱音乐这门活动的专业人员。据统计,目前我国仍有三百多个曲种。比较常见的有:大鼓、弹词、清音、琴书、坠子、渔鼓等。一、说唱音乐从演唱特点上分为两大系:1.诗赞系:这是从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口语化很强,常常似说似唱,比较擅长叙事。  相似文献   

7.
赵征 《考试周刊》2013,(38):14-15
《高僧传》是南北朝时期梁.释慧皎所撰写的一部佛教典籍。书中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叠音词,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知识对《高僧传》中的叠音词作分析和归类,并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迎来了多途发展的阶段,突出表现即为传统史学之外的杂史极为发达,佛教史学居其一。此一时期佛教在中国扎根生长,与此相生的是佛教史学的大发展。佛教史家僧俗皆有,佛教史籍大量涌现,佛教史观兼具追求宗教信仰和史家如实著述的二重性,佛教史学承前启后。南北朝时的佛教史学同样兼具宗教功能和史学功能,对于该时期的佛教史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及教参关于木兰形象的定位,认为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笔者对此不能苟同。笔者认为:与其说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还不如说是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孝女。首先,从《木兰诗》的产生背景来看,孝道思想的失落是再造孝女形象的创作动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中的杰出代表,最早见于南朝陈代释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据此推算其产生的时代不晚于陈代。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佛教鼎盛时期,佛教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原来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家“孝道”思想被大大地削弱。许多人由于受佛…  相似文献   

10.
关于“金灯花”在文学上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见江淹的作品《杂三言·构象台》《金灯草赋》。自唐代金灯花开始入诗,到宋代发展至高峰,至明清以金灯花为题的诗作日渐稀少。金灯花因从佛经中来故其和佛教关系甚密,许多诗中以“曼花”指代金灯花来书写佛理。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迎来了多途发展的阶段,突出表现即为传统史学之外的杂史极为发达,佛教史学居其一。此一时期佛教在中国扎根生长,与此相生的是佛教史学的大发展。佛教史家僧俗皆有,佛教史籍大量涌现,佛教史观兼具追求宗教信仰和史家如实著述的二重性,佛教史学承前启后。南北朝时的佛教史学同样兼具宗教功能和史学功能,对于该时期的佛教史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汉末三国时期,佛教初传中国,佛教高僧多精通方术,以方术幻化吸引中国民众。南北朝时期,南方佛教高僧前期受玄学影响,谈玄之风甚盛,后期儒学礼教成为佛教高僧学习的重要内容;北方佛教沙门前期多重内典而不重儒学,后期则出现精通儒家经典的佛教高僧。到南北朝后期,南北佛教界都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典型僧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高僧学风好尚和知识结构三个阶段的变迁,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宋代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少有的开明的朝代,也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音乐形态有着很大的变化,即从以宫廷音乐为主转换到以以市民音乐为主;以少数人的欣赏范围扩大到更加广泛的人群,音乐呈现出新的面貌,音乐的表现形式和音乐性质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戏曲和说唱为主的多种民间音乐形式迅速发展,隋唐以来的曲子在宋代广为传唱,直接促进了宋词的繁荣;器乐在宋元时期有重要的发展;宋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为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如北宋陈旸的《乐书》、沈括的《梦溪笔谈》等,在宋代音乐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宋代音乐的繁荣发展来探究音乐繁荣背后的诸多因素,主要从宋代统治阶级的政治背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阶级思想和文化交流以及音乐发展的客观规律几个方面对宋代市民音乐兴盛的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宗教具有抚慰情感、平衡心态的功能,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巨大的魅力。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音乐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孕育的结果,而五台山佛教音乐则代表了北派佛教音乐的最高水平。五台山佛教音乐起始于北魏,兴胜于隋唐,宋代走向民间,元、明、清时期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至民国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佛教装饰艺术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装饰是随着中国佛教的兴衰而演变的,经历了从有到无,从外来文化到本土文化.有四个时期,分别是中国佛教装饰的初期--秦朝时期;中国佛教装饰的发展期--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装饰的高峰期--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装饰的衰弱期--宋元以后.  相似文献   

16.
吐谷浑在南北朝时期,在南朝与西域、凉州的佛教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吐谷浑佛教对研究中古中国佛教的传播及源流具有一定的意义。吐谷浑拾寅在位期间,其境内佛教已很流行,初信佛教的时间似可上溯,十三王度易侯至十八王夸吕时期,佛教得到长足的发展,造寺、求经像等的记载多在这一时期。益州在吐谷浑佛教传播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吐谷浑佛教主要源自南朝,另一来源就是西域。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多声部民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简单介绍蒙古族多声部民歌的外延的基础上,以《珍贵的诃子》、《孔雀》和《书前序歌》为例,分析了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基本特征,对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旋律、结构等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车锡伦 《家教指南》2001,(2):132-138
本文更正前人宝卷是“变文的嫡派子孙”、是“谈经等的别名”的结论,指出佛教的俗讲是中国宝卷的渊源,它是佛教僧众向世俗民众讲经说法的活动,其内容为讲解经文(讲经)和说唱因缘(说法)两大部分。宋代,在佛教信徒的法会道场、结社念佛的活动中,孕育和产生了宝卷。宝卷继承了佛教俗讲的传统,而同南宋时期勾栏瓦子中出现的说唱技艺“谈经”等无关。  相似文献   

19.
车锡伦 《家教指南》2003,(2):97-105
本文对产生于宋元时期的三种宝卷进行了分析 ,指出宝卷继承了唐代佛教俗讲讲经说法的传统 ,在宋元时期佛教信徒举行的法会道场中形成 ,其内容仍为演释佛经和说唱因缘两大类。宝卷是一种新的佛教说唱形式 ;受弥陀净土信仰的影响 ,为满足信众的信仰需求而出现了弘扬西方净土、劝人“持斋念佛” ;其演唱形态受佛教忏法的影响 ,注重道场威仪 ,整个演唱过程仪式化 ,文辞格式化 ,结构形式严整 ;演唱的曲调 ,除了传统的佛教歌赞外 ,受宋元词曲的影响出现了长短句的歌赞 ,也唱散曲。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而中国传统音乐在新的政治、经济条件下,也出现了巨大的转折。宋代市民音乐迅猛发展,表现在瓦子勾栏专业演出的出现及其以及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等主要乐种的形成。这个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繁荣,促使整个社会生活格局倾向于市民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