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媒介奇观视角下的电视相亲节目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晶 《青年记者》2016,(17):61-62
媒介奇观理论概述 “媒介奇观”理论是美国媒介文化研究专家道格拉斯·凯尔纳首次提出的.但这一理论可以追溯到法国思想家德波尔在其代表作《景观社会》中提出的“景观”概念,其所谓“景观”是指“被展现出的可视的景观和景色,也可以指一种有意识的、主体性的作秀或者表演”.道格拉斯·凯尔纳以美国当代文化现象和德波尔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媒介奇观”概念,具体的含义是“包括媒介制造的政治事件、豪华场面、体育比赛在内的,能够充分体现现今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能够引导人们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媒介文化现象”.在其“媒体文化三部曲”之一的《媒介奇观》一书中,凯尔纳细致地分析了耐克、麦当劳、乔丹、辛普森等案例代表的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各种奇观,这种奇观逻辑被当代电视采用,通过各种传播的手段,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千奇百怪的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介技术的视觉化,媒介呈现方式由"景观化"向"奇观化"转变,本文在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介奇观"论的基础上,以当代电视文化奇观——《我爱记歌词》为个案,论述电视媒介对于奇观的塑造,继而分析其媒介背后的动力根源,最终试图对电视奇观乃至媒介奇观进行辩证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媒介现实来源于社会现实,却不等同于社会现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的概念,意指媒介建构的现实不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出现的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也都证实,媒介对于客观世界的呈现过程,就是意义的建构过程。上个世纪80年代,荷兰学者梵.迪克将话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丹尼尔·C·哈林和意大利学者保罗·曼奇尼在《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式》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我们所决意要做的就是是否有可能确认政治与大众媒介结构之间的系统性关联。"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的讨论着重于不同地域性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的形构与演进,乃至于社会结构等方面与媒介制度间的系统性互动,比较了西欧和北美地区18个国家的媒介制度,并提出三个"理想型"的分类模式:自由模式、民主统和模式及极端多元模式。本文以此书中的比较性理论架构作为理解政治社会转型过程中媒介与政治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进步历史是一部媒介的发展史。随着人类在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不断进步,作为人类信息传播主要渠道的媒介也在不断变化。2005年"报纸即将消失"的观点在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其《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第一次被提出,"报纸消亡论"自此成为媒介业热议的话题之一。2013年,《华盛顿邮报》易主亚马逊,使得"报纸消亡论"再一次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周南 《新闻传播》2013,(8):136-137
《中国好声音》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后,收视率节节攀升,并引发关于节目的广泛讨论,尤其微博围观将其迅速打造为媒介奇观。基于此,从精确定位、口碑传播等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好声音》走红原因,进而以新媒介的传播力为切入点进行媒介奇观学的思考,对台上"梦想奇观"和台下"文化奇观"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7.
吉峰  张恩普 《传媒》2015,(12):60-61
道格拉斯·凯尔纳提出“媒介奇观”(media spectacle)的概念,在从批判的角度反观大众传媒娱乐化现象后指出:“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如体育比赛和政治事件.”传媒时代下,通过多元化的媒介形式,在一定时间段内,不断地制造话题,吸引更多的人注意.各类多元化的媒体是适合制造大众关注焦点的绝佳平台,活泼的文字、知名人士的参与、画面的绚烂多彩、艺术作品的精美华丽、影视作品中动人的故事等,这些都可以为妈祖文化娱乐化传播提供出创造“媒介奇观”的契机.而“媒介奇观”的存在,也正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一种难以规避的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的冲击下社会开始转入了消费时代.市场导向与新技术的发展为国学的当代传播注入了动力,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新媒体时代的国学传播景观日益转向"奇观".国学文化媒介产品愈发追求商品化;图片化转向引导媒介文化的生产不断视觉化,造成了文字传播的倒退,对国学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藉此,受众应正确对待当代媒介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媒介文化生产者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共同促进国学在当代的良好传播.  相似文献   

9.
孙黎 《东南传播》2016,(3):32-34
社交媒介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亟待认识并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同于新媒介依赖的既有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运用美国传播学家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福勒提出的"媒介系统依赖理论",试图还原"媒介——受众——社会"的媒介依赖研究的基本框架,深度植根社会文化这个领域,结合青年受众群体与个人的特点,关注社交媒介技术和青年亚文化的转向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分析青年受众社交媒介依赖的变化以及社交媒介依赖存在的原因,并为青年受众在社交媒介依赖中的异化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社会氛围中,妈祖(海上和平女神)文化在媒介不遗余力的宣传下,给交通娱乐和商业带来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机遇与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更加吸引媒介的关注与发掘,这就使得文化和娱乐商业相结合的空间逐渐扩大,也为人们提供了对文化向往、对娱乐渴望和文化认同的原材料。媒介营造妈祖文化奇观在凯尔纳的媒体奇观论述中,有以麦当劳、耐克为代表的消费文化奇观以NBA和乔丹为代表的体育文化奇观有以辛普森为代表的法律和种族文化奇观等,这些奇观特征移植到中国,可以  相似文献   

11.
于垚 《新闻世界》2009,(7):65-66
本文选择近两年来引人关注的传媒丈化现象——《百家讲坛》的热播,结合美国媒介文化研究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分析了《百家讲坛》作为一种电视文化奇观的原因,并对这一由媒体制造的奇观现象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在《技术垄断》一书中,媒介环境学派学者尼尔·波兹曼提出了"技术垄断",认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技术垄断文化"的时代,由此带来了信息的失控、泛滥、委琐化、泡沫化,唯科学主义盛行和文化流失。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中国社会也已出现"技术垄断"倾向,在这种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探索新的路径。本文从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垄断思想出发,落脚于技术垄断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名萱 《视听》2022,(5):147-150
约翰·彼得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媒介史家、传播理论家和传播哲学家.在《对空言说》一书中,他回溯了传播观念史演变的过程,探讨了人类传播史上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对心领神会的完美交流不懈追求却始终身陷"对空言说"的无奈与困境.其中蕴藏着一条若隐若现却贯穿始终的主题——传播中的身体问题,成为探索与思考传播中身体在场重要性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流动空间"一词由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创造。这一概念的提出将微观的人际交流、中观的组织运作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这三个层面的研究很好地贯穿在一起,为我们理解当代媒介技术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关系的变革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媒介事件的营销传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事件”是一个从西方传来的词,总结起来不同的叙述从本质上来说可以概括为两种范式。范式一:媒介化的动机(个人、社会组织、媒介、政府)——导演事件(预编码:人为安排、表演)——媒介化——媒介事件(伪事件)。①这种范式的理论源头出自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所说的“伪事件”。20世纪60年代,布尔斯廷在其所著《形象》一书中提出“假事件”概念,将其界定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如果不经过设计,则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他把诸如记者招待会、大厦剪彩、游行示威乃至候选人电视辩论等事件都归入“假事件”之列。②范式二:真实…  相似文献   

16.
李昕揆 《青年记者》2012,(36):43-44
20世纪60年代,正当英国甲壳虫乐队大举冲击美国广播电视之际,享誉全球的"媒介大巫"麦克卢汉出版了其最为畅销的《媒介即按摩》一书。此书犹如天之神谕,以格言警句搭配图片、照片,其构思之精巧、语言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媒介即按摩"一语也凭  相似文献   

17.
何镇飚 《新闻界》2006,(1):40-42
近两年不断遇到“媒介即按摩”与“媒介即信息”的同时出现,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媒介即信息”的金科玉律。在《从容面对媒体——让你的媒体亮相尽善尽美》一书的第三章《表演戒律》中,作者乔治·莫利斯指出:“马绍尔·麦克卢恩,被尊称为‘电子时代的先圣’。他道出了那句名言‘媒介就是按摩’。后来他把这句话作为一本书的书名,而这书几乎被所有的人误念为‘媒介就是信息’(把m assage中的a看作e)——使得整整一代发言人认为只要在电视上露面或者在印刷品上署名就能成功地传递讯息。其实,这一书名术语是一个文字游戏;麦克卢恩使…  相似文献   

18.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16,(4):69
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川普"唐纳德·特朗普一向以曝光各种夸大其词的"内幕"和发表夺人眼球的偏激言论而著称,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媒体奇观。出于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率的需要,美国主流媒体对特朗普的出格言行和极端言论采取宽容甚至变相纵容的立场。请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和硕士生周迦昕的《"川普"奇观与美国政治新闻的困境》。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非洲的新媒体发展不平衡。但从整体来看,非洲已经成为互联网尤其是  相似文献   

19.
《媒介呈现、生产与文化透析研究——民国〈申报〉征婚广告镜像》(以下简称《媒介呈现、生产与文化透析研究》)一书于2017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选取民国期间《申报》上的征婚广告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申报》征婚广告记录了当时中国个人与社会的诸多信息,蕴含着丰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媒介转型论: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看中国当代电影的商业化转型》一书,是从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的商业化转型这一独特视角来透析中国的媒介转型的,并结合国内外影视创作现状纵横对比,针对当代中国电影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全书层次清晰、逻辑缜密,并自成一体,即始终以"电影商业化转型"贯穿全书,实现了电影学与营销学的对接;本书写作与论述方法,具有科学性又不乏文学性。该书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