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族群,他们的传统文化经历近百年来的磨砺仍然焕发着迷人的光彩,在布里亚特蒙古人中还相对较好的保留着自己族群的礼俗、婚俗等文化习俗,民间音乐是布里亚特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婚礼、祭祀、社交活动中民间音乐都伴随其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不断加剧的城市化进程中,传统音乐逐渐成为"亚文化",有一部分传统音乐逐渐消亡,而另一部分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得到了保存与发展。蒙古音乐在北京的存活情况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北京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文化日趋呈现饱和状态,蒙古音乐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发展。在北京,蒙古音乐有大量的活动,有稳定的受众群,占有一定的市场,而蒙古音乐表演团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传播载体。本文将从北京的蒙古音乐概况、北京的蒙古音乐活动、北京的蒙古音乐文化意义三个方面来探析蒙古音乐在北京的现状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族群认同,以及它所体现的社会政治变迁中的传统音乐发展的新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世居青海的蒙古族风俗、语言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青海蒙古族是在原有萨满教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吸收了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宗教精神,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凸现因多种族群文化相互吸收融合而形成的不同于草原文化的青藏高原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族群的界定争论很大,在不同视角里差异性大,但族群有系列本质特征:共同渊源、记忆、文化、情感等,更倾向是一个情感——文化共同体。了解族群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特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巴"字是基于巴人的崇蛇文化而产生的.远古巴人特定的生存环境以及在多种原因影响下形成的族群文化心理,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崇蛇文化.先有巴文化,尔后有"巴"字.作为巴文化之产物同时又是巴文化之一部分的"巴"字,其构字理据与巴人的崇蛇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鲜明体现了巴人崇蛇这一族群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族群的界定争论很大,在不同视角里差异性大,但族群有系列本质特征:共同渊源、记忆、文化、情感等,更倾向是一个情感--文化共同体.了解族群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特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元代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回回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蒙古贵族的西征和东征,13世纪欧亚大陆的人群流动空前活跃。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被迁徙的人群带入了新的地区,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进而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化。中国的回回民族就是在元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新族群,其影响在当时就已波及域外。对此,元代的高丽国史籍有着比较充分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旅游情景下的族群认同是一个动态多维度的结构体系,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文化环境与内部族群认同成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搭建旅游情景下的族群认同测定模型解析这一动态系统。研究发现:旅游情景下的族群文化变迁是影响族群认同的重要考量因素,外来文化交互作用于本土族群文化在旅游社区中形成的旅游文化在族群认同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以大理双廊旅游发展中族群认同状况的实证调查为例,发现急速发展的旅游业正通过经济、文化的形式改变着本土族群的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9.
文化变迁中的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 陈巴特尔 导师 文辅相 赵炬明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学     答辩时间  2 0 0 3年 6月本文采用历史研究与文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蒙古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文化变迁的次序 ,将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并对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进行了梳理和论述。第一阶段 ,自 8世纪后半叶蒙古人西迁到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 ,建立大蒙古国 ,形成民族共同体为止 ,这是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是蒙古民族传统游牧文化得以形成和定型的…  相似文献   

10.
13世纪蒙古军的远征及蒙元的统治,推动金沙江上游分散杂处的纳系族群加快整合,朝着形成统一的族群实体的方向发展。明清时期和硕特等蒙古部的南下,是丽江木氏土司由盛而衰及纳西族群分布范围大为收缩的主要外在原因。川西南安宁河谷和雅砻江下游地区的纳系族群经明初月鲁贴木儿之乱后,逐渐与西番、蒙古等族群相融合,形成纳木依、纳日(摩梭)等族群。  相似文献   

11.
将屯堡族群视作进化上的整体单元,屯堡族群在黔中地区的形成是一个人类群体与所处的社会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通过对屯堡族群生态学动态特征的研究,作者认为,屯堡族群与汉族大群体、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态位分化、社会自组织机制的形成、干扰因素及族群的时空分布是影响该族群形成及今后演化方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河西学院学报》2015,(6):74-79
远离草原文明的云南蒙古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族群互动格局下进行着文化的"在地化"发展。虽然在文化类型上与草原蒙古族相去深远,却依然保持、维系着其民族认同。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的民族政策推动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两地蒙古族的互动、交流相关,不断地复制、传播其族群性。随着云南蒙古族与内蒙蒙古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内蒙蒙古族为之提供符合民族认同发展的"文化素材"。两地蒙古族通过互动交流,建构起"想象的共同体"。民族内部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认同的建构,也增强了其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19,(3):31-34
察哈尔蒙古族作为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其最主要的居住形式是蒙古包。蒙古包受自然环境、经济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形成了独有的游牧文化特征,蕴含了游牧民族特有的居住习俗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族群理论出发,通过解剖历史纵面,探索了闽西文化发展的五个阶段:古闽族群、百越族群、多元族群融合、汉族群入主、河老与客家族群共处。在这历史发展进程中,闽西文化形成了它丰富性、开拓性、包容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历经千百年的碰撞与相容,西江流域在广西境内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流域族群文化,居住在西江流域的族群,虽然在不同时期从不同地区迁入这里,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利益争斗和文化冲突,但最终都得以生存下来,并且建立起一个共同文化纽带,对内相互依存,对外同仇敌忾,形成了国族认同与族群文化共生为一体的西江流域文化.在今天全球化浪潮中.生活在西江流域的族群保持并发扬自身的文化特征,同时又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彼此包容、相互依存,为当前多元文化共生的全球化思想提供了良好例证.  相似文献   

16.
贺州位于南岭山脉萌渚岭和都庞岭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族群北上南下东进西迁的重要通道。古代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基于其独特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目前有20多个拥有不同语言和方言的族群活态存在。多样性族群文化之间的长期互动与交流,形成了今日互补互适、和谐共生的族群文化生态。族群文化问的交往交流、互动互制和互补互适,对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介绍贺州主要族群及多样性文化共生条件,探讨了贺州多样性族群文化共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图腾信仰与族群认同--以广西壮族族群蛙图腾信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是一个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群体,共同的文化特征体现了族群认同。不同族群的图腾信仰常常包含着该族群丰富的民族记忆和族群的身份认同,因为图腾信仰构成了族群整体性的纪念活动。文章以广西壮族族群中对蛙图腾的崇拜为例,结合文本分析和田野描述来说明图腾信仰和族群认同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论证图腾信仰强化了族群成员的认同功能,加强了族群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留学族群视域中的新月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现代中国留学族群和留学文化的全新视域中 ,分析了新月派作为“后五四时期”美英留学群一个次属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的相关性质、取向、品格和历史地位。作者强调指出 :新月派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派别 ,而是一个以五四前后美英留学者为主体的留学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 ;美英留学教育和文化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新月派思想、文化、文学的选择 ,而且赋予新月派乃至整个现代中国文化文学非常明显的多源与多元互动展开的倾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现代中国留学族群和留学文化的全新视域中,分析了新月派作为"后五四时期”美英留学群一个次属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的相关性质、取向、品格和历史地位.作者强调指出新月派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派别,而是一个以五四前后美英留学者为主体的留学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美英留学教育和文化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新月派思想、文化、文学的选择,而且赋予新月派乃至整个现代中国文化文学非常明显的多源与多元互动展开的倾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20.
肃北蒙古人的先民大约从18世纪60年代起就陆续进入了今天的肃北地区。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他们借鉴吸收了周围诸多民族的文化元素,不断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文化特征。为了进一步认识扣了解肃北蒙古人文化在社会转型中的现状尤其是宗教文化的现状,笔者对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进行过扎实的田野调查。经调查发现当今肃北蒙古人社会生活中大量残存古老萨满教信仰习俗。并部分习俗与现令的佛教信仰交融为一体;除此肃北蒙古人佛教信仰的独具特色之处是其僧俗不分现象;另外如今肃北蒙古人信仰出现了多样化扣弱势化趋势便构成了他们宗教信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