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揭阳电视台新闻部按照上级部署,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全体采编人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职业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和风有新的改进.坚持党性原则、落实“三贴近”要求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推动了新闻舆论引导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新闻实践》2007,(5):21-21
为进一步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使新闻报道更好地体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舟山日报社决定从今年起建立采编人员基层联  相似文献   

3.
在我省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实践“三贴近”要求之时,衢州日报社党委会、编委会组织全体采编人员开展了一次,“体验陌生岗位”活动。活动从去年9月开始,至12月底基本结束,衢州日报及下属的晚报、农家报的绝大多数采编人员参加了这项活动。通过这次活动,采编人员不仅为读者奉献出了多篇新闻佳作,而且对改进作风、改进文风,更好地遵循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为此,我们编发该报5位同志参加活动后写的体会文章,或许对新闻界同仁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南宁日报社记者践行“三贴近”走进百乡镇采访 为不断深化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广西南宁日报社开展“践行‘三贴近’走进百乡镇”大型新闻采访活动。活动从8月9日开始历时3个月,报社组织3个新闻采访小分队深入全市12个县区102个乡镇进行采访。开展这一采访活动的目的在于:积极倡导和鼓励采编人员深入到基层、到生活、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5.
地区党报如何提高办报水平,如何落实“三贴近”改变报纸面貌,一直是《毕节日报》编委会思考的问题。在安排2005年的工作时,编委会广泛听取了编采人员和读者的意见,认为应该在实践“三贴近”上下功夫,决定组织一次大型系列的采访实践活动,作为党报工作的进一步探索,打造《毕节日报》一个年度的最大亮点,这就是2005年《毕节日报》重点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乌江纪行”。我们要求通过这种大型系列报道,把“三贴近”当作一种使命去实践,较全面深入地反映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建设成就和全流域的山川地貌、民族风情、生产生活状态,并以此检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锻炼采编骨干队伍,带动整个报纸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4年年初,“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在《烟台日报》启动,报社就提出:要通过“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实现一次新闻创新观念的提速,让学习教育的成果体现在新闻改革和创新的新举措上,体现在采编人员身体力行“三贴近”的新气象上,从而把《烟台日报》打造成一张内容全、报道深、品位高的报纸,进一步提高其在报社发展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增强其媒体亲和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6月1日,广西河池日报社组织近30名采编人员,在社长、总编辑石锋的带领下,赴广西河池市辖区内的宜州市洛西镇妙调村纳贡屯开展“体验新农村,实践‘三贴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与农民同吃同劳动,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为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道,夯实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1年9月下旬,金华日报在原先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基础上,推出了三个村的样本调查活动。派出5个部门9名采编人员分三组下村蹲点,一家一户访问。10月6日,我和同事王妃、张帅带着铺盖来到了距离武义县城65公里的大溪口乡山下鲍村蹲点调研。  相似文献   

9.
“记者乡村行”栏目内容特色2009年二、三季度,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目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提高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和锻炼采编人员队伍,《宿迁日报》特开展了“记者乡村行”大型新闻采访报道活动。在各县区委宣传部大力协助下,按照“三贴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紧紧依靠群众、深入服务群众,身体力行“三贴近”,是党的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媒体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路径。开展“新闻为民,我们在行动”活动,旨在更好地学习为民记者俞佳友的精神,引导采编人员进一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正做到新闻为人民服务。开展“新闻为民,我们在行动”活动,还在于转变采访作风,培养新闻队伍。通过活动,推动采编人员更好地下基层、接地气、问民生,创新报道载体,改进话语方式,满腔热情地为群众鼓与呼,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本栏刊发这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新闻为民的体会和经验,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红河日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展开,全体采编人员以作风转变带动文风转变,使党报新闻宣传的聚焦点更加关注民生,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2.
红河日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展开,全体采编人员以作风转变带动文风转变,使党报新闻宣传的聚焦点更加关注民生,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3.
1月25日至29日,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分赴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进行调研。此次活动采取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2009年“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主要开展情况、体会和评价。活动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队伍建设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闻题;各单位2010年活动安排和重点、亮点、创新性工作;采编人员对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建议,希望组织开展哪些贴近新闻界实际的活动等。  相似文献   

14.
“领导活动”是新闻,此类报道往往在地市级党报要闻版面占据重要位置。然而长期以来,“领导活动”的报道常常陷入程序化和“八股化”,让采编人员陷于事无巨细的有闻必录中,致使报道创新乏力、可读性差,普通读望而生厌,处于领导层面的读也不见得爱看;采编人员更常生“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的无奈感叹。提高“领导活动”报道艺术,避免“领导活动”报道的“八股化”,进一步增强“领导活动”报道的可读性、必读性,已成为当前党报采编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5,(10):34-35
现在各媒体的采编人员都在努力贯彻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作为采访记者如何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记者要把“三贴近”落到实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克服当前日趋严重的记者的“编辑化”倾向。什么是记者的“编辑化”倾向呢?笔者以为,记者的“编辑化”,就是记者不运用采访的手段、却用编辑的手段来完成记者应该完成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记者没干记者应该干的活儿,却干了编辑该干的活儿。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全国掀起了“民生新闻”热。一些省级电视台和市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一批极具本土化、反映市井民生、时效快又贴近百姓的新闻节目和栏目。这类新闻被业内人士称为“民生新闻”。笔者就电视的“民生新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电视“民生新闻”要充分展示特有的魅力所谓的电视“民生新闻”就是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对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讲老百姓的故事。这就要求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人员要以一种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与平常的生活视角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叙述平民百姓生活,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与此同时,记者、主持人以聊天的形…  相似文献   

17.
“攻大报、上头条、上联播……”奋战在基层一线的通讯员,如何写出有分量的稿子?笔者谈四点体会. 体会之一,写“实事”比写“事实”更贴近新闻本义.什么是新闻?最权威的当数陆定一的解释:“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实事的报道.将“事实”变成“实事”,有何区别呢?笔者有这样一次实践:2013年11月15日,枣庄市峄城区举行“地税杯廉政短信征集活动颁奖暨赠书仪式”.如果仅报道这项活动本身,在媒体上充其量只能发个短消息.而笔者在跟随活动中发现,峄城区廉政文化和教育做得非常好,写完活动消息后,笔者把着力点放在了解会后的“新闻”,写了《峄城文化倡廉贴近群众生活》的通讯,当年11月30日同时刊发在《大众日报》和《枣庄日报》上.  相似文献   

18.
报纸丽水日报举办“报人论坛”活动本刊讯新记者如何尽快地进人角色,提高新闻采访业务的能力?摄影记者如何打开工作新思路,怎样更好地完成出版俪水摄影》杂志的新任务?去年11月中下旬,丽水日报社先后举办了两次“报人论坛”。这种以提高采编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提高报纸质量为目的的“论坛”活动,在该报社已经举办多次。11月15日晚上举行的第七次  相似文献   

19.
奉化日报近几年采编人员流动较多,目前年轻采编人员已占到采编队伍的一半。为了带好这支队伍。提升记者素质,报社把践行“走转改”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制订出台了“走转改”活动方案和制度。让深入基层采访常态化、制度化,并作为练兵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20.
新闻职业道德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今年公布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这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规定,是新闻战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