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地区的饮食文化主要受到西夏自然环境、西夏民族构成以及西夏人民的对外交往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西夏地理环境为西夏人民的饮食提供了物质基础,西夏民族构成是西夏饮食文化形成的主体因素,西夏人民的对外交往则进一步丰富和改善了西夏人民的饮食。  相似文献   

2.
西夏占领河西走廊是河西走廊和西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西夏疆域的基本形成。河西走廊在西夏的兴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保障西夏京畿地区的西部门户,是西夏的军需民用物资的供给后方,是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西夏交通的枢纽和中继站。  相似文献   

3.
西夏是佛的国度。西夏京畿是西夏王朝佛教文化的中心。西夏立国近二百年间,在这里留下了大量佛教文化的遗迹和遗物。西夏京畿特殊的人文、自然环境,为党项政权佛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皇室的倡导,帝师国师等高僧参与,西夏京畿成为佛经译印中心;由于藏经佛事的需要,西夏京畿成为皇家寺院中心;众多的佛教文献文物精品,展现了西夏京畿独特的佛教文化艺术价值。众多的遗存连同传世的相关文献,为西夏京畿的汉传、藏传佛教文化,乃至整个西夏佛教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西夏京畿对于藏传佛教的东传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辽、金两代都曾与西夏并存,其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也有关于西夏的记载,虽然数量不多,但也多是第一手的汉文西夏文献;元代是汉文西夏文献的选编删汰时期;明代是汉文西夏文献的重辑、重修期;清代是汉文西夏史籍成书最多的时代。传世的西夏史籍中脱、讹、衍、倒等现象严重,需加以整理后方能利用。  相似文献   

5.
自北宋天圣九年(1038)元昊建立西夏王朝起到西夏宝义二年(1227)西夏末帝李睍被杀,西夏共存在190年。在这近二百年的时间里,佛教一直是西夏所崇奉的宗教,拥有国教的地位。在西夏王朝中期,尽管执政者企图提倡儒家学说来抑制佛教势力的过分膨胀,但这种政策的执行是短暂的,也是无力的。从西夏王朝建立到灭亡,佛教对这个政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可能与西夏特殊的国情,以及西夏王朝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受这种环境的影响,西夏王朝存在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疾病和自然灾害等问题,再加上多次对外战争,使得西夏国力和人民的生活受到严重破坏。为了稳定统治,统治者需要佛教,同时普通民众也需要佛教的精神慰藉,所以在整个西夏王朝统治时期佛教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西夏文学研究一直是西夏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从西夏文学总论、西夏谚语和诗歌、西夏“文”、西夏翻译文学四个方面可以看到现有西夏文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但同时在研究中也存在着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夏档案的大规模发现和获得是20世纪初期,出土于西夏故地黑水城及其他地区,这是中国中古时期保留下来的以西夏文为主、汉文次之的档案,这些档案真实地反映了西夏社会各方面的原始面貌,文献价值、档案价值等极其重要。对西夏档案的发现及遗存、种类、数量等进行全面而具体的统计和归纳,探讨西夏档案的特点,可以揭示西夏档案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8.
西夏是中古时期西北边鄙的一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从其建国始至灭亡共存续了190余年.西夏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极地、主动地向中原宋朝学习典章制度,使西夏的典章制度更趋完善,并在西夏国内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西夏公文抬头制度就是西夏典章制度中的一项.通过黑水城出土并考证公布的西夏公文以及相关的西夏资料可深入地探讨公文抬头制度,从而进一步了解西夏公文制度.  相似文献   

9.
西夏地区的饮食文化主要受自然环境、民族构成以及对外交往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为西夏人民的饮食提供了物质基础,民族构成是西夏饮食文化形成的主体因素,西夏人民的对外交往则进一步丰富和改善了西夏人民的饮食。  相似文献   

10.
1979年试用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三章中有《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一节,其中讲到了西夏第一代皇帝元昊时期创制西夏文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对西夏文有一个形象的认识,还在第10页附了一个西夏文和汉文对照的插图。图中包括四个词共八个字,左边是西夏文,右面是汉文。按理每个汉文词应是相对应的西夏文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分布着多座石窟,其中与西夏有关的主要是山嘴沟、须弥山、阿尔寨三座石窟群。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前辈的研究成果,初步整理了这三座石窟的西夏遗存。笔者认为,山嘴沟石窟是西夏中心区最为重要的石窟遗存,最能代表西夏中心区的石窟艺术,既有与敦煌石窟一脉相承的艺术作品,也有同时期敦煌石窟所不见的十牧牛图等佛教题材;固原作为长期处于西夏和宋金争夺的地区,虽然保存了规模巨大的须弥山石窟群,但仅能找到西夏的游人题记,证明西夏人曾在这一地区活动,找不到西夏时期的作品;鄂托克旗作为西夏河南区辖地,在历史上非常重要,但阿尔寨石窟现存洞窟主要为蒙元时期的作品,也无法确认有西夏的遗迹。  相似文献   

12.
西夏史是我国古代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西夏史研究方兴未艾,论著如雨后春笋。其中,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李蔚先生编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明西夏史》一书,可谓西夏史研究的一部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3.
西夏的教育是西夏的统治者出于其政治目的而实行的,其教育大体遵循了宋代的教育制度。西夏的统治者在建国之初就创立了西夏文字,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实行的教育政策等也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所要拥有的自豪感。无论从学校的设置还是伦理的推行,都显现出西夏统治者对于教育的重视。西夏的教育虽不完善,但也是我们研究当中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对武威藏西夏文《五更转》进行了全文译释,并与敦煌文献中的《五更转》和俄藏西夏文《五更转》作了比较,指出流行于唐五代时期的敦煌五更转和西夏五更转,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西夏文《五更转》是西夏少数民族在唐五代敦煌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编创的西夏民间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并与宋、辽、金鼎立达200年,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西夏能够立国归结于党项族的尚武精神和对军事的高度重视。这种尚武精神,是一个处在上升飞腾民族心理的表白,也是对前途、对命运、对力量、对速度、对生命的赞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蒙古灭西夏时采取了灭绝政策,使得西夏王朝的许多历史变成千古之谜。然而,西夏岩画及西夏文题记的发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批珍贵的西夏时期的手迹和文物资料,借助于古今所编撰的西夏文辞书和历史、民族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夏人活动范围以及在宗教、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发展的脉络,认识它的发展规律,对于发展中华民族体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夏文化一个突出特点是多元性,这与西夏实行开放的国策密不可分。深厚的民族基础,以及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因素决定了西夏文化的多元性。西夏文化的多元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制度、艺术、宗教等等。  相似文献   

17.
西夏时期的书法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文字的创制与使用,使西夏境内的书法艺术在汉字书法之外,形成了更为独特的西夏文书法。西夏文字在间架结构上的突出特征是,整个字的笔画显得比较匀称,就字体的局部而言,则撇笔、捺笔使用过多,因而西夏文字的四角往往比较饱满。西夏文字的这些特点,使其比汉字更像方块字,充分显示了方块文字的古典美的艺术魅力。西夏文字亦有楷、草、行、篆等多种书体,但是其它书体使用的程度远不及楷书体频繁。同时,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西夏一代无著名的汉文书法家。  相似文献   

18.
西夏是党项羌人于1038年所建立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巩固其统治,西夏建国前后广纳贤达、为其所用,发展教育培养封建御用文人,颁布法令笼络人才,这是西夏政权立国长久,创造出灿烂的西夏文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西夏经济重要的一翼,不仅关系到农牧民的生计,其税收更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及其相关税收是西夏政府十分重视的大事,因此,西夏建国后,将土地税收政策的相关内容写进了法典,保证了西夏土地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借助新出土考释的西夏文土地税账文书和<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相关内容,可以窥知西夏土地占有关系、土地租税种类、按亩计税制度、收缴土地税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0.
西夏(公元1038——1227年)是与两宋、辽、金并列的封建割据政权。新编中学《中国历史》第二册,在“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一节中,对西夏作了简略的叙述。西夏建都银川(当时称兴庆府),宁夏是西夏的活动中心,这使我们生长和生活在宁夏的人,很自然的希望对西夏有更多的了解。为此,将我们经常碰到的,也是与课文有关的问题,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