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本文用X线摄片法,研究了33名跑跳运动员和37名普通正常人的骨盆倾角、骶骨倾角和脊柱腰段的生理曲度。研究结果表明:跑跳运动员的骨盆倾角大于普通人,骶骨倾角和脊柱腰段生理曲度与普通人相比,无明显差异。在普通人中,骨盆倾角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而男女跑跳运动员的骨盆倾角则趋于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艺术体操运动员完成专项动作过程中的脊柱形态,结合躯干侧屈肌力的对称性特征,讨论专项动作和躯干肌力对脊柱产生的不对称负荷特征及其对脊柱曲度异常的影响。方法:红外动作捕捉系统获取脊柱椎体三维坐标,曲线拟合脊柱弯曲状态;等长肌力测试系统获得躯干两侧侧屈肌肉峰值力矩;配对t检验比较左右对称性,计算对称系数分析脊柱弯曲形态与肌肉力量的关联。结果:后扳腿动作脊柱矢状面上曲率最大椎体位置在左、右后扳腿两种情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03),后扳、侧扳腿动作脊柱额状面上曲率最大值和对应椎体位置左右侧间均未发现显著相关、亦无显著差异。躯干处于同15°位、反15°位和反30°位进行侧屈时,右屈的肌肉峰值力矩显著大于左屈。脊柱弯曲曲率最大值和椎体位置的两侧对称系数与侧屈肌力对称系数之间均未发现显著相关。结论:艺术体操专项动作对脊柱矢状面的影响更显著,与脊柱额状面的曲度异常无直接关联。对于已经存在脊柱曲度异常的艺术体操运动员来说,不能通过对躯干侧屈肌肉力量进行对称性训练的方式,直接调整专项动作已对脊柱产生的不对称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胸腰椎骨折,多见于脊柱胸腰段单纯椎体楔形压缩性骨折,且无合伴脊髓神经损伤(稳定型)。受伤机转多见于患者自高处坠下,臀或肩背着地所致。确诊后,早期采用脊柱过伸位复位,同时鼓励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了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的某些特征及致因,以期为艺术体操科学化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综合生物学和训练学两大学科视角,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脊柱腰段损伤的总体情况和致伤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率高达83.3%,前三大损伤类型为腰肌劳损、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其生物学致因在于生理解剖结构弱点、过劳加速生理性退变以及违背生物力学原理的运动;训练学角度主观因素主要在于不合理的技术动作、注意力不稳定、局部负荷过重和力量素质欠佳,客观因素主要为高危的项目特征和技术动作的复杂性.最终从损伤防护、力量训练、技术训练和心智训练方面给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运动而导致的椎体楔形变,尤其发生在腰段。过去也曾有过许多报导,其原因多认为脊柱长期反复延伸,髓核被挤向“张开”的椎体前部,因受前纵韧带的阻挡,产生对环状软骨的挤压,而导致椎体楔形变。然而,由于脊柱长期前屈而形成的椎体楔形变,发生于胸段则报导很少。对于速度滑冰运动员椎体的改变,国内至今尚无报导。速度滑冰运动有它特有的固定姿势,运动者取半蹲位,上体呈鸵形。此运动分短距离和  相似文献   

7.
分析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现状,探讨损伤的规律。结果表明:97.5%的运动员患有腰部损伤,10096的运动员表示有过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发病率前5位的损伤部位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峡部裂、棘突偏歪、腰椎错位和腰肌劳损;损伤多发生在重要赛事前准备期。腰部损伤规律主要表现在技术结构的特殊性、脊柱腰段过度的伸展性、技术水平的不均衡性、个人集体项目的差异性和形态与机能交化外显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腰椎运动节段(L4-L5)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时脊柱腰椎节段受力特点,以便对速滑运动员腰部损伤进行积极的预防,减少伤病的发生.结果表明: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其椎间盘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外层纤维的中前部,在前部更为明显;椎体应力集中在椎体前部,其值高于其下方髓核应力值,邻近椎体终板应力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此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运动员椎体所受应力分布在皮质骨椎弓周围及邻近终板的地方,椎体后部结构应力集中在小关节上下关节突与椎弓根等位置.  相似文献   

9.
腰部损伤是国内外赛艇运动员最常见的损伤。赛艇运动员的腰痛是多因素促发导致的结果,因此对其机制的研究较有局限性。近几年对赛艇运动员腰痛机制的研究主要是流行病学及生物力学的分析,研究表明:赛艇运动过程中,运动员脊柱承受的较大应力会使其前屈后伸超过其生理的活动度,而且,较小程度地骨盆旋转以及腰-骨盆运动的不协调增加了腰椎损伤的几率;腰部损伤跟大量的测功仪训练、相关肌肉功能下降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且国外的一些研究初步说明,赛艇运动员的腰、腹、大腿等部肌肉用力明显不对称,可能也是引起腰部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腰椎运动节段(L1-L2)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举重运动员抓举完全起立阶段脊柱腰椎节段生物力学特性,以便对举重运动员腰部损伤进行积极的预防,减少伤病的发生.结果表明:在举重运动员抓举完全起立姿态下,其椎体主要的应力分布在小关节和椎弓根处,椎间盘接触压力主要集中在纤维环中后部,位移主要集中在椎间盘的后外侧;此时,如果杠铃的重量过大,运动员腰部力量不足,引起腰椎关节失稳,会造成椎间盘过分挤压,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峡部向前剪切力过大可引起峡部裂伤.本研究所建立的腰椎L1-L2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足重要的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平台,可应用于众多相关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包蕾  刘卉  高维纬 《中国体育科技》2020,(2):39-45,F0003
目的:描述艺术体操运动员在日常状况下和完成专项动作时脊柱异常的表现及左右对称性,探讨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以9名艺术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站立位脊柱X光片拍摄,获得脊柱额状面和矢状面的弯曲方向和角度;使用三维摄像方法定量评价运动员完成后搬腿动作和侧搬腿动作时的脊柱活动幅度;运用后伸肌群和双侧屈肌群测试系统对运动员的坐姿躯干后伸和双侧侧屈等长收缩力量进行测试。比较躯干活动幅度和躯干肌肉力量的左右对称性,比较不同脊柱侧凸方向间躯干活动差异。检验脊柱弯曲角度与躯干活动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后搬左侧腿时的活动幅度显著小于后搬右侧腿(P<0.01),对应躯干向左扭转的幅度显著大于向右扭转幅度(P<0.05)。侧搬腿时躯干活动幅度越大对应的躯干扭转角度越大。胸曲角度与右侧搬腿活动幅度角存在正相关(P<0.05),与右侧搬腿躯干扭转角之间为显著负相关(P<0.05),腰曲角度与左侧搬腿活动幅度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右侧搬腿躯干扭转角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肌肉力量方面,胸曲角度越大,3个位置躯干后伸力矩峰值越小。侧屈力量上,运动员绝大多数角度下的右屈力量显著大于左屈力量。胸曲角度、腰°曲角度分°别与不同躯干侧屈角度下右屈力矩峰值存在显著负相关。腰曲角度与左屈0、15°、30和右屈15°位置的躯干左屈力矩峰值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艺术体操运动员躯干两侧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存在不对称,后伸幅度左侧大于右侧,侧屈肌力右侧大于左侧;但这种不对称与脊柱额状面上异常弯曲无明显关系;集中于躯干右侧和躯干后伸动作的训练,可能是导致胸曲变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运用骨龄评定预测方法,对珠江三角洲2191 名青少儿运动员现身高和未来身高的预测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了其身高、运动员特点及发育提早、未来身高预测趋势的整体评价女高于男等现状特征,为该地区今后青少儿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归纳法,对1987~2012年中外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好成绩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中外女子优秀铅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及年龄特征进行对比归纳,结果表明:中国女子铅球运动水平提高幅度缓慢,与国外女子优秀铅球运动员的成绩有差距;女子优秀铅球运动员身高体大,且符合力量型技术风格,是今后中国女子铅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趋势及选材参照。通过对中外女子铅球发展态势分析,寻找制约中国女子铅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对中国女子铅球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空中姿态进行摸高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电视转播权合同、球场重建、俱乐部上市三方面综述了英国职业足球近10年的商业化发展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英国足球文化、俱乐部运作模式、联赛发展状态等方面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英国职业足球是在1992年以后愈加商业化的,直接影响因素是电视转播权出售带来的巨大收入;(2)英超的经营模式与美国的NFL或NBA有所不同,英超联盟收入分配政策造成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差距,导致联赛市场的不平衡;(3)英国足球俱乐部的球场重建改善了英国足球的形象,但也给俱乐部提高门票价格提供了借口;(4)职业俱乐部上市,使英国传统的俱乐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原来的业余主义足球文化逐渐被销蚀,足球产业化愈演愈烈。另外,上市俱乐部在俱乐部的治理模式上也发生着变化。5)英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英超中只有六七家俱乐部税前盈利,大部分俱乐部负债累累。  相似文献   

15.
力竭运动后恢复不同时程骨骼肌中MMP-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起跳后人体空中姿态对摸高成绩的影响,用中国模型对一名男子运动员用不同的空中姿态进行摸高模拟。结果表明:空中姿态对摸高成绩有影响;摸高成绩以单手上举,双脚直腿下落为最高,而以双手上举,双脚直腿上提为最低,两者的差值为22.98cm。姿态对摸高的影响幅度占摸高成绩的7%左右;在对摸高成绩的影响幅度上,下肢的升降作用比上肢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07年女足世界杯运动员平均身高、体重、年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洲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体重和年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前六名球队在体重和年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位置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平均年龄不存在差异;旨在为足球运动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可借鉴的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使用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对技巧啦啦操专项班28名学生进行测评,从整体趋势、性别差异、基本动作、项目特征等方面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学生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功能、对称性出现问题;帮助教师发现专项学生身体关节、肌肉薄弱部位,纠正及强化训练以促进专项技术动作掌握和优化难度动作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专业队运动员体育成就动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体育运动倾向问卷》调查法,以江苏省队部分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及普通高校大学生为对照组,对江苏省专业运动员体育成就动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省专业队运动员的体育成就动机不存在性别差异,省专业队运动员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体育成就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与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则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训练阶段下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界定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各训练阶段为切入点,在研究游泳运动员专项形态基础上,比较其在不同训练阶段下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游泳女子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3~15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6~22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3~26岁,男子各阶段相对女子晚1~2年。此外,游泳专项特征主要体现在“倒三角”的体型、身高、臂长和质量较高的肌肉群4个方面。不同训练阶段下游泳运动员形态特征为:不论男女,在专项提高阶段,形态上某些指标尚具有一定的发育与挖掘潜力,相对于最佳竞技和竞技保持阶段,不具有形态上的专项优势,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基本形态因子上;最佳竞技阶段与竞技保持阶段的形态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