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侯磊 《军事记者》2011,(4):63-64
《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该报于1937年10月筹备于南京,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国民政府从南京撤退后的临时政治军事中心——武汉,1938年10月25日迁至战时陪都——重庆,1947年2月28日被迫停刊于重庆。  相似文献   

2.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1937年至1945年,是重庆担负起"战时首都"功能的8年.从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迁回南京,重庆的新闻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在重庆有名的报纸便有数十种,但由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各家报纸的政治倾向性不同,读者对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其新闻报道特别是评论中明显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本文通过对重庆陪都时期各类报纸关于某些特定事件的评论进行比较分析,对这一时期的办报纸环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韩江雪 《青年记者》2009,(12):89-90
1937年至1945年,是重庆担负起“战时首都”功能的8年。从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迁回南京,重庆的新闻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在重庆有名的报纸便有数十种,但由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各家报纸的政治倾向性不同,读者对象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孙武 《重庆档案》2005,(1):36-37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又在上海燃起了战火,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危在旦夕。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宣布迁都重庆。  相似文献   

7.
1937年11月,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迁往重庆。日军为了威胁中国政府早日投降,不断派遣大批飞机对重庆进行大轰炸。国民政府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刘峙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国民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防空部队,  相似文献   

8.
“陪都”新闻集散地化龙桥,在重庆西郊的嘉陵江畔,距上清寺约五公里,在重庆市区到沙坪坝的途中。原来,不过是处依山傍水的小村落,一条不平的土路,几间矮矮的房子。抗日战争爆发,随着蒋介石“国民政府”的节节败退,步步西迁,重庆成了国民党的“陪都”,“下江人”(当时,四川人对外省人的统称)大  相似文献   

9.
<正>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重庆至此成为全国抗战的指挥中心,毗邻重庆的遵义地区也随之成为抗战期间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之一,为中华民族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过重要贡献。一、抗战期间遵义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为适应战况,由南京移驻重庆”的宣言。《新民报》于同月27日撤离南京,西迁重庆。该报第一任总编辑张友鸾老兄举家入蜀,他又回到报社工作。在漫天烽火中,沦陷区的难胞纷纷涌到重庆来,有“瓦片”可吃的房东们,乘机抬高房租。友鸾家老小三代,人口颇多,无力负担高额租金,遂在报社编辑部和印刷厂旁修建草房数间。落成之日,张恨水兄为之题名曰“惨庐”。“惨庐”主人张友鸾身居陋室,怡然自得,他所萦绕于怀的,则是抗战前途,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而已。  相似文献   

11.
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该报于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国民政府临时政治军事中心——武汉,1938年10月25日迁至战时陪都——重庆,1947年2月28日被迫停刊。这段时间,是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苦难年代,也是孕育中  相似文献   

12.
战时特殊时期,国民政府实行了反抗日军轰炸的消极航空政策,有效疏散与管理人口,对必要留居市区的重庆市民施行居住证制度,它是管理市民使用防空洞的一种临时性举措,市民凭证进入防空洞,凭证出入市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卫了日军的轰炸,也是国民政府精细化管理陪都的一种尝试。然而战时人口流动频繁,频繁换证,几近扰民,也使得其运行结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3.
吴淞  郑子煊 《湖南档案》2011,(11):32-33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京、津、沪一带,由于围军装备差,损失惨重,被迫放弃京沪等地,迁都四川,以重庆为陪都并向中外宣告:“坚持抗战到底,决不妥协。”在抗战前六个年头毫无外援的情况下,浴血奋战,造成日军战线延长,补给困难……  相似文献   

14.
吴淞  郑子煊 《档案时空》2011,(11):32-33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京、津、沪一带,由于围军装备差,损失惨重,被迫放弃京沪等地,迁都四川,以重庆为陪都并向中外宣告:“坚持抗战到底,决不妥协。”在抗战前六个年头毫无外援的情况下,浴血奋战,造成日军战线延长,补给困难……  相似文献   

15.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宋哲元为军长的第二十九军在平津作战失利,退守冀南。随着中日战局的急剧变化,蒋介石于1937年12月退出南京,驻足武汉,几经权衡,决定把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准备入川。此时,对蒋介石亦不满的地方部队首领刘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均因不满蒋借抗战之机消灭异己,于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作用和地位不可言喻。而此时的重庆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曾经与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起,被世界列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名城。并且重庆因其做过国民政府的陪都,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也是中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至8月,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备党派、各界名流参加的"庐山谈话会",共商国是.7月17日上午,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战序幕.  相似文献   

18.
重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建城至少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秦汉时代,这里是巴郡的郡治所在.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289年),升州为府,得名重庆,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就近代意义的城市来说,重庆于1927年设市,抗战期间,曾作为国民政府陪都而为世界知名.这是重庆博物馆事业起步的城市背景.  相似文献   

19.
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西迁重庆,各地音乐家、音乐团体也纷纷迁渝,战时重庆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一个新的音乐之都、在此基础上,为加强音乐界自身的力量与团结,适应不断发展的抗战新形势并满足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需要,大批重要的音乐团体、音乐组织,如中华全国音乐界抗敌协会、山城合唱团、南国音乐社、中国音乐学会等纷纷在重庆成立。其中,“中华交响乐团”便是在战火纷飞中诞生于重庆的一个影响广泛的音乐团体,也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首次冠以“中华”之名的交响乐团。中华交响乐团,筹组干1940年春。该年4月14日,时任行…  相似文献   

20.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后,重庆及长江沿线城市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日寇利用其空中优势,从武汉宜昌出动飞机对重庆地区进行狂轰滥炸。1939年至1942年,日机多次轰炸丰都城,丰都人民死伤无数,财产损失惨重,给丰者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