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深刻改变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进程,也掀开了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崭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传播媒介,始终互相支持,互相促进。新闻传播媒介积极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鸣锣开道,各种媒介的广告宣传不断成就着许多著名的商业品牌和企业神话。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市场的整合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艺锋 《传媒》2006,(10):66-67
中国电影营销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业基本上是国营企业一统天下.体制因素束缚了营销人员的手脚,而且压抑着营销人员的智慧,使得一些最基本的,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的营销理念、方法和技巧等,无法运用开来,导致中国电影营销的"有场无市".  相似文献   

3.
施华  程永华 《新闻前哨》2003,(10):30-31
我国行业报大多诞生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年代,走的是机关办报的路子,长期给受众以“官办、官订、官看”的心理定势,尽管改进了不小,但在市场上仍乏人喝彩。 作为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报在媒体普遍思变的今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立法的进展和难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闻媒体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同时,明显加强和改善了舆论监督,使宣传质量得到了提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还处于发育时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在给社会转型期的传媒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舆论监督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阻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写进了我国宪法。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纳入“依法治国”之中。从规范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杨在纯 《大观周刊》2011,(30):14-15
处在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塑造积极的、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需要的社会主义社会文化体系.不仅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深入改革的现实需要.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要使人民能够心情舒畅、安居乐业,还要使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基于市场经济一般水准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积极、团结的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思想相互碰撞、融合.反应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现实中.表现为一般民众思想迷茫、道德识别能力降低、价值判断错位、个体行为失范等等。尽快建构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社会文化体系.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众心智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在我国,伴随着媒体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传媒的不少问题显露出来:低俗之风滋长蔓延;有偿新闻屡禁不止;嫌贫爱富,忽视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不讲道德,媒体出现诚信危机等。因而,媒体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地被人提及。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中国新闻改革主要在体制改革方面深入展开,其趋向表现在组织集团化、频道专业化、管理法制化等方面,令业内人士普遍关注。 (一) 媒体组织集团化中国的新闻事业面对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局势,国际间的新闻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广播电视业的体制改革更加深入。为了应对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明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被称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在新闻传播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评论是通过媒介传播的观念信息,是一种社会产品,是社会话语的集中展现。  相似文献   

9.
张佳宁 《新闻传播》2009,(6):120-120
新闻批评是大众传播媒介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进行或隐或显的分析、褒贬、评价的行为的表象,是媒介干预社会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传播媒介的一项神圣使命。因此借分析新闻批评的原则来说明目前中国的新闻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旦 《新闻记者》2002,(11):3-7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是一个艰难的转型。转型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1999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 ,因为就在该年 ,中美签订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 ,意味着中国入世的最大障碍已经消除 ,并最终于2001年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中 ,中国的媒介研究到底作出哪些回应 ?有什么样的观点 ?为此 ,笔者浏览了1999~2001年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和《国际新闻界》上的文章 ,试图对此作一点探讨。本文在方法上不采用严格的内容分析 ,而是以文本阅读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反映和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新闻传播事业在法制建设方面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迄今为止,新闻法仍迟迟不能制定出台,本文主要从新闻的选择性这个角度来探讨新闻法规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新闻行业带来了挑战,新闻伦理失范现象逐渐增多,媒体的公信力受到质疑。为了使新闻行业健康发展,构建有效的新闻伦理体系迫在眉睫。本文提出了构建当代新闻行业伦理观的方法。希冀有助于新闻从业者提高道德水平,媒体的道德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新闻行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红莉 《新闻知识》2004,(11):60-60,59
市场经济催生了报业市场。在报业市场中,党报面临的是双重挑战:一方面党的“喉舌”本色不能变,如何提高党报的报道艺术,使党报更加适应新时期的读者口味,成了党报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党报也必须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社会传播现象中,传播习俗具有基因性的意义。它常常非常强烈地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甚或一次传播活动的面貌、成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中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社会转型。多元利益格局逐渐形成,社会成为各方利益主体和多元力量博弈的角逐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渐  相似文献   

16.
吕桥 《新闻传播》2009,(6):21-21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品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尽管这是一种边界不十分清楚、内涵不是十分确定的边缘性新闻文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业报大多诞生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年代,走的是机关办报的路子,长期给受众以“官办、官订、官看”的心理定势,尽管改进不少,但在市场上仍乏人喝彩。 作为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报在媒体普遍思变的今天,在坚守机关报阵地的同时,要更多地考虑朝社会公众媒体方向发展,方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实际上,行业报走入市场并非毫无优势,相反,在追求个性  相似文献   

18.
因其“与生俱来”的特殊属性,一个地区的党报无疑当是该地区的主流媒体。 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著,社会地位高——在我国,党报主流媒体的地位是自身数十年如一日“修炼”出来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如何适应受众市场的变化?如何应对日趋惨烈的同业竞争?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主流地位?……这些,都是党报必须直面的新课题。正是为了探索这些新课题,作为武汉地区最  相似文献   

19.
马汇莹 《视听界》2004,(5):27-29
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不懂市场经济规律,不熟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了解市场经济现象,按照对社会生活的舆论监督模式去进行经济方面的舆论监督,忽视了经济舆论监督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经济舆论监督既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又和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如果忽视这一点,它就会造成经济舆论监督的失控,无意之中扩大了经济批评报道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0.
徐锐 《新闻三昧》2006,(1):62-63
目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像一只巨大无形的手,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掀起了思想领域内的第二次变革。新闻评论作为对社会变革的一种及时回馈,其构成要素(论题、立论、论证和语言)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新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