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睢景臣的代表作。据与作者同时代的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记载:“维扬(扬州)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指睢景臣)《哨遍》制作新奇,诸公者皆出其下。”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之所以压倒群芳,成为独步古今的精品,在于其有着独特新奇的构思、漫画式的夸张描写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元代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记载:“维扬(扬州)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指睢景臣)《哨遍》制作新奇,诸公者皆出其下。”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之所以压倒群芳,成为独步古今的精品,是因为它有着独特新奇的构思、漫画式的夸张描写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录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类。《哨遍·高祖还乡》是他的杰作。钟嗣成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者皆出其下。”那么,它的新奇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它的新奇表现在新颖别致的选材立意。封建社会,历代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无不把皇帝捧为“奉天承运”的“天子”,皇帝的“天威”不能亵渎。《史记》把刘邦作为一代帝王,撰写“本纪”,《汉书》及  相似文献   

4.
元代作家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历来就被推崇为散曲中的名篇。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散套,惟公(指睢景臣)《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可见,它在当时就已经引起轰动。它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笔者以为,这主要在于其新颖的艺术构思与独特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5.
元代后期作家睢景臣的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讽刺新奇,尖锐泼辣,犹如一幅幅讽刺漫画,又似一出令人捧腹的讽刺喜剧。一向公认为是元代散曲中最有价值的代表作品之一。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  相似文献   

6.
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历来为广大读者和文学史家所重视。和作者同时代的戏曲家钟嗣成在他的《录鬼簿》中记载:睢景臣在扬州时,“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诸公”之作,显然因平庸无奇,过眼即失;只有此篇,脍炙人口,流传至今。解放以来,不少高校选它作教材。学术界一致认为是元代散曲之佼佼者。一九七五年初,原《北京大学学报》突然抛出了署名“黎文”的一篇刺眼的奇文,把它全盘否定,罪名大得惊人,宣布“它不是古典文学中民主性的精华,而是封建性的糟粕。”问题竟是如此之尖锐!这仅仅是对一篇小小的古代文学作品的不同评价的争论吗?根本不是。作为当时被  相似文献   

7.
《高祖还乡》是元代曲家睢景臣的代表作。钟嗣成《录鬼簿》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者皆出其下。”那些同时写作的同题套曲都没有留存下来,而睢景臣的这一篇却卓荦独存,流传至今。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这,大概就是因为她“制作新奇”吧!那么,它究竟新在哪里、奇在何处?  相似文献   

8.
《高祖还乡》是一篇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而散曲则是诗歌的一种。不过这两者在形式上又有联系:杂剧的唱词和散曲一样都是要按谱调来写的,它们的关系很象今天的诗歌和歌剧。这两种文学样式虽然各有其特点,但历来被笼统地称为元曲,近人吴梅等人为了把这两者区别开来,才把没有科白的曲称为散曲。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差不多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是一支曲子;而套数则是按照一定的声律规则,联缀起来的几支曲子合成的一套曲子。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就是用[哨遍],[耍孩儿],[煞]等八支曲子组成的套数。 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据元人钟嗣成编写的专门介绍元曲作家的《录鬼簿》说:睢景臣“自幼读书,以水沃面,双眸红赤,不能远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对他的《高祖还乡》评价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  相似文献   

9.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一篇套曲。作者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在世。他曾写过三个杂剧,今已失传,现存作品仅有散曲套数三支及残套数一支。《高祖还乡》是其代表作,而且一向被公认为元代散曲中最有价值的代表作之一。明·钟嗣成《录鬼薄》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这里道出了此套数之所以成为当时曲中上品的原因。作为一代帝王的刘邦,威加海内,尊严至上,做了黄帝后衣锦还乡,其排场声势远非文人士子及第所能比拟  相似文献   

10.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是元散曲中杰出的作品之一。作者睢景臣因创作此曲,而被列入优秀散曲作家之列,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钟嗣成,在他的《录鬼簿》中说,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那么其"新奇"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从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立意新颖,讽刺辛辣综观全曲,《高祖还乡》主要艺术特色是立意新颖,讽刺辛辣。所谓新颖,就"新"在否定皇权至上的立意  相似文献   

11.
对元代雎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人们发表了不少评论,对该套曲的思想内容评价之高,难以令人信服。一、《高祖还乡》非大胆之作《高祖还乡》以其“制作新奇”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因为它戏谑、嘲讽了一位皇帝,所以有人认为它是“大胆”之作,作者具有“艺术胆识”。  相似文献   

12.
一、解题这首古诗在《河岳英灵集》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所以有的版本诗题又作《别东鲁诸公》。王瑶的《李白》中写道:“在北方盘旋了几年,他就南下了.他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一作《别东鲁诸公》,就是在南下前写的.”“在北方盘旋了几年”,指的是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应玄宗征召,满怀政治抱负,赴入京城长安,到屡遭高力士之流的陷害,政治上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13.
元人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一套立意新奇、作法独特的散曲。他没有像维杨诸公那样,把刘邦当作具有崇高美的英雄歌颂;而是通过对刘邦的揶揄和嘲弄,曲折地反映了他对元朝统治者的反抗情绪和不与之合作的民族感情。他也没有像一般正史那样,用恭敬肃穆之词去赞美刘邦“威加海内”的辉煌业绩和人格崇高,而是通过一个乡民之口,揭露其微贱时的种种恶行。这种新奇和独特的构思,使散曲妙语盘篇,趣画叠呈,洋溢着喜剧的色彩和魅力。现在我们就  相似文献   

14.
“汉高祖”称谓辨湖南临武一中唐建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教学参考书》中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思考与练习答案”认为,汉高祖是刘邦的溢号;也有人认为,汉高祖是刘邦的庙号,如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帝号谥号是帝王死后,朝廷据其生平事迹而...  相似文献   

15.
西晋傅畅所著《晋诸公赞》一书在《世说》刘孝标注中被多次引用,它是一部记叙晋代诸重要官吏与士族人士的传记类杂史,文章对《晋诸公赞》的作者、类别、体例以及内容特点进行考查与总结。作为魏晋时期重要的一部杂史,《晋诸公赞》采用“赞”这一文体,记录了西晋人物的言行和事迹,沿袭了魏晋时期人物品评之风,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王梵志《吾富有钱时》诗“看吾印貌哨”句中之词与句义的解释。学者们的意见颇有不同。本文认为诗句中之“看”应读作平声kan,义为“接待,看承,照顾”。“哨”,义为“不正”。与《金瓶梅词话》词语“稍”音义同,可互证。“貌哨”印“相貌不正”。“看吾印貌哨”即“印貌哨看吾”.句义是“立即不拿好脸色看承我”。  相似文献   

17.
翻开《稼轩长短句》,不难发现,南宋词人辛弃疾对庄子是多么倾慕:“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感皇恩·读庄子有所思》);“怎得身似庄周,梦中化蝶,花底人间世”(《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哨遍·秋水观》)。不仅如此,在一部《稼轩词》中,直接、间接引用《庄子》一书的地方,随处可见,俯拾即是。有许多首词,甚至全部化用《庄子》书中的语育和典故。《稼轩词》与《庄子》,正是体现了文学发展的某种渊源关系,值得一谈。  相似文献   

18.
“衬字”指曲子在曲律规定以外,为了行文或歌唱需要而增加的字。古往今来,多少词家歌手和戏曲家广泛地运用“衬字”,谱写了一首首壮美的歌词名曲。衬字成了祖国艺术宝库中放射异彩的奇珍。例如:“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睢景臣《高祖还乡·般涉调·哨遍》)“一片那个冬麦,一片那个高梁”(《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带点的字都是衬字。  相似文献   

19.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这两句词出于元代睢景臣的著名散套[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由于曲文的口语化,通俗易懂,因此没有人为这两句作过注。可是,仔细读来,却使人觉得“瓦台盘”不知为何物,难以诠释。今俗有“上不得台盘”一语,用以形容人未经大场面而出乖露丑的窘相。此处的“台盘”即从“席面”“桌面”转来,则“台盘”即几案食桌之属。如南唐朱揆的《钗小志》所载:  相似文献   

20.
作者小传景臣,后字景贤.大德七年(1306年),公自维扬来杭州,余与之识.自幼读书,以水沃面,双眸红赤,不能远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钟嗣成《录鬼簿》)睢景臣之词如风管秋声.(朱权《太和正音谱》)史学家笔下的汉高祖(高祖)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