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疫情,分析了疫情对巴彦淖尔市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产业结构分析,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推进"天赋河套"产业集群和"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重大工程项目的落地应用撑起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其中重大工程的品牌建设是重大工程项目作为"国家名片"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彰显综合实力的关键,已成为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探究重大工程品牌建设的驱动因素以及建设路径,文章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例,从项目工程本身、产业链以及国家...  相似文献   

3.
"星空极速"作为中国电信互联业务领域统一品牌"互联星空"之下的子品牌,是中国电信为其上网用户和互联星空的用户提供的专有综合客户端的包装品牌.  相似文献   

4.
从"互联网+"对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意义角度出发,分析了大河套特产网店现状及营销策略,发现大河套特产网店在营销中的一些问题,探讨了目前"互联网+"为特色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带来的优势,提出了对于大河套特产网店的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结构功能主义领军人物帕森斯的"AGIL"模型出发,以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禾文化"品牌建设为例,从增强学院适应性、把握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性、实现校院有效整合性、积极维护学院文化品牌等方面对二级学院文化品牌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刘芳 《科技风》2013,(8):269
品牌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电视品牌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节目。建设文化河南的关键是教育和弘扬"河南精神"。广电传媒以传播信息为本质,以教育、宣传及娱乐大众为功能,决定了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品牌节目的创作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借助最小均方联结模型来解释和分析不对称品牌联盟对弱势品牌的稀释作用.同时,利用实验证明了该种稀释作用的存在,而且可以利用业务多元化和品牌互补性来调节或减缓该负面作用.该研究对中国日益盛行的国内和国际品牌联盟提出警示即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的联合可能由"攀龙附凤"的惊喜落到"引火烧身"的恶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增长,赣州城区交通拥堵指数日渐升高,加上河套内中心城区多以地面道路为主,少有快速路,同时繁多的红绿灯路口更是加重了城区的交通压力。本文通过寻找车联网研究的共性及特性问题,为建设"智能交通、智慧赣州"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知道品牌的核心是品质,品质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形象,所以说,提升供电服务品牌是就在提升企业的形象";品牌"顾名思义指品质+牌子,所以说,提升供电服务的品质就是在推动营销标准化服务建设品牌的核心。在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塑造国际一流的"国家电网"品牌时,各地区供电公司都积极地为品牌服务创新建设努力着。"国家电网"这四个字不仅仅是企业的名字,同时也是电力企业的品牌。几年来,电力公司提出供电服务工程提升"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智能电网的建设再一次全面树立了"国家电网"的品牌形象,这既是电力客户对我们企业的期望,也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高校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打造成独特的文化品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传播的网络化、迷你化、随机化给校园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以成都工业学院"陈毅精神"文化品牌建设为例,具体做法有:以理论研究为支撑,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建设和打造教育场馆和基地,满足高校红色文化品牌传播的基本需要;利用各种载体,让高校红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开发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衍生品,创新高校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是高校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体育营销在企业品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以福州匹克集团的匹克运动品牌为例,分析了匹克运动品牌如何运用体育营销成功塑造企业品牌文化,揭示了体育营销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在运用体育营销塑造企业品牌文化中应注意:体育营销必须配合企业品牌的系统化战略,建立统一的品牌文化;体育营销在企业总体战略之下也应制定科学清晰的战略规划;体育营销应偏重公益赞助,树立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热心公益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2.
以邯郸市图书馆"迎新春对春联"活动为例,通过总结活动开展5年来的探索、成效、创新点,提出了打造阅读品牌的几点经验,以期为中小型图书馆阅读品牌活动的打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科技期刊与学术会议互动来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更好地建设期刊的会议品牌,也是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责。打造会议品牌需要有良好的学科环境和会议策划和管理运营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以《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所开展的专题技术研讨班的实践为例,围绕"策划可持续的项目"、"规范可操作的流程"、"打造期刊会议品牌"三个方面,讨论了科技期刊会议品牌建设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将B2B品牌资产驱动因素从"硬性"和"软性"两个层面展开,构建B2B品牌资产引擎模型;以浙江装备制造业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各路径进行检验,确定模型各指标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由公司声誉和关系认同构成的品牌亲和力是决定B2B企业品牌资产的主要因素,功能表现对品牌资产也有正向影响;此外,明确B2B品牌资产建设的关键指标分别为设备故障率、客户导向、同行推荐和互利。这对浙江装备制造企业品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做好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品牌建设,在审视"那达慕"文化内涵和建设其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打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把地方特色与沿路各国文化融为一体;构建了"那达慕"文化品牌基本内容、文化体系和价值目标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新框架,提出:应依据草原地域特点各有侧重点,"那达慕"开发的核心灵魂是创新;凝练民族文化创新地方"那达慕"文化集群,打造地方"那达慕"文化品牌为草原丝绸之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立一个"那达慕"文化品牌建构体系,善用新媒体,推广"那达慕"文化品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自主核燃料品牌建设工作对核燃料设计技术和基础产业能力的提升、我国核电站长期的核燃料自主供应保障能力建设、以及核电自主化与"走出去"战略实施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自主核燃料品牌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品牌构建的重点攻关方向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我国核电企业构建自主核核燃料品牌提供指导,推动我国自主核燃料品牌建设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品牌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国际品牌的构建,它需要巨额的投资和漫长的品牌文化的培育与积累过程。成功的企业要想完成好品牌的建设,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挖掘和发挥"区域品牌"的魅力。区位品牌通过类似于"产地名+产品+特性"的格式,为某个地域的特定产品给予定性,并使这一定性受到广泛认可,从而自然地形成一种"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18.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既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先进科学应用的典型代表.放眼世界,核电技术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逾半个世纪,由核电牵头而衍生的整个技术产业链经历了蓬勃兴旺的发展.目前,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法国EDF的EPR、俄罗斯的VVER等核电产品已经成为世界优秀品牌.这些品牌既是其先进技术的集中体现,也是其应用推广和商业销售的商标和广告.着眼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国家名片.作为华龙一号核心技术——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技术的孕育之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是我国较早涉足核动力应用的国家队.早在50年前,核动力院就发出了中国核能的第一度电.悠久的历史不仅孕育了丰厚的技术底蕴,更锤锻了一支勇于创新的核动力研发队伍.但与这样一个庞大而业务精干的核动力研发队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有华龙一号一个品牌,既无法全面代表其在核动力行业内的深厚技术潜力,也无法充分释放国产关键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效益.目前在中核集团层面,玲龙一号模块化小型核电技术成为继华龙一号之后重点打造的另一品牌(玲龙一号的核心技术仍然来自于核动力院).除了在核电产品上形成"双龙出海"局面外,核动力院更需尽快将自身优势技术转化为品牌,实现品牌提前布局、多档搭配、全面铺开.基于此,打造华龙一号"龙"系列反应堆装备品牌成为了核动力院品牌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既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先进科学应用的典型代表.放眼世界,核电技术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逾半个世纪,由核电牵头而衍生的整个技术产业链经历了蓬勃兴旺的发展.目前,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法国EDF的EPR、俄罗斯的VVER等核电产品已经成为世界优秀品牌.这些品牌既是其先进技术的集中体现,也是其应用推广和商业销售的商标和广告.着眼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国家名片.作为华龙一号核心技术——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技术的孕育之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是我国较早涉足核动力应用的国家队.早在50年前,核动力院就发出了中国核能的第一度电.悠久的历史不仅孕育了丰厚的技术底蕴,更锤锻了一支勇于创新的核动力研发队伍.但与这样一个庞大而业务精干的核动力研发队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有华龙一号一个品牌,既无法全面代表其在核动力行业内的深厚技术潜力,也无法充分释放国产关键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效益.目前在中核集团层面,玲龙一号模块化小型核电技术成为继华龙一号之后重点打造的另一品牌(玲龙一号的核心技术仍然来自于核动力院).除了在核电产品上形成"双龙出海"局面外,核动力院更需尽快将自身优势技术转化为品牌,实现品牌提前布局、多档搭配、全面铺开.基于此,打造华龙一号"龙"系列反应堆装备品牌成为了核动力院品牌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既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先进科学应用的典型代表.放眼世界,核电技术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逾半个世纪,由核电牵头而衍生的整个技术产业链经历了蓬勃兴旺的发展.目前,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法国EDF的EPR、俄罗斯的VVER等核电产品已经成为世界优秀品牌.这些品牌既是其先进技术的集中体现,也是其应用推广和商业销售的商标和广告.着眼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国家名片.作为华龙一号核心技术——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技术的孕育之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是我国较早涉足核动力应用的国家队.早在50年前,核动力院就发出了中国核能的第一度电.悠久的历史不仅孕育了丰厚的技术底蕴,更锤锻了一支勇于创新的核动力研发队伍.但与这样一个庞大而业务精干的核动力研发队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有华龙一号一个品牌,既无法全面代表其在核动力行业内的深厚技术潜力,也无法充分释放国产关键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效益.目前在中核集团层面,玲龙一号模块化小型核电技术成为继华龙一号之后重点打造的另一品牌(玲龙一号的核心技术仍然来自于核动力院).除了在核电产品上形成"双龙出海"局面外,核动力院更需尽快将自身优势技术转化为品牌,实现品牌提前布局、多档搭配、全面铺开.基于此,打造华龙一号"龙"系列反应堆装备品牌成为了核动力院品牌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