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地方文脉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项杰出的旅游规划,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的诞生,必然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一个景区表现出来的旅游特色,就是这个地方山水灵气与地方历史文化结合的地方文脉.掌握地方文脉理论是制定好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的关键.文章简要论述了地方文脉的概念、地方文脉研究与旅游规划的关系以及旅游规划中应用地方文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据龙脊梯田景区自身特点构建了旅游满意度测评模型,并对景区的游客进行了抽样调查,取得旅游满意度的数据。通过均值分析比较龙脊梯田景区旅游各分项满意度的高低,发现景观特色满意度与居民态度满意度较高,而娱乐活动满意度与旅游购物满意度较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了各分满意度对总体满意的贡献,发现民族特色满意度对景区旅游总体满意贡献最大,而旅游购物满意度贡献最小。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景区旅游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庆市正处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如何开发利用区域内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是大庆实现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的一个重要发力点。文章分析了大庆市旅游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大庆市旅游产业升级路径——要挖掘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品牌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深度融入黑龙江省"一城五线"旅游战略;合理布局景区景点,加大与其他产业融合;提高景区服务能力;加大景点景区开发宣传;打造农旅融合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4.
文物保护视角下旅游景区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旅游景区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既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尤其是历史文物,又吸引游客,既突出特色,又实现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观远  宋书巧 《大众科技》2011,(11):216-218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业发展载体的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也大幅攀升,出现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的同时也对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破坏和污染,同样也使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大幅下降。如何科学地界定旅游案区入区人数,以保证景区最佳旅游功能的发挥并使人们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必须对风景区的旅游承载力进行系统研究,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对景区进...  相似文献   

6.
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4A级景区(点)为例,基于GIS技术,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分布椭圆、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厦门是旅游景区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旅游景区总体上在市际尺度呈集中分布趋势,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和客家景点是主要景点类型和特色景点类型,其分布范围与区域自然地貌特征、历史文化渊源相符;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客家景点在市际尺度上都呈集中分布趋势,在空间上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呈均匀分布,客家景点呈聚集分布。本文认为自然地貌特征与历史文化渊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参与是影响海峡西岸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一些优化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状调研和相关部门走访,从旅游发展、民俗村庄改造、冬雪旅游开发、营地开发建设、文物保护及景区特色塑造6个方面对哈达门景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构思及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吸收借鉴现有旅游APP设计思路,结合鼓浪屿景区的特色,探索建立简单易用的逻辑模式,开发鼓浪屿景区旅游APP互动平台,帮助游客在旅行前或旅行中规划行驶路线,提供静态的或实时的最优出行路线信息,让本地居民和资深驴友能够分享鼓浪屿旅行的点点滴滴,实现人与机,人与人之间的优质互动,促进厦门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资源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对涞源县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豹子窝、晴云峰等10个景点为一级景点,云盘谷、仙人桥等6个景点为二级景点,其余为三或四级景点.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峰林景区、十瀑峡景区为一级景区,拒马源景区为二级景区.针对各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对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旅游景区开发中,对景区的主题定位是使得开发工作有方向、有重点、有秩序地进行的基础。本文从旅游景区主题定位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影响主题定位的三个主要因素,总结出景区主题定位的程序,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波密县嘎朗风景区的主题定位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旅游景区主题定位的理论研究,并实现对旅游景区开发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层次分析法在旅游景区价值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山景点为例评价旅游景区的价值,将旅游景区价值的评价因子数量化,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得到关于旅游景区价值评价的基本模型及各影响因子的优先顺序,应用该模型和影响因子的排列顺序,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旅游景区的开发价值,对投资项目做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是旅游景区开发的重要前提。文章介绍了湖北通山万家生态旅游区的基本概况,对其旅游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特色进行了分析,在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区内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并依据国家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万家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数量较多,具备建立4A级旅游景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省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景区的主要特点进行分类,依据景区分类提供更全面的气象服务。对自然风光景区而言,气象服务针对主要游览内容的不同分别提供各类景观观赏期预测、特色景观预报等服务。对专题类旅游而言,首要需求是规避灾害性天气及次生灾害,其次则是需要精细化的短临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服务;根据特色旅游的主题,提供特色服务,改进优化现有气象产品,合理提供旅游项目等。  相似文献   

14.
绿色旅游消费要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保护资源和环境、节约能源。文章分析了绿色旅游消费的主要障碍,认为实现绿色旅游消费需要引导旅游者个人消费行为和加强旅游地与旅游景区管理。引导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措施主要有进行绿色旅游消费知识教育和倡导绿色旅游消费时尚,旅游地采取经济和法律措施、旅游景区采取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绿色消费环境,从而促成旅游者的绿色旅游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大尺度区域旅游规划兴起背景下,本研究以陕西省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为例,基于客源群体差异角度,运用认知度和偏好度等值线图对大区域旅游景区认知和选择偏好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①成熟型和稳定型旅游景区形成认高知度聚集区,成长型和开发型旅游景区形成低认知度分散区;②旅游景区选择偏好形成聚集区和辐射区,数量选择偏好存在差异,旅游景区空间显示偏好与交通通达性密切相关;③大区域旅游景区认知度和选择偏好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形成了以认知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偏好和出游倾向。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18)
为了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应发挥旅游APP在宣传旅游文化、服务游客、景区信息采集和景区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用户对红色旅游APP的需求,增强用户黏性。发挥情感化设计在红色旅游APP中的实际应用,更加符合手机旅游APP的发展趋势。通过红色景区杨家沟来分析如何通过手机APP中的情感化设计,更好地为旅行者提供服务,促进红色旅游景区的科技化智能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大尺度区域旅游规划兴起背景下,本研究以陕西省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为例,基于客源群体差异角度,运用认知度和偏好度等值线图对大区域旅游景区认知和选择偏好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①成熟型和稳定型旅游景区形成认高知度聚集区,成长型和开发型旅游景区形成低认知度分散区;②旅游景区选择偏好形成聚集区和辐射区,数量选择偏好存在差异,旅游景区空间显示偏好与交通通达性密切相关;③大区域旅游景区认知度和选择偏好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形成了以认知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偏好和出游倾向。  相似文献   

18.
着眼于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大青沟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市场的现状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大青沟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市场的现状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理论化的研究,浅析内蒙古其他旅游景区著名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并同时与大青沟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从中探讨大青沟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并从营销组合的角度进一步探索了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资源营销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覃素平 《大众科技》2010,(12):193-195
桂平西山是全国著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同时也是国家地质公园、广西十佳景区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鲜明,其中茶香、佛圣在秀林、奇石、甘泉中更具特色。文章通过对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桂平西山旅游景区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南川  谢和琴  张鹤  程建青 《内江科技》2014,35(12):106-108
由于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沈从文《边城》小说、地理区位、建筑群落等原因,笔者将重庆洪安镇与一江之隔的湖南茶垌镇相结合,将两地统称为边城景区,统一分析该地区旅游资源。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边城景区旅游业发展进行分析,明确发展过程中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而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实际与已有实践经验提出适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有整合资源、科学管理、规划先行、加强居民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品牌、丰富旅游内容、深度挖掘边城特色、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等,希望对边城旅游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