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制度是我国古老的一项法律制度.社会存在矛盾和纠纷,有其自己解决的方式,调解制度存在的基础就在于此.调解取决于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现行法律对调解制度安排有一些不合理地方,使调解的自愿原则和处分权原则没有得到充分落实.本文从我国调解的法律文化传统、调解在司法审判实践中所存在的缺陷、从世界各国的民事诉讼现状看调解存在的价值这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2.
滕双春 《科教文汇》2007,(12X):179-180
纠纷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解决纠纷,各国都形成了一套纠纷解决的特有方式。其中,调解、仲裁、诉讼三者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行政调解是调解方式的一种,近年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和发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纠纷解决方式。目前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还不完善,应该加强理论研究,促进我国纠纷解决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纠纷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解决纠纷,各国都形成了一套纠纷解决的特有方式.其中,调解、仲裁、诉讼三者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行政调解是调解方式的一种,近年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和发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纠纷解决方式.目前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还不完善,应该加强理论研究,促进我国纠纷解决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奉晓政 《资源科学》2008,30(4):540-545
资源能为人类所利用并具有相对稀缺性。在资源利用中,,中突难以避免,尤其近代以来日益突出。目前,我国资源利用冲突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纠纷、自然资源用益物权纠纷、自然资源污染破坏纠纷等。当前我国资源利用,中突解决途径主要有两大类,即非讼解决方式与诉讼解决方式。非诉讼解决方式具体包括协商、调解、仲裁与行政裁决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诉讼解决方式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等。我国现有资源利用冲突解决途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我们应取采如下措施完善与创新资源利用冲突解决机制:进一步规范资源利用冲突行政调解,明确行政调解效力;建立并完善资源利用冲突仲裁机制,扩大仲裁适用范围;统一资源利用冲突行政裁决立法,确立司法最终原则;改造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建立环境资源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建立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强化环境资源刑法保护,增设环境资源犯罪新罪名;综合改进与完善纠纷解决途径,建立健全多元化资源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5.
浅析执行和解所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礼奕 《中国科技信息》2007,(8):143-144,146
调解是指由第三者主持、对发生纠纷双方的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进行调停,排解疏导、促使纠纷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活动;民事审判中的调解是指诉讼双方当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互让互利就诉争达成一致协议的一种既解决纠纷又终结诉讼程序的行为,但在诉讼主义成为主流法律意识形态,“诉讼爆炸”问题凸显的今天,执行和解制度同样面临问题。可在实践中、由于民事诉讼立法在执行和解制度上存在的滞后现象以及执行人员对执行和解适用的忽视,这一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岳昌茂 《内江科技》2008,29(1):24-25
在目前诉讼案件大量产生的情况下,许多国家创设了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我国某些法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其中法院诉前调解制度作为案件进入法院后的一种审判外的纠纷解决途径,成为我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形式。在我国,设置诉前调解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部分法院的实践中,出现的诸如案件受理范围、调解员的资格与选任、调解结果处置、调解处理程序等问题,亟待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信访的"高烧不退"和"诉讼爆炸"现象,反映了目前社会矛盾解决机制在处理社会纠纷方面的单调和不畅。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建立和完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纠纷解决机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之需。行政调解以高效、便捷、低廉的特点已充分展现了其制度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行政调解制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完善行政调解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李静 《科学与管理》2009,(6):123-12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调解的纠纷解决功能得到凸现与强化。我国法院注重调解有其文化成因。随着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因此,比照各国相关制度,应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以构筑协调、高效的法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刘欣 《科教文汇》2007,(5X):142-143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是一种复合式的争议解决方法,能充分发挥仲裁和调解各自的优点,扬长避短。本文以新型的Med—Arb为基点考察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以完善我国现有的有关仲裁与调解制度的法律理论和对现行相关的法律具体规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法院调解重新受到重视,有再度兴盛之势。笔者认为法院调解“复兴”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二是受国外纠纷解决方式变化的“大气候”影响,三是调解的比较优势。调解的“复兴”说明了调解这一纠纷解决机制的正当性和存在的合理性,法院调解必将在我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美国掀起ADR热潮后,建立与完善多元化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在行政过程中引入诉讼外调解已日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行政调解制度与公力救济、私力救济及其他行政性ADR相比较,有着其经济性、灵活性、效率性以及个案公正性等独特的价值优势,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及顽强的生命力,亟待建立适应于我国体制的诉讼外行政纠纷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是一种复合式的争议解决方法,能充分发挥仲裁和调解各自的优点,扬长避短.本文以新型的Med-Arb为基点考察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以完善我国现有的有关仲裁与调解制度的法律理论和对现行相关的法律具体规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引入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法理依据及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诉讼法禁止调解.对和解制度也予以排斥,使得行政纠纷的正当解决渠道过于狭窄,成为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一大缺憾。引进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有其法理上的依据:现代社会公权力性质的变化、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完善行政诉讼理论体系的需要;同时中国的传统观念、诉讼经济的要求、降低诉讼成本等优点为构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网络域名使用与驰名商标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亚明 《情报杂志》2003,22(9):35-36,34
探讨了解决域名与驰名商标冲突的法律适用问题,介绍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终报告中协调二者纠纷的机制,分析了我国相关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一个灵活、广泛、有效、快捷的纠纷解决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化解矛盾、定纷止争提出的新要求。法院调解是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这一制度已不能满足中国现实社会的需要,这就迫使我们对法院调解制度进行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6.
杨萍 《中国科技信息》2011,(19):124-124
调解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人俨然具有厌恶诉讼,喜欢调解的传统,与正式的民事审判相比,他们更重视通过调解来解决争议。[1]虽然中国共产党沿用了调解方式来解决纠纷,但人民调解制度并不是中国传统的调解制度的简单延续,  相似文献   

17.
于立元 《科技风》2013,(10):219
现代社会人们喜欢将纠纷诉诸法院,诉讼是人们解决纠纷的重要选择,但由于诉讼本身存在着不足,所以应寻求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方式。在国际环境下,各国际主体交往密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商事活动频繁,在交往中就难免有摩擦、纠纷,并随着国际商事交往活动的领域的扩大,内容的深入,纠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国家主权的存在,商事纠纷诉诸法院往往解决不了问题,或者不能执行,其他解决方式就显得很必要。本文就上述问题先阐述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被广泛接受并在不断发展的ADR制度,并讨论一下ADR的应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和国际商事调解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其达到阐明事理,引发思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海铭  王俊 《科技广场》2006,(9):114-116
本文从一起商标权与域名权纠纷的案例引出商标和域名的法律含义,分析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特征,但由于我国对商标和域名在注册制度、适用法律规范等方面的差异,就此导致了商标和域名的权利冲突,笔者结合国内外的有关规定,提出了解决两者冲突的四项原则,即诚实信用、公平竞争原则、权利限制原则、区分对待原则和责任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9.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独有的一项重要制度,被誉为“东方经验”,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以调解的方式妥善处理种类纠纷案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快速调节经济关系,预防和减少诉讼,增强人民内部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判决结案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注重法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20.
王静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4):153-154
作为仲裁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仲裁和解制度具有解决双方当事人纠纷、终结仲裁程序的作用。世界各、各地区的法律中皆有仲裁和解制度的相关规定,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仲裁和解制度的比较分析,阐述了仲裁和解制度存在的理论价值,并对我国相关制度完善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