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录梅 《新闻世界》2014,(10):24-25
报界有"三步五秒"之说,就是指读者到报摊买报纸时,选择哪一种报纸,考虑的时间只在走动三步之间五秒之内。在新闻与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现代受众获得新闻的渠道更为广泛和人们对新闻的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一则新闻能否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标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新闻标题,不仅能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为新闻的本身"添彩",更能产生"广告"的作用,向人们"推销"一条新闻,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说,制作"出彩"的标题,不论对编辑还是媒体本身,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温州都市报的"老师伯讲新闻"栏目开办于2008年,被评为第五届浙江新闻名专栏。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组织的问卷调查中,"老师伯讲新闻"作为"读者印象最深栏目"在同城媒体中得票最高。栏目创办五年多来,在影响日益扩大的同时,却也难免给人留下"上了年纪"的印象。尤其是在网络媒体时代,如何将栏目推陈出新,不"倚老卖老",吸引广大年轻读者,是"老师伯讲新闻"栏目的编辑们正在努力探索的。互动微值化以前,在温州城里,"老师伯"讲的新闻故事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能在市并中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3.
标题通常被视作新闻报道的"眼睛"。人们常用"题好一半文"、"看报先看题"来说明标题的重要性。一个好标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帮助读者选择新闻、阅读新闻和理解新闻。因此,标题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这条新闻是否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英语新闻遵循“ABC原则”,  相似文献   

4.
新闻要体现"新"字,这并不单纯是指时间上的新,更多意义上是指"新鲜"的意思。时事新闻,具有同源性、普遍性,怎么才能吊起读者的"胃口"成为他们爱不释手的报刊呢?笔者认为,时事新闻也能和地方新闻一样打造出精品新闻,成为读者每日必须阅览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为一种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读者和听众最多,最有影响的一种文体,它无疑也要给人以美感。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新闻美"的构成要素加以剖析,探讨新闻作品的"美"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张晓燕 《新闻前哨》2011,(12):25-26,28
架构桥梁和谐社会才从北京采访两会归来,又匆匆深入社区嘘寒问暖。社会部主要负责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法治新闻、社区新闻的报道。省市大政方针,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向读者传递,以最通俗的语言向读者解读;读者的呼声,经过我们的整理递送,成为政府工作目标中的"十件实事"……"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政府和百姓之间,我们就是一座桥。  相似文献   

7.
朱庆磊 《新闻世界》2013,(11):27-28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被称为新闻的"眼睛"。俗话说:"看书看皮儿,看报看题儿。"新闻标题是指引读者的"路标"。一个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因此,要格外重视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着力在"平"、"活"、"美"、"跳"、"雅"、"说"、"问"上下功夫,增强标题的吸引力,让新闻的"眼睛"亮起来。  相似文献   

8.
周谧 《视听纵横》2009,(6):115-116
好新闻难抓,好的新闻标题更是难取。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抓住听众、观众和读者的注意力,是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了。新闻教科书上说,新闻的吸引力,来自于导语的精彩度。——而导语所承担的"吸引眼球"的这一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写是一项实践极强的基本功和专业能力。在新闻采写实践中,一些记者(包括少数通讯员)新闻职业精神缺失、敬业精神淡薄,其突出表现是新闻采访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具体表现为采写会议新闻时不用耳不用脑,甚至不用手,拿起会议材料、领导讲话就走人,回家当"裁缝",按固化模式,剪辑几句领导"强调"、"指出"、"要求"之言,敷衍应付,糊弄读者;即使是非会议新闻的其他新闻采访,他们也是对材料情有独钟,奉为至宝,只倚重材料堆里做文章,而轻视和不愿到新闻现场和新闻当事人那里"抓活鱼"、“摘鲜菜”,被人们讽为“懒堕记者”、“材料记者”。  相似文献   

10.
杨胜 《新闻世界》2010,(9):58-59
新闻评论被誉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随着新闻同质化现象的日益加剧,新闻言论成为媒体竞争的新宠,不断创新变化的新闻评论日渐也成为晚报都市类报纸赢得更多读者的一柄利器,越来越受到都市类报纸的"重用"。近年来,都市报的新闻评论版面一直不断地创新,表现在内容上渐趋"新闻化",指向上渐趋"本地化",形式上渐趋"平民化",写手上渐趋"草根化"。但一些弊端也已显现,如评论员中罕见记者,版式趋同呆板等。  相似文献   

11.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媒体上有关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一时间成了最抢眼的新闻,读者无不先睹为快。然而,日前笔者在某报上读到《一瓶辣椒酱》却未能"快"得起来,因为这篇新闻特写的真实性难免会引起读者的质疑。  相似文献   

12.
祝萍 《新闻实践》2009,(12):70-70
消费新闻与读者生活密切相关,是"最贴近"读者的一类新闻。今日早报自今年改版以来,强调消费新闻的可读性、实用性、互动性,使其好看、好用、好玩,在众多同题化的消费新闻中培育读者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信息服务行业也日新月异且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宁夏银川市委机关报——《银川日报》自创刊以来,就一直努力尝试在尽力做好"硬"新闻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在"软"字上下功夫,并对如何做好服务性报道进行着长期探索。然而,何为服务性报道呢?笼统地说,报纸本身就是为读者服务的,所以见报...  相似文献   

14.
新闻标题是对文章最有价值的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一则好标题不仅能够增强新闻本身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还能延长读者在报纸版面上的"停留"时间。由此可见,好的标题制作对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叶令轩 《新闻窗》2011,(2):109-110
相对于党报而言,都市报在读者定位、报道内容、新闻文风等方面与之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对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的选择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将对这种"特殊的要求"加以分析,尝试寻找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选择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吸引读者阅读新闻的"法宝"。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引用手法的运用能增强表达效果,拉近新闻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本文归纳了几种引用的形式,并试举了一些新闻标题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17.
当今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传播媒体蓬勃发展,资讯普及的速度超乎想象,阅读新闻已经成为人们与世界接轨的最佳方式。新闻的简单定义是"新闻是对受众所关注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姚福申1998年)。中文叫"新闻",英文叫"news",从词语的构造上都有一个"新","new"在里面,充分说明了新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可读性,首先表现在内容上,即新闻内容所具有的那种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力量,那种对读者的感染力量。一篇新闻,是否被读者接受,最关键的就是这篇新闻所关注的内容。如果是读者所关注的内容。如果是读者欲知之内容,那么新闻就算差一点,读者也愿意看下去。——抓最新鲜的新闻内容,增强可读性。求新,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人们之所以选择新闻,就是希望通过新闻来了解社会所发生的新事情、新变化和新进展。从新闻心理学角度讲,读者对新闻有种迫切的欲知心理,所以最新鲜的新闻内容,本身就蕴藏着很强的可读性。——突出时代精神,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新闻标题?通俗的说: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灵魂,是对新闻最有价值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按照教材上的说法是:"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正文之前。它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新闻标题的最终目的就是:突出新闻价值,吸引读者阅读新闻。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梁衡说:"一篇稿,无论采、写、编,第一件事就是找‘眼睛’,并且努力把它提炼到标题上。  相似文献   

20.
核心阅读:随着时代的进步,报纸读者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们不会满足于了解本地新闻,而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国内、投向全球。故而,办好国内国际新闻版,对于想赢得读者青睐的报纸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然而,由于新闻来源、供稿渠道的趋同,同城几张报纸的国内国际新闻内容重复,成了读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只有在版面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追求个性化,方能避免国内国际新闻版的同质化。一、像画家一样,捕捉图片"特质"追求报纸版面个性化,就要给读者以强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