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课程的逻辑组织方式.学科课程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出发点组织课程,以成人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组合、传递.经验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展开课程,提出了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相统一的论点.依据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我们可以反观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的逻辑起点就是人在"活动"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构建"经验世界"的新型环境.  相似文献   

2.
刘炜杰 《职教通讯》2015,(22):11-14
如要帮助学生实现从机械经验到系统知识的跨越,从静态文本到立体知识的建构,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中探索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以知识内在逻辑组织内容的职业教育学科课程中如何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持续的研究性学习,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基于此,以机电类专业"液压传动"为例,探索职业教育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及其学习评价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杜威的课程哲学是其全部教育哲学的核心,而杜威的儿童课程观是其全部课程哲学的基础。课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学科逻辑与心理经验的关系问题。学科逻辑本身不是儿童课程,但它与儿童心理经验具有内在联系:二者属于同一个实在;都具有经验性质;倘若提供恰当环境和条件,儿童心理经验可以生长为学科逻辑。儿童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构成教学过程的"两极",由前者发展到后者,是经验的持续改造。儿童课程由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构成:儿童当下经验中的学科要素;学科的"心理方面"。儿童课程的种类划分可依据"学科是从社会生活逐步分化"的原理来进行。学科逻辑"心理化"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课程开发艺术主要包括"解释"与"引导"。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杜威的儿童课程观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运用"三维六类"分析框架可以扩展课程思潮的研究空间。"学科—活动"维,分为"学科中心课程思潮"和"活动中心课程思潮",前者重知识,主张以知识的学科逻辑来组织编排课程,后者重知,强调以学生的心理逻辑来组织编排课程;"人—社会"维,分为"儿童中心课程思潮"和"社会中心课程思潮",前者主张课程为人的存在而存在,后者注重课程变...  相似文献   

5.
我校正在实施省级课题《以学生为本位,在活动中学习——小学数学活动课研究》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与传统的学科为中心.依据科学和学问的逻辑性编订的学科课程有许多不同,其中课程目标两就存在区别.活动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个体兴趣爱好、个人特长为目标。我校数学活动课程研究的具体目标是:(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以经验的逻辑安排主题活动还是以知识的逻辑安排主题活动反映了课程的出发点和立场的不同。本文围绕经验与知识探讨了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几个基本问题,即主题活动的起点在哪里,儿童与主题的关系,主题活动应遵循怎样的生成逻辑。主题活动不是让儿童的经验去适应或匹配知识,而是知识必须适应儿童的经验,因为知识来自于经验。儿童与主题之间存在一种居先关系,这种居先关系先于知识的获得,而主题的生成只有放在与儿童的关系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与此同时,儿童与主题之间的秘密性居先关系决定了主题活动的生成逻辑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计划,而是由儿童与主题"周旋"产生的儿童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课程内容的开放包括功能的开放和结构的开放。功能的开放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走出过去的封闭式的课堂化,在生活中建构课程,即在活动、探究、体验中学习,形成一种开放的化。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主要是打破过去“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组织结构,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体验课程形态,将知识逻辑、学生兴趣和社会(问题)三予以整合,既提供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素材,也包括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同时课程与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建立一定的社会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促进他们原有经验与新知识相互作用,发生转化并内化为个体的经验,达到体验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经验化与学习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凸显课程经验化的问题。学习者天然的学习本性、儿童学习发生的内在要求、人类心理生命结构关联性、学习方式活动化等要求我们实现课程经验化。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儿童与课程的关系将体现为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将内容转化为环境中的条件,使课程成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建构出“经验世界”的环境条件,这是儿童获取学习经验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孙泽文 《辽宁教育》2012,(15):23-25
学习者中心课程是一种以学习者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编制的课程,知识的"参与者理论"是该课程的理论假设。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主体的客观存在,而是需要在学习者的参与中才能生成的存在。学习者中心课程的设计强调自主、自由、尊重与活动等,其设计形式主要包括儿童中心设计、活动——经验设计、开放教室设计和人本主义设计。  相似文献   

10.
课程可以分为学科和活动两种逻辑,职业教育课程逻辑体现学科逻辑解构和活动逻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围绕活动组织学习经验合乎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加强职教课程内容与工作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按照职业活动的程序组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组织应遵循课程目标强调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以专业课程为主体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强调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谢秀莲  丁洁 《甘肃教育》2014,(12):56-5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反映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整体观的导向。整体性教育需要有整合课程的支持,整合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和儿童中心课程。学科课程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重视课程内容的逻辑组织和  相似文献   

12.
正活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情商最为有效的方式。美国教育家杜威"做中学"的观念给我们启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活动性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为特征的主体性活动是该课程教学的有效载体,应贯穿于小学品德学科课堂教  相似文献   

13.
闵士强 《江苏教育》2013,(11):44-45
依据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观点,现代学校课程一个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和经验相分离,即教育不是生活,学校所要求儿童接纳的知识成为突兀于其生活之外的一部分,故而唤不起儿童学习的兴趣。由此说来,学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区域不是课程知识体系本身,而是课程向儿童的呈现方式,是否带有浓郁的活动性、实践性,从而引起儿童的广泛参与;是否是从生活中来,又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进而使儿童获得成长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王镇生 《考试周刊》2013,(83):171-172
活动课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二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在我国,受宏观条件的限制,洋思中学主要在活动课程的第二个方面进行尝试.学习者的不同学习方式是课程具体结构的基础.以学生自主性探索为基础的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应有大的变动.也就是说,不是围绕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逻辑体系展开,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组织、引导学生的活动上.活动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科课程同样应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5.
课程选择与组织是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选择应以学习经验,即学习者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在课程组织方面,研究性学习倡导通过课程统整实现学科知识、个人与社会、师生活动以及学校人员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教材的心理组织与逻辑组织)之关系的问题,这在课程形态上则表现为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问题。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任何实质性进展都意味着在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究方面作出突破。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是怎样的关系?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向来存在着二元论思维方式,结果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教材的心理组织与逻辑组织人为割裂开来,由此招致形形色色的儿童中心论和学科中心论。20世纪初,杜威以其独特的“经验”概念消融了儿童与学科的僵硬对立,确立…  相似文献   

17.
进步主义教育把教育的本质看作经验的改造或重新组织,他们提出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主张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设计课程。但是,这种课程忽视系统知识学习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其结果削弱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影响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进步主义教育把教育的本质看作经验的改造或重新组织,他们提出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主张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设计课程.但是,这种课程忽视系统知识学习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其结果削弱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影响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一、生涯活动课程的重要性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学生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科学探究课程IQWST提供了把科学探究学习进阶理论转化到教学实践的有效方式。其开发理念为:依据学习进阶框架确定课程目标,以"驱动问题"为线索设计、组织课程内容,强调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能力共同进阶。这启发我们在落实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中要注重知识的部分与整体的联系,课程中合理设置科学实践活动,做好科学探究课程与传统课程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