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婷 《海外英语》2020,(7):224-225
目前,大部分英语语法书在讲到被动语态这一语法时,都会将"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这一表述作为学习被动语态的一个语法点甚至难点.但是,这一表述的准确性一直以来就备受争议.如: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界定究竟是什么?如果主动形式可以表示被动意义,那为什么又有被动语态表示被动意义?该文将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对主动语态的意义和被动语态的意义进行界定,并论证主动形式不表被动意义,以期对英语教学提供一点参考价值,能使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态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并不是所有含及物动词的主动语态形式的句子都可转换成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可受下列因素的限制:语法方面有动词、宾语、时态,还有句子结构和习惯用语。而有一些场合则更趋向于使用被动语态,此外,有些特别形式 (主动语态形式的句子含有被动意义 ),也是英语学习者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3.
高颖 《考试》2005,(11)
被动语态是中学英语重要的语法之一,也是高考重要的考点之一,学好被动语态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掌握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在概念上的区别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谓语动词为主动语态的句子叫主动句,谓语动词为被动语态的句子叫被动句。同一动作往往既可通过主动句又可通过被动句来表达,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意思基本相同。一般  相似文献   

4.
被动语态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语法之一。要正确地将语态由主动转化为被动,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找对主语1.被动语态的主语在主动语态中作的是宾语,所以转化时要由原宾语变为新句子的主语,例如:主动语态:I clean my room宾语every day.被动语态:My room主语is cleaned every  相似文献   

5.
话题中心重心与语态选择梁爽英语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有很多句子单从结构上来看,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是可以随意转换的。按传统语法,上述主动句和被动句的结构、语法都正确,但在人们实际交流思想时是否可以任意选用一种形式呢?情况并非如此。究竟应该选...  相似文献   

6.
迎考答疑     
一、为什么有些主动句不能改为被动句? 英语句子常可以用两种语态即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来表达,句意并无改变。例如:I gave him a book.→He was given a book by me.或A book was given to him by me.  相似文献   

7.
仲维芒 《初中生》2013,(36):49-53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它表示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语态有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不必细说,关键是被动语态。被动语态表示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汉语往往用"被""受""给"等词来表示被动意义。本文从何时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的构成、怎样将主动语态改成被动语态及注意点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9.
传统英语语法中 ,语言学家将属于英语语法范畴的语态分为两种形式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若单纯从形式上给被动语态下的定义来看 ,被动语态所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 ,R·Quirk等人将之分为真被动、半被动和假被动三种类型。一般来说 ,具有直接宾语的主动句大都可转换为被动句 ,但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 ,情况却十分复杂 ,它们的相互转换受到动词、宾语、语义、语境和语体等的限制 ,就英语语态转换方面的限制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有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被动语态。人们习惯于用被动语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之变成了一种常见的表达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汉语和英语都具有各自的古代思想文化特征,这使得汉语更倾向于用主动语态来表达句子及其感情,而英语在人们想表达其思想时通常使用被动语态。因此,本文以《骆驼祥子》的英译本为基础,对其英译本及其对应的被动英语翻译和主动英语翻译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汉语主动语态和英语被动句在特点和使用上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语态分为两种,一种叫主动语态(ACTIVE VOICE)。一种叫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的问题.虽然英语被动句出现的频率远不及主动句.但用英语写文章而不用被动句几乎是寸步难行,成段文章没有被动句更是不可想像。相对来说,汉语“被”字句的使用频率要大大低于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因为汉语句子里一般没有主动被动的标志.主要靠意会。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英语和汉语被动句在构成及使用方面的异同和英汉翻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功能-认知视角能充分解释英语语态的语义、功能和使用。英语主动与被动语态在对概念结构的表达上各 不相同,在特定语域中实现各自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概念层面,主动与被动语态体现不同的认知意象;人际层面,语态选择体现说话人的交际目的;语篇层面,语态选择影响小句衔接、话题变换和信息焦点调整。另外,语态的使用与 动词和语篇类型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电脑》2006,(12):I0005-I0007
英语句子有两种语态形式,即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要掌握好这两类句子,关键是要把握好它们的主语: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谓语动词就用主动语态,例如:We use eleclficity to run machines.如果主语是动作的对象,即承受者,那么谓语动词就应该用被动语态,例如:Electricity is used to run machines.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语法把英语语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转换生成理论试图用形式规则来解释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语义联系。系统功能语法把语态看作一个紧密的系统。认知语法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以及中动语态之间的语义联系,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基于三种理论对英语语态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语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 ,有语态语法范畴 ,故有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 ,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 -en ;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 ,也就无所谓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 ,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16.
徐香 《新高考》2013,(3):19-21
一般来说,当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谓语动词用主动语态形式;当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谓语动词用被动语态形式。但是英语中也存在着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现象,并且高考中多次涉及此种用法,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英语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的关系,主动语态转换被动语态的条件以及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使役式三者在结构和含义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语法直通车     
一、主动语态转换为被动语态的方法。1.将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的基本方法为:a.将主动语态的宾语作被动语态的主语。b.谓语动词变为“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并通过be的变化来表达出不同的时态;c.主动语态的主语变为介词by的宾语,组成介词短语放在被动语态结构中的谓语动词之后  相似文献   

19.
张金该 《高中生》2011,(5):38-39
及物无宾被动归 要领:当试题的四个选项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时,我们要优先考虑被动语态。因为及物动词后面没有带宾语时,在逻辑上句子的主语就承受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所以这类试题应该归于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较广。在英译汉的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被动语态的译法需要英语学习者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翻译成汉语时,有一些可以保持被动句,但也有一些可以翻译成汉语主动句。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一些译例,探讨了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