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捐一个微笑     
在一次慈善捐献活动中,大家排着队,轮流捐献。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母女。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扬起小脑袋,轻声背着唐诗。每背完一首,她就停下来,等待母亲的赞扬。  相似文献   

2.
正《永生的眼睛》记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先后去世,都捐献了角膜。文章内容涉及到中国人忌讳的死亡及器官捐献。备课时,我一直担心学生会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困扰而无法理解主题。没想到,学生对这篇课文特别感兴趣,主动通过网络找来大量资料。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了解到:黑龙江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使命     
养育女孩每一位母亲都曾是个女儿,每个女儿都会成为母亲。母亲是女儿的榜样,女儿从母亲身上学习做最优秀的女孩。  相似文献   

4.
有三个母亲,第一个母亲的女儿去国外留学,刚拿到绿卡;第二个母亲的女儿在机关工作,刚刚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第三个母亲的女儿下岗了,正艰难创业。  相似文献   

5.
花被     
这是一个关于四位母亲的真实故事。有这么两位母亲,都是养母,都遭遇了不幸——第一位母亲,丈夫出车祸身亡,自己得了尿毒症,在被告知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她没有为自己流泪,却为宝贝女儿将被孤苦无依地留在这世上而泪流不止,她决定对抚养了17载的女儿说出实情,并决定为女儿寻找亲生父母,还她一个温暖的家。第二位母亲,也有一个可爱的18岁的女儿,女儿不幸患上了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母亲纵有将生命全部赠与宝贝女儿的心,也救不了女儿的命,万般无奈之下,这位母亲决定对女儿说出实情,并决定为女儿寻找亲生父母,挽救女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有三个母亲,第一个母亲的女儿去国外留学,刚拿到绿卡;第二个母亲的女儿在机关工作,刚刚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第三个母亲的女儿下岗了,正艰难创业。三个母亲常聚在一起聊天,每当谈论起自己的女儿时,前两个母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每一句话都在炫耀着自己的女儿是多么有出息,自己的脸上是多么光彩。而此时,第三个母亲就会面带微笑,低头做着手里的针线,静静分享着她们的喜悦。第三个母亲的女儿常回家,听见她们的闲谈后,内心一阵酸楚。等那两个母亲走后,女儿轻轻伏在母亲背后,说:“妈,对不起,女儿不争气,不能让您像她们一样幸福。”母亲放下手里…  相似文献   

7.
《喜福会》展示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母亲与代表现代美国文化的美国女儿之间的各种冲突,但更再现了美国女儿与中国母亲的同一性。本文通过分析《喜福会》中中国母亲性格上的两个特点:忍而不让、自信达观,以及对自我的不断追寻说明中国母亲对美国女儿的影响以及美国女儿从中国母亲那里获得的精神,从而揭示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女儿是长在母亲心头的一枝花。母亲用血肉之躯来孕育她,用生命之泉来浇灌她。为了这棵女儿花,母亲会疲惫,会憔悴,但是当女儿一天天地长大,母亲会变得越来越温暖,越来越踏实,收藏女儿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将是母亲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亲傅强,马鞍山钢铁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母亲裴春梅,马鞍山市第八中学心理辅导老师;女儿傅雨辰,马鞍山市第八中学学生。这是一个伟大的三口之家。父亲多年来无偿献血7万多毫升,并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和遗体器官志愿者;倾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志愿服务近2万小时,先后参与组建了多个志愿者团队,影响和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他是中国好人,  相似文献   

10.
毕晓普 《小读者》2013,(3):55-56
即将迎来15岁生日的女儿,在生日前晚和父母大吵一架。母亲一气之下,扇了女儿一耳光。当天半夜,女儿离家出走。母亲带着愧疚心情,写了一封给女儿的信:  相似文献   

11.
即将迎来15岁生日的女儿,在生日前晚和父母大吵一架。母亲一气之下,扇了女儿一耳光。当天半夜,女儿离家出走。母亲带着愧疚之情,写了一封给女儿的信:  相似文献   

12.
正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圣诞节晚会上,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五岁的女儿去参加圣诞节派对。场面很是热闹,有丰富的美食、美丽的鲜花,还有圣诞老人的精美的礼物……母亲兴高采烈地和朋友们打招呼,不断领着女儿流连于晚会的各个角落。母亲以为女儿也会很开心,孰料女儿却哭了起来。母亲开始时耐心地哄着,却没什么效果,女儿甚至坐到地上,鞋子也甩掉了。  相似文献   

13.
文章写母亲与女儿的故事,看起来是那么简单,读起来却十分沉重,沉重得令人心痛。女儿就要高三毕业了,因为紧张的学习常常忘却与母亲的交流。就在母亲为女儿缝袖口的纽扣而无法穿针时,女儿  相似文献   

14.
每天晚自习回来,走到楼下之前,远远地就能看到亮着的门灯,心中那种情愫油然而生。这是母亲怕放学的女儿害怕,每天晚上准时亮起那盏门灯。那盏灯亮在女儿的心里,也照得女儿心里暖融融的。一次,女儿夜里十一点多回家,街上几乎一个人也没有,路灯拉着长长的影子,更增添了女儿心中的恐惧。她只是一路拼命地跑,希望能看到那熟悉的灯光。看到了,看到了那亮着的门灯,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此时的她正徘徊在楼下等候晚归的女儿。女儿跑到母亲跟前,一头扑在母亲怀里:“妈,我回来了,咱们回家吧!”母亲于是拥着女儿上楼,安顿好了女儿,看着女儿…  相似文献   

15.
一位母亲最近因为女儿学舞蹈的事情很烦恼。事情是这样的:这位母亲从小就热爱舞蹈,但是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坚持学习舞蹈,深感遗憾。为此,自从女儿出生后,她就送女儿去上舞蹈班。女儿幼小的时候,还挺配合,甚至说长大后要当舞蹈家。但是当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后,随着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女儿开始反感母亲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八小时以外》2012,(12):32-33
刀锋下逼出的文字一柄切肉刀被母亲横在女儿喉头,锋利的刀锋离肌肤只有一英寸。被母亲推到墙角用刀威胁着的女儿,惊恐地注视着母亲那凶狠如野兽般放光的眼睛。残酷的对峙持续了20分钟,女儿最终崩溃大哭,向母亲认错。而这场争吵的起因,不过是女儿交了一个比她大5岁的德国男友。  相似文献   

17.
1999年5月8日,对于北京市第25中学的女孩子和她们的母亲来说,是一个极其难忘的日子,因为第二届“女孩子日”活动在这一天举办。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做时代优秀女性”。活动由《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心理咨询电话创办人陆晓娅女士主持,她的主持很特别:不讲大道理,而是带着大家做了三个游戏:1.要求母亲和女儿互相说出自己心目中优秀女性的含义;2.要求母亲和女儿互相注视对方的眼睛,然后母亲说出女儿的3个优点,女儿也说出自己的3个优点;3.母亲和女儿各自写出母亲认为自己对女儿了解程度的百分比、女儿认为母亲对自己…  相似文献   

18.
失败的财富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娜夫人在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给女儿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位母亲准备带他5岁的女儿做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之后,女儿发现不仅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  相似文献   

19.
捐一个微笑     
队伍很长。站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仰起小脑袋奶声奶气地背着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相似文献   

20.
那是多年以前的故事了,可它至今仍深深地震撼着我。一位名叫辛嘉艾文琳的挪威妇女为了拯救身患癌症的女儿玛花,为她捐献了自己的肝脏后,从容开枪自杀。那瞬间划破欧罗巴夜空的枪声,足以震撼世界上许多善良的心灵和麻木的神经。这几乎是一个众人皆知的故事了,重新提起旨在唤醒人们对伟大母亲的爱。故事的情节不在这里做过多的叙述了,我只是怀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