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我国地域广阔,太阳能和风能源资源十分丰富,足以满足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等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已趋于成熟。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产业、应用和成本的现状,指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规模迅速发展,发电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清洁电力能源;在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扩大的推动下,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成本还将快速下降。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技术和经济性都将达到与常规能源相当的水平,从而推动能源变革与转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开展,绿色、节能、环保的建设理念已融入到电网工程建设中,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及设备材料选型、积极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等措施,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绿色环保,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约传统能源是保证电网建设长远发展的基础。通过论述光伏发电技术的概述和发展前景,制订了一套适合光伏发电接入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希望可以促进作为绿色能源的光伏发电技术在变电站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发电相比,分布式光伏发电产生的首要积极影响就是对环境的保护和一定程度上能阻止气候变暖加剧。在发电过程中,这种能源系统无噪声且不会产生污染,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绿色能源的利用是衡量企业绿色制造的标尺之一。根据国家环保和节能政策的要求,太阳能开发被视为一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举措。在构建光伏电力系统方面的投资和发展,被认为是企业实施低碳经济发展范式的关键举措之一。光伏电力作为一种资源高效利用且环保的能源形式,具备显著的碳排放和环境影响减少潜力。通过广泛推广和采用光伏电力技术,企业能够减少其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从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对各类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能源的短缺问题如今已经十分突显,传统化石燃料能源的使用不但会消耗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还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大气环境。对此,一些新型能源的技术研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日渐成熟,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相关的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于我国的电力资源供应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我国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重点关注光伏发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稳定性研究,指出其中的不足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为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事业发展和完善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21)
目前开发新的能源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焦点,太阳能作为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存在着分布广泛、对环境无污染以及可再生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替代能源。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新的发电方式,不仅绿色环保,也能提高生活篇品质。本文全面分析研究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可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青海科技》2014,(4):20-21
<正>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文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就是直接把太阳能电池安装在屋顶或外墙上同,不占用土地,且能直接提供电力、高效、经济、环保。光伏应用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在建筑学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可行的选择。光伏应用技术利用太阳光这种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来产生电力,其光伏转换构件既可以安装在建筑物上,也可以作为多功能建筑材料构成实际的建筑物部件,光伏建筑的产生是建筑物设计领域超越能源意识的新型设计意识,又可以做成光伏多功能建筑组件,实现更多的功能,如光伏光热系统、与照明结合、与建筑遮阳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太阳能、风能联合喷灌与照明系统在住宅小区的可行性应用。此系统综合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技术为小区的广场喷泉、花园草地及花园路灯提供能源,利用可再生的和白天不间断的太阳能来驱动喷泉,不失为该小区倡导生态环保和节约能源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能源紧缺问题的不断严重,全世界都在关注绿色能源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太阳能电池光伏单晶硅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太阳能光伏发电得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仅能够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在开始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并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文章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并进一步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I0016-I0016
在节能减排概念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当今社会,环保灯并不是个稀罕物件,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也不再是闻所未闻的技术。但是,你能想象有一款环保灯能够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照明吗?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很大,传统的发电技术会消耗较多的不可再生资源,为了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单位加强了对再生能源的利用,比如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率,还可以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我国的电力行业在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的覆盖率越来越广,在建立智能电网系统后,需要应用风电场发电技术,还要应用风电场升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配置,这样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能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完全的绿色电力,具有清洁、无污染的优势,是当今全球备受推崇的能源应用方式。文中立足于实际变电站,探索光伏发电在变电站中站用电系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风能、太阳能等新兴能源储量丰富,对环境友好,能有效缓解因传统化石能源匾乏带来的经济危机。独立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能有效利用新能源,解决无电地区供电问题。在独立系统建设过程中,对供电系统容量进行优化设计能有效降低系统投资,提高系统风光资源利用率。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分布式风力-太阳能光伏互补发电系统,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天津静海电网的网架,分析静海地区房屋中使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给出了系统设计方法,包括蓄电池容量的计算与选型、太阳电池板的设计、控制器和逆变器的选择、太阳电池方阵的计算和布置等。并将其应用于试点用户,实现了节能、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证明了在家庭中应用光伏发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王豪 《未来与发展》1995,16(4):52-53
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使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但限于资金与技术的原因,光电、风能、太阳能、地热、原子能、潮汐等可再生能源要取代煤炭、石油等非再生能源,仍需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据英国壳牌国际石油公司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发电将占世界能源的主导地位。这就是说,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在能源消耗中居于  相似文献   

15.
胡冉 《大众科技》2011,(1):89-90
气候变暖、能源短缺是迄今人类所遇到的最大范围的公共危机,向低碳绿色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等课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南方电网从积极贯彻落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建设起中国南方电网首个新能源综合应用实验基地,形成集太阳能并网发电、独立发电、风能利用、电池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充电、节能展示厅等多种新能源应用技术于一身的智能型可再生新能源综合应用系统,致力于打造绿色电网,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电能。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25)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建设日益重视,在此基础上,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电网系统也逐渐走向智能化及微网化,本文主要讨论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及智能微网,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及智能微网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太阳能储量丰富,从理论上讲,只要能够利用太阳能辐射总量的1%,就可以满足全球的能量消耗。而且太阳能不产生二氧化碳,也不存在其他环境问题,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分为光伏发电技术和聚光发电技术,其中光伏发电技术直接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聚光发电技术则需要通过反光镜或者透镜等装置将太阳光聚集到一点,再进行光能到太阳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能源日渐枯竭,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宁钢工业厂房屋顶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例介绍了屋顶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程案例,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直接变成电能的发电方式,是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政府大力提倡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在失地农民较多的安置房小区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发电系统根据并网方式共有三种,分别是离网发电系统、并网发电系统和微网发电系统,主要针对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屋面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进行介绍。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在将太阳能通过光伏组件转换成直流电之后,然后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电网需要的交流电,然后再将交流电接入电网。光伏发的电自己用一部分,用不完的卖给电网,同时每发一度电都能获得国家补贴。主要对屋面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安装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这种的技术的大范围应用,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作出一些微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