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学发展的继承关系中,作为学继承因子的“记忆”在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具体模式包括树碑式、续家谱式、计程式、经典化模式等。记忆具有学史的超越性和价值功能,即这种记忆不只是简单实录学史现象,而是有着整合作用,它是建立学秩序的关键步骤。学发展是记忆与遗忘一对矛盾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统一,单纯强调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都喜欢数学,原因不仅在于它的重要性,还由于它推理周密,判断准确,给人以严格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而这种演绎的思维方法有时甚至比学到的数学知识还重要。无怪乎一些人在学过初等数学以后,深深地被它的内部结构的美所迷住了,纷纷参加高师函授数学专业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同志希望得到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由于函授教育主要是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的真善美经过提炼,都被浓缩到语文中。学生活泼可爱,天性爱玩,爱新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学习倦怠,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快乐中学,在学中体会快乐,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使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的集部作提要具有学史研究的意义,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求新尚变的学史观;二是对各种体的源流演变做史的考察,在体史研究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三是对学流派产生的原因、发展演变的过程做史的考察,并试图总结其内部规律。总之,它在学流派史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学理论界关于学是人学的命题已多有讨论,但是这一讨论基本没有涉及作为学本体及学媒介的学语言。本认为,学语言的人价值是“学是人学”这一命题中的应有之义。章从剖析“人”和“价值”这两个词语的本来意义入手,具体界定了人价值的涵义,接着论述了逻辑语言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人价值的失落,然后着重 指出在学这个国度里,其词语不仅保存着语言的原初创造力,而且经历着往返不已的灵魂轮回,经历着既是感觉的又是精神的再生;语言在学里复活了它的全部的生命,闪耀着人价值属性的灿烂光芒。  相似文献   

6.
自中国学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当代学理论和艺思潮的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下,又紧密结合着我国现实境遇下的学创作实际,由此发生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尤其是在学观念、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的奇异景观。这就迫使我们当前的学研究具有较之以往迥然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以期获取对之的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和知解,那种一味地称颂、褒扬或是一味地批评、贬低,都可能导致对之评析的偏颇。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都是以“教”为中心,并不是以“学”为中心.这忽略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在学,并不是教师在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学一直在现实之中而不怎么在学之中,进入市场化年代后,适应与追随现实的“载道”传统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学具有本质性和整体性一致,它们都较多关注现实而较少关注学自身,较多关注学与现实的直接性关系而较少关注学与现实的想象性关系,学通常被作为一种现实现象来阅读,学成为现实的直接展开,多元的个体性学在艺术对现实的追随立场上统一起来。追随现实的标志性特点是以时间对学命名,一波波代际名称代替了学现象,不同时间的同一写作只能以时间区别便证明了学意义的匮乏,对现实的追随使写作变成了时装表演,而且越来越像商业广告。学以启蒙现代化的沉重而变成追随市场化的轻松,各种现实性的学时尚标志中已很难见到学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与古代日本汉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汉小说是日本小说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它们是日本小说作家以汉字为叙述语言,描述日本本民族故事、反映日本人民民族感情的一种独特创作。多年来,由于这种小说形式上的“汉化”和内容上的不相一致,致使它们同时被排斥在中国和日本小说的研究视野之外.其面貌不为人所知。事实上,它们虽然从学疆域划分的角度上属于日本,但无论其语言风格、体形式,还是小说旨趣等等,它们又的确深受中国小说的深刻影响,甚至是自觉模仿。这一切,显示了处于化强势地位的中国小说对域外小说强大的影响力,及其在学交流中不可取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谢成才 《现代语文》2006,(5):115-116
中华明五千年,有着源远流长的灿烂化,而儒家化是中国传统化的主流,统摄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数千年,对中国学数千年的历史格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儒家化强调稳定、秩序、等级和结构,有着其突出的正面意义,同时又有着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随着其负面影响力的突显,20世纪中国学在世纪初对儒家化开始了全面的反叛。到了世纪末,以寻根学为起始,儒家化得到重新审视,重新被认同,逐渐回归。这一时期,儒家化在学上得到了强有力的表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白鹿原》。  相似文献   

11.
当代乡土小说与西部文学存在以下不良倾向:一、尚古慕古,不能为当代生活经验提供薪尽火传、蓬勃向上的精神资源。二、以呈现人性的复杂性、阴暗面与本能欲望为衡量艺术形象真实性的主要标准,未能塑造出堪称民族脊梁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农民形象。三、零度写作泛滥,导致情感冻结、诗意沉沦,失去感人肺腑的美感力量和昂扬乐观的理想主义信念。四、民俗化写作模式把民俗风情变成文化炫奇,不能深入文化底蕴,实现民俗事象与文化精神的统一。唐达天长篇新作《沙尘暴》突破了这些写作成规,主要表现为:薪尽火传的西部精神,民族脊梁式的农民形象,激情写作的诗性力量,民俗风情中的文化底蕴等几个方面,堪称一部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光辉的长篇力作。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创作出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神话,开启了古代文明的先河.上古神话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批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而且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还是表现其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及乐观主义精神,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神话思维更为文学殿堂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其他众多原因,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充斥着歪曲变形的中国形象,这些作品涉及范围广泛涵盖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性格等。我们在面对这些扭曲的中国形象时,认识其不合理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本文采用形象学的方法对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加以分析,以揭示其不合理性及其当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立意的深远、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性等,使鲁迅的一些小说成为传世文学,这与鲁迅的人生经历和阅历,重视艺术的表现尤其是他的高度的民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密切相关的。世纪末的小说,创作时由于缺少历史的高度,或成就一个方面,使当代文学难于久传后世,而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使文学变味,更是传世之作的创作追求偏离方向。汲取鲁迅创作的给养,辛勤于艺术的耕耘,才能在新世纪的小说创作中出现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为一代文学批判大师,毕生致力于思考中国国民性的改造问题,他的小说也被认为是剖析和批判国民劣根性的最锐利的"匕首",不过其中大部分小说是以其故乡为写作背景,饱含浓郁的故乡情,这种即坚持批判又依依不舍的情感致使地域文化特色在鲁迅的小说中大放异彩,故而本文将从小说中的地域文化底蕴、地域性民俗和地域语言对鲁迅小说作更深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民族受辱与国民创伤是中国近代文学与文论的怨恨主题。怨恨情愫在中国近代文学作品中是普遍存在的,在近代文学理论中也是一直被强调的。近代中华民族的怨恨存在是有价值的存在,它不仅是群体的,也是个体的。近代中华民族的怨恨其实也是爱民族、爱国家、爱自己的一种表达。靠着这种怨恨的动力,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努力崛起,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富强而开始了强国之追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视文化的肆意侵袭,纯文学的日益式微,概述汶川和玉树地震报告文学的创作和出版。从文体本身看,它具有新闻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从文学效果看,它实现了叙事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美学意义看,它做到了感受性与哲理性的统一。从而指出在灾难时刻和电视时代,它不仅是抗震救灾的形象记载,而且是痛定思痛的深切陈述,更是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灾难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8.
顾随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词人、教授和学者,他主要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师范学院等,其代表作是《无病词》、《苦水诗存》等诗词集、《稼轩词说》、《东坡词说》等词学论著和《揣龠录》等禅学著作,培养了如周汝昌、叶嘉莹等一大批著名的文化名人。但是,对顾随先生的研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到2005年,共发表有关文章80余篇,涉及顾随生平著述、思想、人格、文风研究及作品的分析评论。随着顾随作品被广泛接受,随着现当代旧体诗词日益进入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视野,顾随研究一定会进入一个高峰期,顾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也将被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9.
在路遥作品20余年的接受史上,存在着这样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一方面,路遥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持久的欢迎以及批评家普遍的认可;另一方面,路遥又长期受到文学史家不同程度的冷落与忽视。因此,有必要带着“问题意识”,对路遥及其小说的美学价值重新进行文学史意义上的阅读:考察路遥已有的文学史“状况”,探析路遥应有的文学史“位置”。只有抓住作品“客观事实”这个文学史的核心,才能尽量减少或避免特定文学史观与意识形态所造成的文学史误读,降低文学史的疏漏与缺憾,更为全面、客观的文学史书写才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移民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所具有的诸多现代性因素,往往让人们将他从传统作家中划分出来。而在昆德拉看来,欧洲小说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它的连续性。因此他从来不宣称自己是现代派,不声称要和传统小说决裂。他的作品仿佛给人性提供了众多的实验场,来考察在特定的境遇中人性所可能成为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