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叶玲 《现代教学》2015,(Z1):60-61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的存在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礼仪在社会秩序维护、社会规范遵循和人际关系建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校就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一、明确传承礼仪文化的关键点1.择取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重视礼仪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中华礼仪文化中有关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治学修身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和道德修养要求,对我校师生养成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素质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礼仪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当前,高校礼仪教学存在注重行为修正,轻视文化传承;注重外显展示,轻视内涵养成;注重国际标准,轻视传统文化等问题。造成高校礼仪教学"作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观念肤浅,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为此,应深化高校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构建实训平台,强化网站指导,以使高校礼仪教学走出"作秀"困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礼仪、法律及法律素质的内涵入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礼仪与法律的辩证关系,传统礼仪观念和现代法律的冲撞以及继承传统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基础上提高现代法律素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全面深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践对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所产生的积极作用逐渐彰显。本文以青岛几所高职院校人文社科课程设置为切入点,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和实践情况,并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为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发展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点工作,缺乏文化的教育工作如同海底捞月,会导致思政教育工作缺乏内涵。传统文化是对历史的传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民族发展的根本,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教育应当自传统文化不断向外延伸,传统文化在教育中传承和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对此,本文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图片报道     
安东 《江苏教育》2008,(18):35-35
2008年8月22日,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传承孔子教育思想:深化小学素质教育的校本研究》系列活动“星星论语”,在该校善艺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课程: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夫子庙小学以《星星论语》课程为主干构建校本课程群,传承孔子教育思想、努力实现将优秀的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和摇篮,然而,目前高校在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却遭遇诸多困境。因此,如何在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努力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将其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当中,培养有内涵、有素质、高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目前高校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出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与措施: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构建线上线下"传统文化+新媒体"服务模式,举办传统文化专题知识讲座,建设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交流中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等。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重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课程的形式落到教育教学的实处。实现课程载体从认知文本转向感受文本,课程实施从说教课堂转向情境课堂,课程评价从知识评价转向行为评价,着力推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程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增强高校师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网络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可通过深刻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资源转化利用、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媒体系传承平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课程建设、建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等途径,促进二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一向是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世界的,具有优良的礼仪传统。所以,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继承“礼仪之邦”精神遗产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也是让学生从内在的自律开始,规范自己的言行,共创文明、友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氛围,并为以外在的他律为特征的法制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礼仪教育实际上是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的交织点。同时,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活跃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生力军。所以,他们必须在学校逐步完…  相似文献   

12.
《四川教育》2015,(Z1):18
【编者按】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条指出:"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2014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在"活动目的"中指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党的  相似文献   

13.
杨东娥 《教师》2012,(17):8-9
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更重要的是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本文旨在论述高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使中华民族礼仪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4.
加强领导是深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关键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桑逢文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的问题,是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问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继续发展的保证。因此,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继承和发扬包括传统美德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毛泽...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新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就历史教学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化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  相似文献   

16.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礼仪,对个人来说,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崇尚礼仪的优秀历史文明传统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4):F0003-F000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8.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9.
任宇涵 《文教资料》2014,(33):60-61
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融合传统美德教育,对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乃至构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的课题,也是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剖析,以及对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分析,对文化融入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