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站在多维文化空间的角度对武术舞台表演艺术的多维文化空间进行解读,研究认为:武术文化的多维空间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引起的自身转变与发展,为满足人们审美与观赏需求,融合科技、艺术及多学科形成的交叉与共存,滋养了武术舞台表演艺术的表演形式与内容,并呈现出创造思维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注重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途径,拓展武术舞台表演艺术的文化空间,可以更好地发挥国家政策引导作用,重视地域文化形态的生存理由与发展空间,与民族文化碰撞后进行文化创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形成新的发展体系。武术舞台表演艺术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繁荣的背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表演视域中的竞技运动诠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从身体语言、身体体验、身体呈现、身体真实、身体文化和生命确证6个维度,诠释表演视域中的竞技运动,初步形成了竞技运动表演的思维体系,进一步丰富竞技运动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表演视域中的竞技运动不仅是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层次与结构规则并能实现社会交往的身体语言,一种遵循教化和内化相统一的情感性与知识性的身体体验,也是一种保持游戏本质、凝聚多种文化滋养和秉承不同民族文化特质的身体文化,竞技者在竞技舞台上以身体表演延续和传承了竞技运动文化.竞技者需要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呈现出最真实的身体,并将身体审美内涵表达指向观众,在不断改造自我过程中呈现竞技精神、实现自我超越、确证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武术舞台表演、武术舞台表演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武术舞台表演对武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为中国武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以及武术舞台表演特技的使用所产生的视觉误差;武术舞台表演节目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27日到30日,北京世界魔术大会舞台魔术比赛在国家会议中心四楼小剧场举行.四天中59个舞台比赛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的参会者的目光。创造了FISM比赛场中也能座无虚席的观看盛况。中国的12个舞台参赛节目全部完成比赛.由于注重魔术内容的截新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加之表演上的严肃认真.给各国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中国的魔术表演由此又向世界魔术舞台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表演的空间进行分析,探讨武术表演的视觉空间、文化空间、想象空间、心理空间4个空间形态及其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视觉空间是表演空间的先导,直观的视觉感受才能诱发其它空间的形成;文化空间是武术表演区别于其它舞台表演形式的根本属性;想象空间是现实与梦想的熔炉;心理空间的成功建立,是检验武术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正近景魔术有别于舞台魔术之处,就在于近景魔术表演者与观众接触的直接性,它赋予了语言在近景魔术表演过程中独特的地位。对于近景魔术而言,语言除起着意境营造和情感传递作用这种戏剧性功能外,往往还直接关系到一个魔术技术能否顺利执行,魔术效果能否正确呈现等更为基础的非戏剧性方面。本文拟从近景魔术中非戏剧性功能语言的使用进行探讨,为近景魔术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明确创作理念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发展走向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导向作用。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按比赛规则的要求创作编导是确立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创作理念的两个重要依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创作的理念是:充分展示民族符号,着力弘扬民族动律,纵情享受快乐游戏,吸收融合现代元素,集健身、娱乐、庆典于一体,创作出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和谐的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比较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大型团体操、文体表演及舞台表演三者之间共性与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经研究发现它们在本质与内涵、主题思想、表演形式、表演舞台、表演规模以及表演人员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大型团体操有别于文体表演和舞台表演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摔跤文化的历史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摔跤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起始于古代军事化训练,中国摔跤强烈的对抗健身性使其一直受到历代兵家重视.而后中国摔跤文化又转向表演化.秦朝首开摔跤表演先河,唐朝表演达到极致,秦朝出现摔跤表演艺人"角抵俳优",而到唐朝出现摔跤表演专业训练组织和专职表演人员.皇族的追捧和宋代瓦舍的发现促进摔跤的表演娱乐化,宋代打擂比赛形式促进摔跤竞技娱乐化,中国摔跤文化的娱乐化兴盛起来.最后是中国摔跤文化的民间化开展,可以说从军队走向舞台是摔跤表演的娱乐化,而从擂台走到跤场是摔跤竞技的民间化.  相似文献   

10.
武术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仅属于一个民族,伴随着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会逐渐传播到世界而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1936年,我国曾派运动员前往德国,参加柏林奥运会的表演,武术开始登上国际竞技舞台。为了更好的推广武术,使武术与奥运项目接轨,中国武协和国际武联做了大量的艰苦卓绝的工作。2002年第十九届冬奥会前夕,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美国盐湖城召开的会议上决定将武  相似文献   

11.
舞台以表演艺术为主导,而表演的核心就是动作。舞台上的表演是夸张的,竞技太极拳中的指定难度正是迎合了这样一种夸张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其欣赏价值,还给观众留下一种优美而又惊险的视觉刺激,同时也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竞技太极拳运用了舞台艺术中的灯光、音乐、服装、动作设计和背景幕来提高其表演效果,也是套路结构的一种升华。  相似文献   

12.
从词源上看,表演本身是一个中性行为,不仅存在于戏剧舞台和电影电视场域,而且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普适性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足球文化是一种表演文化,足球运动是绿茵场上的自我呈现。作为一项具有竞争性的群体游戏,社会规范是足球表演的基石和灵魂。然而,现代足球的规范本性在眼花缭乱的利益纷争中渐渐迷失。足球运动作为一种大众表演,乃是大众传媒与足球文化合谋的产物,这种共谋直接催生了现代社会的媒介景观。随着传媒消费主义的盛行,媒介景观过分渲染了足球作为游戏表演的娱乐性而忽视了其社会表演的规范性,导致了足球文化的自我迷失和价值迷乱。  相似文献   

13.
武术与舞蹈同为肢体语言,是艺术的另一类表现形式,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的融合借鉴,构成了舞台表演中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据统计法、逻辑推理法对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的融合借鉴进行了阐述及分析,认为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融合借鉴符合时代发展特征;武术与舞蹈融合借鉴过程中互为映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舞台表演艺术的繁荣,从各种大中型文艺表演活动的发展趋势来看,存在于其中的竞技太极拳表演不仅满足了人们不断变化的观赏需要,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寻求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以竞技太极拳舞台表演为切入点,运用舞台表演中的音乐、服装、动作设计等艺术手法来丰富与充实竞技太极拳的表演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从龙图腾的产生到舞龙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从艺术"龙"的组成结构、舞龙套路的多变风格以及鼓乐伴奏的乡土人情三方面对舞龙的表演进行分析,挖掘其背后的民族文化价值,探究舞龙所承载的龙文化特色。研究结果表明:多样性的舞龙表演是不同地域多样性的民族文化的反映,展现了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二胡作为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几年,在众多二胡演出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二胡舞台表演形式初具规模。本文对二胡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的基本要素展开分析,并简单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希望对提高二胡教学质量,提升二胡舞台表演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西部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差异分析,揭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变迁的文化动因,指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面对西部大开发应作出向代表西部民族文化符号、服务西部民族全民健身、走向国内国际竞技舞台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新的文化选择与整合创新,实现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民族健身操目前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中独立的一个竞赛项目,具有民族性、体育性及观赏性的项目特征,它以其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高校开展民族健身操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弘扬民族文化,构筑独特体育群体文化,增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丰富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增强体质、提升审美情趣,丰富课余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杂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具有民族传统与风格的杂技,经过多少风风雨雨和历代艺人的探索与追求使这门艺术由过去的卖艺表演发展到现代的舞台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民族体育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的探讨,对当前日益高涨的资源开发热潮提出质疑.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息息相关.基于人类学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借鉴和运用人类学"舞台真实"理论,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旅游开发,有利于用更加长远的眼光和多维的视角把握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的关系,以符合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