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日本的语言学家还是中国的日语语言学家,都对日语助词“は”和“が”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本文对“は”和“が”的区别进行分析、说明,目的是能使日语初级学习者在“は”和“が”的学习、区别上有较全面、清晰的认识。对“は”和“が”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则:一、新  相似文献   

2.
不可望词生义的日语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 《铜仁学院学报》2008,10(4):104-106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现代日语成语中可以看到大量汉语成语的“影子”,这就往往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学习、研究日语成语时陷入“望词生义”的误区。本文从日语成语的概念、来源分析了日语成语特有的意义,进而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门外语学科,日语在中国与日本经济贸易交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日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语言综合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全方位应用人才的培养。因此,作为培养日语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日语技能竞赛在高职日语教育中十分重要。近几年,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积极参加高职高专日语技能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这项赛事的认知、参与度越来越高,其日语应用能力也在比赛中有了较大的进步。同时,参加日语技能竞赛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感。  相似文献   

4.
将中国文化融入《日语视听说》课程,能够在培养学生日语视、听、说综合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有必要构建具有文化自信内涵的新型《日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文化,提高师生的中国文化自觉意识,重视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导入,在学科竞赛中激励学生关注中国文化,借助新媒介平台,全面挖掘中国文化,这是推进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在中日文化互鉴中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蓄积力量,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才能构筑防线,抵御不良文化入侵。  相似文献   

5.
一、中日语言中的文化差异现象1.由于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不同而导致的文化差异。“伴随意义”这一提法最早始于廖东平同志于 1982年的“模糊限制词和语意限制”一文 ,指意义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具有不同的感情评价意义和文化历史联想。从实际情况上来看 ,指代意义相同 ,但文化伴随意义不同的词例在中日语言中有许多。比如 :“你”作为第二人称代词 ,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而在日语中 ,相当“你”的“贵方”,只能用于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或恋爱中的少男少女的相互称呼。在语言运用中 ,尤其在口语中 ,日本人一般很少用它来指代第二…  相似文献   

6.
日语存在句的句式多样复杂,如果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考察分析日语存在句,运用认知参照点、概念化的动态性、框架语义、象似性、认知经济化等原理分析日语存在句的表达特征以及“ぁゐ”和“いゐ”的各自语义特征,认为日语存在句表达的认知参照点具有显性标识和隐形标识的特征。因此文章运用概念化动态性、象似性以及认知经济化的原理追溯了日语“存在”意义表达句型之多样化的根源,并且运用框架语义原理分析了“ぁゐ”和“いゐ”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日语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日语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最后一次综合性检验。我国日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堪忧。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料库语言学已经在外语教学领域崭露头角,日语语料库的建设和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把这门新兴的学科应用到日语毕业论文的指导中来,能够在一定程度解决目前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新世纪日语专业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语虽然为一门语言,但高校在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却不能将日语单纯当做一门语言来讲解,让学生仅了解日语的使用方法。日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日语的学习掌握日本的有关文学与文化知识,从其性质上来看,日语这门语言本身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教师的教学需要透过语言教学的表象,挖掘日语中所蕴含的文学内容,促使学生建立具有系统化日语文化结构的学习体系。比较文学作为一种跨越民族与文化的交流性分支学科,能够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对日本文学与文化的掌握,从多方角度观察理解日语,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日语的有效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现代日语高等教育从北京大学日本文学科的建立开始,伴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走过了近一个世纪。不同时期的日语高等教育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解放初期,高等日语教育是为满足当时政治与军事的需求;文革时期的日语高等教育遭受严重摧残,其教学内容具有显著的“革命”色彩;改革开放初期,高等日语教育是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高等日语专业招生人数激增,就业难问题凸显。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应在提高培养质量与明确培养目标上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张林 《考试周刊》2012,(76):80-81
在日语动词中存在相当一部分一个形态却有一种以上读音的词汇,不同的读音表达的意义不一样.如果不加以区别、辨析,就可能导致误用的产生。如动词“潜る”“怒る”分别有两种读音,每种读音表示不同的意义。如果不进行意义分析,就可能导致误用或者如果不了解其内在语义.就可能导致误读。尤其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语义分析的素养,必须培养学生的语义分析的意识。本文以同形异读日语动词“潜る”“怒る”为例,对其发音与语义的对应进行分析。指出对同形异读日语动词严格区分其发音与意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学科思政”目标为引领,分别从“课程思政”与日本文字、“课程思政”与日本文化、“课程思政”与翻译课程资源的关系分析了“课程思政”与高校日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可行性,突出了“课程思政”理念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承载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日语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载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薇 《教育文化论坛》2014,6(4):100-103
当今的日语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教材”,即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学生情况、课程安排及课程目标等选择适合的教材授课。这也就体现了本文的主旨,日语教材的“二次开发”。而教材的开发着重两个主体对象,一是老师,二是学生。本文在教材的“二次开发”理论指导下,对三所大学日语专业选取的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更深刻的了解了日语教材“二次开发”对于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上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高校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文章从在粤企业对日语人才的实际要求出发。探求日语人才立足社会的根本。通过从网上搜索此类企业关于日语人才的招聘资料,分析其条件要求,发现企业最需要的日语人才是一种“交际型”日语人才。因此,文章倡议高校在培养日语人才时。摆脱目前以培养纯粹翻译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结合如今多数日语专业“零起点”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培养“交际型”日语人才。  相似文献   

14.
日语是借助汉语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历史变革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如具有较强的暧味性。朦胧性;具有严格的敬语体系;会话中自始至终充满“和”精神。另外,日本和中国虽是近邻,但在待人接物。贸易洽谈方面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日本人的等级观念很强;注重个人关系难重集体观念等。在对日工作中只有熟悉日语特点,了解日本人的谈判风格,才能准确了解对方的要求、想法,使谈判圆满成功。本文针对日语特点、日本人的谈判风格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在长期交往过程中,文化、语言相互影响、相互容受.早期汉语传入日本,在语音、文字、词汇等方面对日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进入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日语借词”作为载体将近代西方的新知识、新思想传入到中国.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出现的“日语借词”则对近代汉语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与生俱来的母语学习使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本国文化有强烈的依赖,因而在日语学习和日语写作中出现了文化负迁移的现象。本文从“常见错误”“迁移现象”“教学对策”三个方面探讨了日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期望建立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下,我国对外语教育和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为了探索“互联网+”趋势下的高校日语口语教育教学,在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的背景下,立足当前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现状,以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产出导向法(POA)”,构建新媒体背景下初级阶段日语会话课程的智慧教学模式。研究将“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了基于POA的日语会话混合式教学模型,探讨了POA理论在混合式日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会话产出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日语会话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具有高水平口语交际能力的日语人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日语的助词“も”和汉语的副词“ゃ”貌似简单,但无论是在中国人学日语还是在日本人学汉语时,都很容易出错.本文从它们的词性及接续方式着手,主要从对译的角度,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试图将它们的意义用法清晰呈现出来,以期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日本的汉语学习者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日语学习者的不断增加,很多高校都纷纷开设了日语专业,并且设置了各种日语课程。由于这些学习者基本都是零起点,所以“基础日语”课程的对象是没有任何日语基础的学生。“基础日语”作为日语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在整个日语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英日双语专业日语课堂教学实践,分析当前“基础日语”教学的现状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法理论、实际教学实践两个方面探索提高学生日语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尝试结合南京大学日语专业的建设实践,探析以“问题”为核心建设新文科日语专业的可能性。“新文科”概念产生于新时代的世界变局背景,中国面临的现实需求问题增添了讨论新文科建设的迫切性。围绕日语专业的发展目标,需要从学科内涵、应用性、历史基础等多角度分辨问题的性质,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则是守正创新,坚守中国立场,坚持质量标准。在具体方法上,坚持问题导向、以学生为本、围绕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手段贯穿融通实践则可谓切实可行的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