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 ,演示硝酸铵溶于水的吸热现象时 ,采用溶解使烧杯和木板之间的水冻结成冰 ,拿起烧杯时不会掉下来的方法 ,而演示浓硫酸溶于水的放热现象 ,则是溶解放热使烧杯和木板之间的蜡熔化 ,拿起烧杯时木板会掉下来达到目的的。这两个演示实验成功率不高 ,效果欠理想。如果直接用温度计来显示溶液温度的变化 ,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又无法看到。为此 ,本文对溶解吸热和放热现象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图 1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图中 1为一次性使用的废输液管 ,2为 1cm长的圆珠笔芯 ,将两根输液管连通在一起 ,3为稀释了的红墨水 ,以不超过…  相似文献   

2.
物质溶解时常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溶解热效应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针对现行人教版和上教版教材中该实验存在的不足,文中对这一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利用物质溶解时热量的变化能使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这一原理,巧妙利用烧瓶吞吐鹌鹑蛋实验很形象地说明了物质溶于水时,有的表现为吸热,有的表现为放热,现象非常明显,趣味性很强,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1 “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初中化学教材有关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中 ,要求“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注意溶液温度有什么变化” ,这一做法存在两个缺点 :(1)只能让少数学生接触烧杯外壁 ,不能向全班展示实验现象 ,直观性差。(2 )烧杯外壁温度很高 ,接触时烫手 ,不安全。我在教学时将这个实验作如下改进 (装置见图 1)。图 1取一支细长的试管 ,注入5mL无水乙醇 ,用试管夹夹住浸入刚被稀释的硫酸烧杯中 ,由于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从而试管中的无水乙醇立即沸腾(无水乙醇沸点 78 3 2℃ ) ,用烧着的火柴杆靠近试管口…  相似文献   

4.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吸热、放热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物质溶解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变化;二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教材上的演示实验都是用温度计进行测量,但是由于温度计的刻度比较细小,远处的同学根本观察不到。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5.
中学化学对物质的溶解及物质反应热量的变化往往是用温度计来测定。而温度计体积小,在演示实验中,不易被大多数学生观察,影响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讲中和反应时没有更好的仪器来定性的表现出中和反应热。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自制了这套装置(见图)。它能较好地测量出物质反应热、溶解热及系统的密封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我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试验学校之一 ,在近一年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青岛市初中物理“三位一体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新教材的实验教学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从实验的角度谈一谈《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1 《课程标准》对本章教学的要求①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②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③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④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  相似文献   

7.
【实验3-1】玻璃的酸碱性1实验分析玻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有Na2SiO3、CaSiO3,硅酸盐的结构使其具有稳定性强、硬度高、熔点高、难溶于水、耐腐蚀等特点。Na2SiO3溶液显碱性,固态的玻璃不溶于水,将玻璃磨成粉末,利于硅酸盐的溶解。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乙醇是易溶于水的,那么当乙醇遇到小水滴时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呢?实验现象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小水滴竟然被乙醇赶走了。(1)实验仪器与药品边长为30cm的正方形白色铝箔纸,固体碱性品红,乙醇,蒸馏水,滴管,两只烧杯,药匙,玻璃棒。(2)实验步骤①向一只烧杯内加入少量固体碱性品红,然后加入20mL水,搅拌使其溶解得到红色的溶液。  相似文献   

9.
绝大多数的盐易溶于水,如:钠盐、钾盐、铵盐、氯酸盐和硝酸盐,而部分盐类如:碳酸盐、磷酸盐却难溶.为什么同属于盐类而溶解度差别较大呢?让我们分析一下盐类的溶解过程.盐类溶解度大小既与晶体结构有关,又与溶剂性质及对离子的溶剂化作用有关,盐类属于离子化合物,用MN表示,其溶解过程可表示为:就是说晶格中离子首先要克服离子间引力,从晶格中解离下来成为气态离子,然后进入水中并与极性水分子结合成水合离子.溶解焓变:△H_(?)~(?)=△H_(?)~(?)-U当△H_(?)~(?),<0时,即水合过程放出的能量足以抵偿破坏晶格所需要的能量时,盐类往往易于溶解.但根据热力学原理,光凭来判断盐的溶解性是不可靠的.例如:Ca_3(PO_4)_2:的△H_(?)~(?)=-64.6KJ.mol~(-1)<0,却难溶于水;而KNO_3的△H_(?)~(?)=35.15KJ.mol~(-1)>0却易溶于水.因此,盐的溶解性如何,还需要考虑熵的变化.当无机盐MN在水中建立了溶解平衡时:MN(S)→M~+(aq)+N~-(aq)则有△G(?)=△H(?)-T△S(?)△G(?)为溶解标准自由焓变,△H(?)为溶解标准焓变,为溶解过程的熵变.△G(?)越负,越有利于溶解.相比较的△G(?)值越大,盐越难溶一些,如:KNO_3的△(?)=-0.49lKJ.mol~(-1)<0,易溶.Ca_3(PO_4)_2的△(?)=191KJ.mol~(-1)>0.难溶.Na_2CO_3的△G(?)=-5.4KJ.mal~(-1),NaHCO  相似文献   

10.
(1)苯酚的水溶性现象由于常温下苯酚为无色的晶体,且温度低于70℃时,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因而很容易错误地认为:过量的苯酚溶于水会出现沉淀现象。事实上,过量的苯酚溶于水不会出现沉淀现象,出现的是水与油状苯酚的分层现象,其中水在上层,液态苯酚在下层。没有出现沉淀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教材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引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会伴随着能量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变化。演示实验结果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触摸到,普通的温度计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我设计制作的“热能变化显示仪”(如图1所示)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演示实验,只要不需指示具体温度而只需反应温度有变化量时,用此显示仪可增大灵敏度和可见度。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使其变红,是中学师生耳熟能详的经典实验。我们思考如果将二氧化碳换成于冰,将石蕊换成其他指示剂,会有什么奇特现象呢?我们将于冰投入到加有指示剂的碱性溶液中,伴随着溶液颜色的逐渐改变,大量的气泡和壮观的白色云雾涌现出来。这个实验不仅证明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可以形成弱酸溶液,更是很好地演示了中和反应的过程中酸碱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实验里,要用普通玻璃温度计来测量液体的温度。多数人认为只要能读出温度数值来,玻璃温度计插入液体多深都可以,甚至将温度计的大部份刻度都浸入液体中,这是错误的。根据玻璃温度计的构造原理,这样不仅易损坏玻璃温度计,而且测出的温度也极不准确。如果有多种相似的溶液要精确测出每种溶液的温度加以比较,因为玻璃温  相似文献   

14.
1教具装置图(见图1)探究水凝固规律的装置由两个部分组成:①低温冰瓶(可以长时间保持零下10℃以下),见图1a;②温度探究装置(观察温度计,可以探究水凝固前后的温度变化),见图1b。  相似文献   

15.
1714年德国制成了水银温度计,华伦海建立了一种温标。最初以氯化铵与冰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而以人的正常体温为100度,这两个温度点之间等分100格,每格为华氏1度,用°F表示。以后改为以标准大气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32度,水的沸点定为212度,这一方面使标准定得准确,另方面也与最初的标准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1构思本课是苏科版科学教材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中的第二篇“观察水”中的第二版块关于“溶解”的内容。就教材地位来看,本单元用水的话题作为研究地球物质的切入点,意图是站在生命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认识水对动植物、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真正体会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观察水”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一些性质。首先,通过对一杯水和一滴水的观察,让学生能够全面细致地描述水,并能利用所学知识鉴别六种液体。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发现水能溶解一些物体。最后,引导…  相似文献   

17.
准备 :矿泉水瓶、橡皮塞、温度计、塑料管、冷、热毛巾制作 :1 将橡皮塞打两个孔 ,分别插入温度计和塑料管。2 再将橡皮塞插入空瓶中。 (各孔需密封好 )。 (如图 1 )3 塑料管中滴一滴带颜色水珠。操作 :1 观察此时温度及水位。2 用热毛巾敷在瓶壁上 ,观察温度及水位变化及结果 ,与未敷前比较。3 改用冷毛巾敷瓶 ,观察温度及水位变化及结果 ,与前次结果比较。效果 :此实验学生可以直接看到温度与水位之间的变化情况及关系 ,从而得出“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此实验最大优点在于直观地观察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相似文献   

18.
谈谈氯水在化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l2溶于水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常温下溶解度不大,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Cl2。二是溶解的速度并不快。  相似文献   

19.
玻璃棒——一个小小的无名之辈,虽无资料对它赞赏和描述,不过它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充当搅拌棒 在实验中,要使固体较快地溶解或几种液体充分的混合,常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便能达到目的。例如,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时,将称量的NaCl放入干净的烧坏中,加入少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迅速充分的溶解,再移液、定容即可。 二、充当引流棒 实验中,要将液体转移,玻璃捧是最好的引流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第二册p.62图3—1演示实验,是通过对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在相同酒精灯火焰加热时温度升高不同,来研究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的物质特性。这个实验装置的缺点是:①实验要求酒精灯的火焰一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不容易做得好。而且在调节火焰时,花时间较多。②用普通的小温度计测温,只能老师自己或前排几个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实验可见度太小,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