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老师的话:《成长中的故事》是“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作文系列训练中的第4篇,它同前面3篇(《我的成长记录本《》我出生了》和《名字的故事》)组成一个单元。至此,这一单元暂告一个段落。下一阶段,将刊登“生活中的作文”系列训练设计的第二单元内容。当然,你也可以把它们继续收入你的成长记录本中。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安排在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围绕“成长的故事”专题,还安排了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同地。教材对于本次“综合性学习”是这样安排的:先在“单元导语”中明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意义,接着在第一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后作具体的布置:“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最后,教材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交流展示。  相似文献   

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作家肖复兴回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则回忆录,讲述了叶老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达了“我”对叶老无限的崇敬与怀念。  相似文献   

4.
<正>一、解读双线要素,定位素养目标(一)基于单元主题,锁定“以文化人”教学任务设计必须要关照单元主题内容。四下第六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成长故事”,本单元选编的《囊萤夜读》《铁杵磨针》《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五篇课文,内容指向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优秀品质:勤奋好学的车胤、坚持不懈的李白、英勇机智的雨来、渴望独立的小外甥、淳朴善良的青铜,一个个鲜活的少年形象是育人的典范,为学生描绘了一幅成长的美好画卷。  相似文献   

5.
《渔夫的故事》是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第六单元总的安排是:“现实和想像——神话、民间故事”。《渔夫的故事》是本单元继《牛郎织女》之后的第二篇民间故事。它选自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文中通过丰富的想像,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  相似文献   

6.
“罗马”通四方多思出新意──一次多向思维训练纪实暨体会和林一中崔子游材料作文多角度立论的思维训练,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好形式。今年我以高中语文六册第一单元“议论文”后[写作训练)第二题《陈著的故事》训练学生多角度立论。写这篇读后感时,我对...  相似文献   

7.
傅登顺 《江西教育》2010,(12):22-23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前人早有说法,《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照样不管你教科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编,我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教。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了两张皮。很少有教师对单元教学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维护,忽视单元教学成了教学的惯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单元指南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儿童成长中的四个侧面。《和时间赛跑》通过描写一个孩子的亲身经历,启发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怎样珍惜时间。《检阅》通过描写一个残疾孩子如何跟正常孩子一起参加检阅的动人故事,启迪我们怎样尊重一个人的平等权利。《争吵》通过描写一对好朋友发生矛盾又和好如初的故事,启示我们怎样处理朋友间的小摩擦。《绝招》通过描写几个争强好胜的农村孩子,互相“镇住”对方的趣事,告诫人们只有练出有用的本领,才是真正的“绝招”。“语文园地”由“趣味语文”、“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  相似文献   

9.
孙苑  苏红 《山东教育》2011,(4):21-23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编排了《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及语文园地六。网篇课文内容真实感人,寓优秀的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娓娓动听的语言引领学生步入感人至深的“美德百花园”。  相似文献   

10.
期中试之前,我指导学生学习了《必修5》第三单元的作文指导,本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是:学习写得有文采。然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本第一题要求作文,即以“成长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校是上海市重点高中之一,学生素质较好,思维非常活跃。在高一(7)班《中国国民大革命史》(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历史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单元教学结束以后,我按惯例,安排时间给学生,请他们提出本单元学习中的疑问,我来答疑。在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我觉得有两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一是“老师,你认为1924至1927年中国国民大革命谁最受益?”二是“如果你是国民大革命时期1927年7月15日时的一个普通中国人,你支持谁?”第一个问题我没有注意过,而且很重要!我学和教了这么多年都没注意过的重要问题一下子被学生提出来,因此很欣赏。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屋五《父母心》。教材分析:《父母心》是第五单元“快乐读书屋”中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是围绕本单元主题“同情弱者”提供的补充阅读.是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延伸和拓展。故事叙述的是被生活所迫的一对穷困夫妻把孩子送给贵夫人后的三次反悔,最终一个孩子也没舍得送走的故事。文章生动地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深情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相似文献   

14.
按照艺术教材的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在教学《儿童剧场》单元时,我让学生分组表演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之后,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有一支像马良那样神奇的笔,会画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一束鲜花》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与朋友外出度假,途中想起母亲的生日便让花店代送鲜花以示祝贺。正巧遇到一个小男孩,男孩跪在墓碑前为去世的母亲送鲜花的情景,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不禁幡然醒悟,毅然决定亲自给母亲送花。文章语言朴实却感情真挚,情节简单却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懊悔,  相似文献   

16.
胡焕臣 《山东教育》2010,(12):60-60
我经常读《山东教育》,看到其他老师发表的教育故事、教学论文,我常想:“如果我能代表费县小学教师在《山东教育》上发表一篇论文该多光荣啊!”我尝试着写了三篇教育故事,三篇教学论文,满怀希望投往编辑部,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佳音。丈夫说:“你快四十了,一个普通小学教师还想发表论文.别再痴心妄想了。以后你还是好好教你的课吧!”我深知《山东教育》看重的是质量,可望而不可即,是我高攀了。  相似文献   

17.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结构清晰,语言凝练,其中。第3自然段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感人至深,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如何让这个感人的故事走进学生的内心,打动学生的情感呢?起初,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围绕数字展开的。  相似文献   

18.
赵水灵 《科学课》2009,(11):36-38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本单元是该册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单元,二级目标是“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的准备”。本单元围绕“吃”的话题设计了《我们吃什么》、《食物中的营养》、《一次奇妙的旅行》、《祝你胃口好》四个步步深入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9.
《鲸》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结合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以及这篇课文的实际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要求,我在教学时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在2005年第5期的《新作文》上,我们编发了一篇《为分数而活着》的文章,并就“分数”和“成长”这则话题发布了一则“论战启事”。随后,我们便收到许多“论战”的稿件。那一篇篇流淌着真情实感的文章,敦促我们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深深的反思,从而也有了本期的“特别推荐”。关于“分数”与“成长”,我不想做过多的论述,因为在本期的“特别推荐”里,孩子们已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真情表述,这里我只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神童成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