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美国《人类学与教育季刊》1970年至2012年所载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总结出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主题的两大重心变化:从"学科本位"到"问题本位",从"人类学与教育"到"教育人类学"。重视教育人类学研究主题重心的变化是教育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对教育人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合洋尚副教授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中、日、英文),出版专著5部,主要研究景观人类学理论和中国客家文化等现实问题。2013年他首次在日本引进欧美的景观人类学,并且用中国南方的个案对新理论进行了充分阐释。2013年出版的《景观人类学的课题》,在日本是第一次冠以"景观人类学"的第一本专著,同年在日本首次举办了景观人类学研究会。关于中国客家文化研究,他的研究对象除景观和建筑外,还广泛涉及宗亲结构、民间信仰、饮食文化等。近期,作为景观人类学研究的一环,河合洋尚开始关注"饮食景观"(foodscape)研究,而饮食景观研究在日本仍是新兴领域。河合洋尚通过审视景观人类学研究中过度关注的问题,开始创新借用欧美的饮食景观研究,以广州和客家地区的个案探讨新的理论模式,开拓研究味觉与景观之间的关系。2016年12月3~4日,由浙江工商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亚洲食学论坛在日本立命馆大学成功举办,来自18个国家的数百名美食产学研专家学者就食文化进行交流,河合洋尚副教授作了演讲。会议期间,他抽空接受我刊特约编辑林叶新博士的专访。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9,(1):35-41
家乡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特色领域,一直以来,有关家乡人类学研究的争论褒贬不一。本文以巴战龙的家乡人类学著作《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为例,从主客位方法视角和情感对研究的影响两方面,对家乡人类学经常遭受质疑的"价值中立"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对这一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于叶舒宪的大力倡导与实践,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影响日益扩大,进入诸多高校文学院、历史学院、外语学院和文学、民俗学等研究机构,又通过这些机构与部门的研究扩大到整个文学研究领域,使中国文学研究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一个阵容强大、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特色鲜明、具有明确领军人物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新学派。我们吉林师范大学这个中国北疆地区的普通高校,受到叶舒宪及其治学思路的影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是一个个案,但它很真实地表明了文学人类学派对文学研究的重大影响;由我们这个普通高校的变化,文学人类学新学派的学术价值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在CNKI数据库中,以"教育人类学"为关键词搜索,选取1988年至2013年间引用频次最高的前80篇文章进行教育人类学领域的知识图谱研究,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借助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技术手段,得出教育人类学研究趋势的知识图谱的演变,展示了近24年来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以来,日本确立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该战略是基于日本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旅游产业重要作用的体现,也是日本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观光立国行动计划”标志着日本“观光立国”战略步入了正式实施阶段。《推进观光立国基本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日本“观光立国”战略进入了新的阶段。日本的观光立国战略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效,其经验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客家"受到日本学者关注的历史已逾百年,至今仍是日本文化人类学的热门话题。然而,或许是因为人数较少的缘故,客家人移民日本的故事反倒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少之又少。为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尝试以人类学的观点,结合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的结果,将客家人移民日本的历史背景、客家文化在日本的现状做一个大概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类学已成为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学科。人类学对文化的定义包括了人类在精神和物质领域的一切活动,文化是"习得"的,这将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和学习的内涵。人类学普遍使用的以参与式观察为特色的田野研究手段,为我们如何真正理解儿童打开了全新的思路。人类学对儿童预先形成的概念与语言关系的研究成果,无疑地为科学教育中概念的形成和"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特有的视角。人类学对儿童认知的认识,为儿童科学学习的研究,为科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开拓了崭新的途径。特别是,人们一直只是关注移植自然科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于社会科学,现在,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却为科学教育及其研究领域带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通常叫做自然人类学或体质人类学,但这是把人类置于医学研究基础上的称谓。人一生下来,就存在肤色和头发等方面的区别,而这种体质差别,正是自然人类学或体质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文化人类学则与此不同,它是以拥有传统文化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在日本,文化人类学这个名称已经通用,但日本却没有一个与之相应的文化人类学会,有的只是民族学会。日本的民族学会实际上就是文化人类学会。由于体质人类学(自然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是一门视野开阔、研究方法独特的学科,它有着"开放"、"理解"的研究精神和田野工作的真实记录,因而成就了该学科的广博和深邃。教育作为人类生活中共同的行为,一直为人类学的研究所关注,其中对于各民族自身的教育传统的研究十分适合借鉴人类学的研究观和方法论,以革新传统模式,为归属于教育研究中的民族教育研究拓展出新的研究思路、开辟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日本的"中国学"研究,不但是日本现代学术界中最有成就的领域之一,而且对于中日两国在整个世纪内的文学文化交流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其中,日本对于鲁迅的介绍与研究,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与文化意义。本文试从中日文学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对于20世纪的日本"中国学"研究,尤其是日本鲁迅研究独特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作探析。  相似文献   

12.
裕固族教育研究是一个新兴学术领域,虽然历史短暂,但在近10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从"领域构建"的基础工作着眼,对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进行探讨十分必要。从整体来看,以教育过程的参与者为核心研究对象的教育人类学诸学科非常适宜作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实践民族学"是在当代中国背景下,以实践的视角"再写"民族学与人类学,即重新"盘点"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历史与现状、定位与构成、需求及发展趋势,勾勒一个以应用、实践为目标的相对整合的民族学学科体系。民族学、人类学的整合及本土化过程,必须在应用和实践中实现,且打破"田野"框架,超越传统的范畴,拓展学科领域。民族学或人类学是一个包括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来自田野,回到田野;在于实践,源于实践。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代以来日本学术界系统地研究客家民间信仰。本文讨论的是日本学者对客家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及其课题。日本学者对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观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于客家地区从事民间信仰研究的"微观经验主义";二是研究典型客家民间信仰的"宏观实体主义"。本文通过证实这两个研究观点,用人类学的"空间—场所"理论来提出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第三观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交互设计在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思路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交互设计人类学"思想,并运用这一思想在交互设计人类学构建的必要性、构建方法与特点、构建实践研究的三方面进行探讨,将人类、机器和设计三者与时代发展有机结合,以期构建出交互设计人类学研究与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西方旅游人类学发展至今已逾50年,但无论是在人类学领域还是旅游学领域,旅游人类学家都面临身份认同的尴尬与知识信度的危机。在人类学领域,田野调查中的(旅游)人类学家常常被误认为嬉皮士或旅游者,其旅游民族志与旅行游记雌雄莫辨。在旅游学领域,旅游人类学的解释主义理路因缺乏信度而受到实证主义者的诘难。这导致旅游人类学的知识生产陷入步履维艰的认识论困境,(旅游)人类学家既有与旅游者相混淆之虞,又要提防其学术文本沦为文学作品,而且一不小心还会卷进更大范围的质性与量化研究方式之争。表面上,这种困境部分地来自主流人类学的表述"原罪",以及旅游的娱冶性,但本质上却源于特定认识方式关于他者和文化接触的知识信度问题。质性的解释主义范式认识论困境是普遍现象,它在主流人类学表现为反思人类学浪潮,在旅游学表现为对民族志知识与旅游真相之间关系的质疑。因此,对主流人类学而言,现代旅游现象可能是其反思经验与田野调查方法得以应用与深化的实验场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中后期和21世纪初期,学习领域的理论和研究主要由三条线主导:第一条线是对认知发展的研究;第二条线是计算机科学迅速兴起并推动和促进了对认知科学跨学科领域的研究;第三条线是对认知人类学领域的研究将认知从狭隘的范围拓展到整个人类社会领域。正是学习领域研究理论的不断发展与丰富推动着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类型"是民俗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围绕着"类型"的争论贯穿于整个民俗学的历史之中。从静态的"类型"研究转向动态的"类型的互文性"研究,不仅是新世纪国际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也是民俗学与文学、历史学、语言人类学等学科建立对话关系的新基础。  相似文献   

19.
网络田野考察——网络传播学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网络传播研究存在方法单一的问题.我们需要引进网络田野考察的方法进行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田野考察是一种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但人类学学者已经将此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分支--"网络人类学",这和网络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发生了交叉.因此,网络传播学今后可以利用网络田野考察的方法关注网络舆论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整个现代新诗研究界出现了一个趋 势:越来越多的人从诗的外部入手,探询新诗所包 含的诸如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 面的意义。这对于拓展新诗的研究领域无疑起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这样的研究也给人一个错 觉,仿佛文学研究和其他的人类学等的研究没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