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饥饿的浪潮》是印度小说家阿米塔夫·高什的代表作。本文试图通过小说中人类、自然、科技之间的关系去剖析该作中的生态话语构建。高什理性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冲突融合,并对科技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展开辩证讨论。高什认为人类的欲望是生态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欲望度的正确把握有利于调整人类对待自然及科技的态度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跨学科写作、人际关系的异化、科技与自然的对立与融合、虚拟与真实的对比等写作技巧和思想的分析,说明后人类主义叙事对建构《冲破黑暗》这部小说的主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表现出鲍尔斯竭力冲破科技崇拜的牢笼束缚,渴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思想,进而阐明后人类社会中,人类唯有回归自然与本真,超越科技与理性,才能摆脱机器文明的枷锁,净化人类的灵魂,恢复人类的精神乐园,实现人与自然和其他非人类物种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南非作家J.M.库切将小说《耻》置于后殖民和全球化语境下,通过小说中描写的土地、女性遭强暴事件和动物问题体现了殖民主义与生态毁坏的共谋关系。本文从后殖民生态批评视阈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所展现的人类对土地的争夺、男性对女性的征服及暴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虐杀,展示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环境、女性问题及动物问题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4.
万涛  宋婉璐 《海外英语》2011,(13):257-258,288
小说《飘》不仅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戕害,同时蕴含着人与自然的融合。该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批判人类中心论和欲望动力论,旨在揭示小说中的反生态行为,唤起人类的生态意识;剖析生态美学中蕴含的生态整体主义,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郭琦 《海外英语》2011,(1):200-201,203
长篇小说《时震》发表于1997年,曾一度是美国后现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封笔之作。该小说不仅是冯内古特后现代小说写作风格的一贯传承,更以其深刻隐秘的思想成为著者的一部世纪末"政治预言"。该文作者就小说中所出现的"科技"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着小说中科技的社会功能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探究了科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结果的存在意义及对人类本性等方面的反作用。同时通过对小说中关键因素进行的关系构建试图探究出小说家冯内古特对人类社会最终出路,做出理性或非理性的抉择,并通过分析小说中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悲观中透着希望"的预见也可揭示出作品中暗含着的深刻主题及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人文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6.
《猫的摇篮》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与智慧的后现代作品,所受赞誉颇高。在这本书中,杰出的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尼格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地球毁灭、世界末日的悲惨图景。此文将以生态批评的视角,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方面来分析作品,以此揭示自然与人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通过展现科技滥用的危害,人类的异化以及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小说呼吁人们更多的尊重爱护自然,同时关注我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者认为海明威小说中的生态主题是复杂的,他们批评了小说对狩猎、捕鱼等行为的反生态描写,赞美了小说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意识。但是这些小说主人公生活的背景并非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他们的生存依然非常艰难。他们与大自然的搏斗是为了当前生存的需要,生态批评者着眼未来,是为了人类将来的需要,二者都以人类的需求为中心。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并非源自其生态意识的觉醒,而生态批评者在尊重生命的同时,有着生态中心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D·H·劳伦斯小说《虹》中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认为小说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父权制统治对自然与女性的迫害,呼吁消除文明与自然及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体现了其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指出在探索人类自然、男女两性的关系方面,劳伦斯的思想与20世纪末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相契合,研究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2010年的新作《日光》从新千年的环保危机出发,用冷静幽默的笔调描写了新世纪严峻的生态问题和复杂的两性关系。试图通过分析文中男性叙事话语下沉默隐忍的女性形象,表现"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制;通过梳理小说的叙事线索解读女性以及男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反思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反映作者对女性解放和环保运动的支持。发展科技不能根除生态问题,唯有平等的两性关系才能最终拯救人类和生态。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文学女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秉承了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自然、人类生态环境的极大关注,并成为她小说一以贯之的主题。通过分析阿特伍德早期、中期及近些年的6部长篇小说,挖掘阿特伍德的自然写作,解读小说的生态主题,阐释文本中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人类与环境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生态批评的一个分支,精神生态批评关注的是人自身“内在自然”的平衡,即人的精神生态的平衡。谭恩关是当今世界文坛最受欢迎的女性作家之一,《接骨师之女》是她创作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北京郊区一个制墨世家的兴衰、北京人骨的挖掘、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接骨师家族的三代女性跌宕起伏的命运。文章从小说中三位女性对爱和自我身份的困惑入手,探析小说中的精神生态思想,以期加深对精神生态批评及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从“美是整生”的生态美学理论视角对劳伦斯的小说《袋鼠》进行探析.《袋鼠》记录了其旅居澳大利亚时期的心路历程,小说对澳大利亚美丽而原始的自然生态、动荡纷争的社会生态和漠然、从众与迷惘的精神生态的真实书写,体现了劳伦斯对生态文明社会的探索与反思;揭示了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应该是自然生态美丽、社会生态和谐、精神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整生之美的“生态大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苔丝》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当时英国工业文明入侵农村,社会的变革摧毁了人们和谐的生存状态,对个体的生活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苔丝》的命运悲剧为线索,从精神生态批评的角度具体分析了造成苔丝精神生态危机的原因,对苔丝所代表的社会底层穷苦人民在社会的变革中面临的共同的精神生态危机进行了披露。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福克纳的经典小说《熊》,故事中的老熊是森林之神,它和山姆都是荒野的守护者,他们的荒野精神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原始关系,这深深地影响着主人公艾萨克的成长,他们的死亡却又折射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强取豪夺,同时也控诉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是造成自然毁灭的罪恶根源。主人公最后对荒野之路的选择是福克纳对生态危机和人类残暴行为的反思,更是对建立新的生态伦理秩序以及应对生态危机的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15.
库切的生态书写氤氲于其后殖民创作之中,生态主题与后殖民主题在其作品中相互交融,具有典型的后殖民生态书写特色。以往的评论主要从后殖民理论视阈来分析库切的文学创作,而对其作品中丰富的后殖民生态书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是展示库切后殖民生态关注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库切的后殖民生态书写绝非空洞地赞美大自然或将其浪漫化,而是与残酷的种族殖民战争及种族殖民统治相关联,具有明显的伦理政治倾向。通过探究《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所蕴含的后殖民生态关注,我们能够窥见库切尊重一切生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容及反对一切霸权的后殖民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6.
王旭烽的小说创作,总体来说属于乡土文学的范畴,取得的成就也令人瞩目.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一特征也使其成为了典型的生态写作者,不仅在自然生态写作上有一般作家无法比拟的积累,也在社会生态写作上有着十分成功的实践.并且,她的生态小说的写作,能够表现出以探讨人的精神状态为基础的文化生态的指向,展现出了较为全面、科学而又自成一体、别具一家的小说创作艺术风格和小说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7.
有关天气预测的尔比是尔比中出现最早且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类。该类尔比是凉山彝族在对大自然的不断适应中,对气候变化规律长期观测,总结形成的地方性知识,具有预测天气、灾害预警,并指导彝人因时因地开展生产等功能。用结构人类学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对气象尔比的结构进行分析,其表层结构是具有强烈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形式,深层结构则对应了彝族天人和谐的自然伦理和日常生活中遵循的道德伦理。对于气象尔比的研究与利用,将会保护彝族的口传文化,并促进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分析灾害的特征及类型,可以发现,所有灾害的背后均有人为的因素。因而,提升人类自身应对灾害的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灾害教育学,就是要以人类的立场,关注人类的教育怎么应对自然的、人类自身的各种各样的灾害,从根本上反思和解决人类在发展观、价值定位、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路径选择上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安徽是清代水灾的重灾区之一,清代安徽的水灾频发周期大为缩短。而其在全省范围的分布也是极广的,大水过后必有大疫,水灾给清代安徽造成极严重的后果。本文试图分析清代安徽水灾的基本情况,概括其分布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20.
黑死病与文艺复兴都是14世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们都对欧洲历史发展轨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往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历史关联重视程度不足,对黑死病研究多集中于它对中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方面,而对黑死病对欧洲文化转型方面的影响比较漠视.黑死病这场席卷了整个中世纪欧洲恐怖的生态灾难,在造成社会财富和人口巨大毁灭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解放运动的文艺复兴,正是在黑死病后加快了发展步伐,蔚然成为一股新的历史潮流,奏响了欧洲近代化转型的前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