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训练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下面,就有关低年级学生的节奏训练,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一、节奏训练形象化、生活化由于低年级学生接受知识有限,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形象思维比较敏捷。在节奏训练时,我首先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熟悉的节奏。让他们模仿小狗叫的声音,又用节奏的形式把它们写到黑板上。比如:  相似文献   

2.
王玉群 《教师》2014,(34):92-92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节奏训练是课堂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学生潜在的节奏感,让他们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康丽 《成才之路》2010,(15):33-3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应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重视听力节奏训练,进行语言节奏训练,强化动作节奏训练,加强节拍感的训练,用乐器训练节奏。  相似文献   

4.
节奏作为音乐中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性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对音乐节奏的重视,合理设置各种节奏训练方式与手段,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音乐乐感,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对此,文章主要对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节奏训练方式的分析,希望可以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节奏是音乐中重要的表现要素。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也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多年来,我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节奏教学的探索,以下谈谈我的教学体会。一、结合想象,感知节奏音乐是听觉艺术,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孩子们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嘀哒嘀哒;汽车鸣笛:嘀嘀嘀嘀。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走路时不同的节奏。因此,我先通过聆听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的想象,最后予以模仿。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6.
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可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本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从培养节奏意识入手,强化节奏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通过语言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语言是音乐之根”。音乐节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人类语言和生活节奏。在教学中应注重把语言节奏练习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的启蒙,让小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语言出发,感受和掌握节奏,使之逐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例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好:“同学们好!…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十分浓厚。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节奏练习中,应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掘生活情境中的节奏,利用音乐游戏、律动、童谣等形式将节奏练习融入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感知体验和表现节奏,增添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能动性,探索出音乐节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视唱能力,为其终身学习音乐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节奏感的培养是学生音乐启蒙中的重要环节。为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巧妙运用"声势"训练、体态律动训练并拓展发散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获得对节奏的独特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感知音乐、欣赏音乐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从而增强音乐素养和才能。一、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计简短而不同的音乐旋律短句代替口头指令,如“请起立”、“请坐下”、“准备活动”、“放松练习”等,用以调节课堂节奏,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活动。要熟悉这些短小而旋律各异的“指令”,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会“不出岔”。…  相似文献   

10.
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强化音乐技能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强调:“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无论是直接的音乐表现—— —歌唱、演奏及游戏,还是间接的音乐表现———音乐欣赏及音乐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都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所有的教学内容无一不是通过实践活动来体现的。”在音乐教学中有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尤其是技巧技能的训练,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领悟。音乐教师要设计出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问,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活…  相似文献   

11.
节奏作为音乐的源泉,每一首乐曲都显示出应有的价值,在音乐教育中显得十分重要,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给予足够重视,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充分体会音乐节奏带来的独特感受,文章对如何实践和完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训练进行措施总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标内容的不断更新,中学音乐的教学要求学生要掌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都有了新增长和变化。节奏是学习音乐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所以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笔者就在本文中就节奏训练在中学音乐教学法中的应用展开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探讨。希望对中学音乐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理念之一。这种教育理念不止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也广泛应用于其他教育领域,其最大特点是注重儿童内心世界和潜能的发展,使儿童能够放松。奥尔夫音乐节奏训练已成为幼儿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其通过多种艺术方法和独特的教育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适应幼儿的学习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活动学习乐趣,让幼儿在意识中和情感上认可教学活动,并真正参与进来,真正做到教与学的融合。本文就奥尔夫音乐节奏训练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实践展开了分析,希望会对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就好比是音乐的"心脏",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节奏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让学生对节奏的训练感兴趣,就需要我们化抽象为形象,寓教于乐,增强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学科越来越被重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节奏训练,努力挖掘教材中关于节奏训练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节奏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高。  相似文献   

16.
邓海红 《成才之路》2011,(36):96-I0021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准确地表现节奏,这对推动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有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7.
王佳怡 《教师博览》2022,(33):79-80
众所周知,音乐是由节奏、旋律与和声三大主要元素构成的,其中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骨架。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有效的节奏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并准确地把握音乐节奏,还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行之有效的节奏训练使学生逐步发现音乐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萌 《学苑教育》2019,(8):86-86
新课改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活力。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节奏积极作用,广泛开展节奏训练活动,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参与到节奏训练中,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受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讨。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大胆创新尝试,改变陈旧的训练形式,从微观视角切入,丰富音乐节奏训练形式,为高效课堂的生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仅靠单纯的聆听音乐作品是不够的 ,必须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设计多种音乐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动”中参与音乐、感知音乐、体验音乐、鉴赏音乐。通过学生的“动”———动口、动脑、动手 ,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 ,理解音乐 ,从而获得审美满足 ,得到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去玩、去实践!在玩中感受音乐,对音乐有所感悟,让学生乐学、爱学.音乐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去感知音乐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艺术殿堂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