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协商式和谐师生关系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不同,它强调师生间的对等关系,师生之间在课堂中的协商过程就是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师生协商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融洽气氛.  相似文献   

2.
赵娟 《辽宁教育》2001,(2):58-59
新型师生关系,相对于传统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建立起的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关系.这种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师关系既可以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作关系表现出来,又可以通过“教师长“和“学生幼“的伦理关系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师生间以情感为基础的心理关系表现出来.但如果从师生交往的场所和时间上看,课堂教学则是建立和展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平等、合作和和谐呢?……  相似文献   

3.
赵娟 《辽宁教育》2001,(1):58-59
新型师生关系,相对于传统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建立起的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关系.这种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师关系既可以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作关系表现出来,又可以通过“教师长“和“学生幼“的伦理关系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师生间以情感为基础的心理关系表现出来.但如果从师生交往的场所和时间上看,课堂教学则是建立和展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平等、合作和和谐呢?……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塑造者。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依靠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改革随之而来,打造新课改下的和谐课堂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打造和谐历史课堂的前提,课堂教学的空间充满着无形的但又是最敏感的人为因素,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师生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师生和谐是打造和谐历史课堂的关键.打造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师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赵娟 《辽宁教育》2001,(Z1):58-59
新型师生关系,相对 于传统师生关系,是指教 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 发展为目的建立起的以 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 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 关系。这种以平等、合作、 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师关 系既可以通过“教师教” 和“学生学”的工作关系 表现出来,又可以通过 “教师长”和“学生幼”的 伦理关系表现出来,还可 以通过师生间以情感为 基础的心理关系表现出 来。但如果从师生交往的 场所和时间上看,课堂教 学则是建立和展示新型 师生关系的“主阵地”。那 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 现平等、合作和和谐呢? 平等是指教师和学 生之间虽有长幼…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能够展开交流,通过交流,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指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双方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合作的关系。只有在这样一种师生关系中,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的需要,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主体的自由,从而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我们教育教学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以爱赢得爱爱是教育工作的前提,有了爱,才能有信任和理解,才能达到和谐的境界。教师不但要爱学…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特点及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发展的完美阶段,这种和谐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相互作用达到协调的、满意的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师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是值得重视的教育力量。高品质的师生关系以和谐为总体特征,以师生之间较充分的沟通和了解为前提,以学生尊重和信从教师为表征。师生关系隔膜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存在问题。师生关系的改善,要求以全^理念纠正知识化教育的偏失,以综合素质测评淡化分数较量,加大班级规模控制,提高师生交往频率,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同...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教育观和追求升学率等因素的负面影响,导致师生交往的内容窄化,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不高,以及师生双方的认识差距悬殊。研究并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应该全面地认识师生关系,提高与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建构以“和谐”为准则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行为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心理学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 ,才能很好地发挥心理学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 ,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心理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观、新的教学质量观、现代学生观、现代教师观、新型师生观等。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新型师生关系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上施下效"的关系逐步演变为一种复杂的新型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构建一种和谐的关系,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和谐而亲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完全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求得新的发展;意味着教学的过程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教师在教,同时也在学;学生在学,同时也在教。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教学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过程;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人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师生的差异性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协作的必然性,决定了教学活动是具有交往性的。师生在教学交往中不仅形成了工作关系,还形成了伦理关系。文章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调整师生伦理关系方式的一般原则,寻求教学伦理生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就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这种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英语教学的理念逐渐从单纯地关注师生的双向关系向多向互动活动转变,以利用身边的各种有利因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促进英语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多向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人机互动。这些多向互动关系可以促使英语教学方式的改变,为英语教学打开新的篇章。多向互动活动的实施对英语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魏戈  阎亚军 《中学教育》2010,(7):56-59,64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具生命性的个体,教师角色的定位对师生关系的维系和教学秩序的稳定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单一、片面、静态的教师角色常导致师生关系僵硬,影响学生发展。对此,在生命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厘定生命化教师角色的内涵,对其进行了多维度重构,认为教师应成为学生生命的守护者、学习的引导者以及人生发展的影响者。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及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民主的师生关系。而这样的民主概念有其教育领域中独特的内涵,只有真正认识到其本质,才能在实践生活中找到正确的途径实现师生间的民主。对话式的合作关系注重的就是交流双方的平等,互相尊重。师生之间实现了对话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也就会生成。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的状况如何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朋友”,要尊重理解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努力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宽松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是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生命影响,首先要有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基础。"让学生走进老师的世界",我们通过开设心理校本课程的尝试,给师生交往、改善师生关系提供了另一种模式。该模式建立了师生对话机制,培养了学生的移情能力,也为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打造了和谐健康的心理平台。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study reports on how student teachers learn in the workplace. Data from 10 student teachers were collected by means of digital log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By reconstructing data into stories and unravelling these stories,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each student teacher was dominated by one specific theme, such as student-centred teaching or creating a positive learning climate. These themes could be typified a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mes, because all appeared to be both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Five student teachers experienced their workplace learning process as continuous: they integrated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s relatively easily into their personal conceptual framework. The other five experienced their workplace learning process as discontinuous: they experienced tensions caused by frictions between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aspects of becoming a teacher. Both types of learning can stimulate and hinder stud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reconstructing data into stories and unravelling these stories i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understanding student teacher workplace learning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aspects of becoming a teac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