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在德育过程中,不同的"话语模式"作为"隐喻"有助于很好地理解不同的德育范式。德育学有三大基本范式:一是崇尚道德绝对主义的"规范德育论","听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进行"价值灌输",教会学生"服从";二是崇尚道德相对主义的"理性德育论","说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秉持"价值中立",教会学生"选择";三是崇尚道德"重叠共识"的"交往德育论","对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进行"价值介入",教会学生"协商"。  相似文献   

2.
芮彭年 《上海教育》2010,(23):59-59
一教书育人,教什么书、育怎样的人,是教师,也是一切关心教育的人都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立足于德育这一内容,我认为《上海规划纲要》德育部分从公开征求意见稿到最后发布的正式文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步。关注德育要尊重规律、整体构架。我们常说德育要"树魂立根",这"根"和"魂"就应该是底线、底气、底蕴,就是要让学生懂得,  相似文献   

3.
张继成 《教师》2011,(22):10-11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提升德育渗透力,增强德育的有效性,是每位学科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是提升渗透力,增强德育有效性的主要手段。本文从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校本课程资源、社区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途径入手并强调教师在这一过程应做到"敏、勤、恒、导",从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提升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德育渗透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根本",现代教育的总目标就是要培育社会所需的"真人"。因此,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教师的言传身教。(2)社会即学校。整个的社会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3)教学做合一,要以"做"为核心,加强实践。总之,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要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和贯彻孔子和陶行知两位先生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5.
叶飞 《教育导刊》2011,(7):15-17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语境下,学科教师的教育使命往往被片面地圈定在"教知识",培养"知识人"上。这种观念使得学科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偏向于知识主义、专门主义、价值中立主义的立场,回避品德教育责任,忽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使命。但是,作为健全人格的培育者,学科教师事实上肩负着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双重使命。学科教师需要自觉地履行这双重的使命,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积极投入到德育工作当中,从"德育忽视"走向"德育自觉"。  相似文献   

6.
杜晓华 《甘肃教育》2011,(22):24-24
把德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对接,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德育重在"育德",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其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要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学校要在教育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及成果转化上实现高度统一,取得"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7.
身教是德育的基本方式方法之一,简而言之,就是要求教师在德育中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然而现今我国德育主流仍是"美育袋"式的"传统道德教育",再加上教师自身师德建设以及育德素质不够,教师在现存制度下失去应有的专业自由,如此种种,身教势必难以健康运行。探讨和研究"身教"在德育中的缺失现象及其成因对于寻求正确的德育方法与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然后再教给他们知识。所以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而且也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我始终觉得既要"会学习",也要"会做人"。所以我在平时上课时注重知识与德育的教育,不仅培养学生上机操作能力,还时常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比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度责任感,激发他们爱国成才的激情。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平时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初中阶段是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重要任务,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十分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发出了新的召唤。怎样使我们的德育获得其应该拥有的魅力呢?德育的前路在哪里呢?学校道德教育的重点从重"教"转向重"学",这一路径转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本期话题】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德育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必修课",只有这样,身为一名教师才无愧于"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近年来,我省接连出台多种举措,  相似文献   

12.
钱玉博 《考试周刊》2012,(21):27-2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升学生德育的重任,有着净化中学生心灵,塑造美德的教化作用。我国许多教育家早就指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人做人",并且他们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传授知识能力与进行德育渗透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材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理想,要真正作为"客观的事实"存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交往,对话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德育教学应走出"独白",走向"对话",走进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14.
刘丽梅 《广西教育》2014,(21):90-90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点明了"德"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优良品质的形成期和塑造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除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育人典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选好教学德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5.
盛伟华 《中国德育》2014,(17):71-74
近两年来,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提出"主题教育"概念,确立"德育是影响"的实施理念,要求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主题思考",在研究学生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主题,力做有思考的德育。其与一般的德育活动不同,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思考系统的主题德育活动应该是德育工作者施加教育的载体,应该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与实践性,因此,主题教育的推出,必须基于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生活即是学,学即是生活",这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实现。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动态进行的,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生活德育的理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德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德育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是"人",而人的思想行为形成与发展变化的规律受到人性这一深层因素的根本性制约。大学生德育工作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须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高校应该正视学生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性价值追求,着眼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践途径,更好地担负起"育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德育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德育只有揭示"人"的本质,认清"人"的存在形态,通过"人",以"人"的方式,使学生成为"人",才能破解内在矛盾,完成自己的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07年第2期对长兴中学"德育导师制"作了题为"把德育做到学生的心里去"的专题报道,对"德育导师制"的涵义、操作策略及成效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时隔三年,随着"德育导师制"实践的日渐成熟,人们对"德育导师制"作用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教育实践要持久有效,理性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对"德育导师制"成效动因的分析,是一种"回头看",更是为了"向前走"。  相似文献   

20.
"文以载道",语文教师要在备课中挖掘教材,了解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育人点,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战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