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来新夏先生新著《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以下简称《知见录》),是一部查找近三百年来我国历史人物资料的重要工具书,凡六卷五十余万言.前五卷是书录,依时间顺序次第:卷一,明清之际人物;卷二,顺治、康熙、雍正时期人物;卷三,乾隆时期人物;卷四,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时期人物;卷五,生于清而卒于辛亥以后人物;卷六为附录,包括《知而未见录》和两种索引.书前有序言、凡例,介绍了清人年谱总的情况、年谱的史料价值和编纂体例.《知见录》共著录年谱800余种,约1,200余卷,简介谱主684人.  相似文献   

2.
《春明退朝录》是北宋宋敏求所著的一部史料性笔记小说,书中史料来源多样,有亲历亲闻、街谈巷语和征引正史。内容涉猎广泛,包含了朝政掌故、典章制度、诗文评述和玄怪逸事。《春明退朝录》的部分条目或可增补史缺,或可参校正史,赋予了《春明退朝录》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于1927年完成的《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一文是我国北方民族史研究领域的一篇重要作品。然而该文提出的"金熙宗时期蒙金之间无大战事"及"《行程录》《征蒙记》其书其事皆伪"两个结论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行程录》及《征蒙记》二书绝不可等同而论。将《行程录》佚文与相关金朝史料、域外文献进行比对后,发现它们所记载的许多关键信息均可相互印证。据此可以断定,《行程录》绝不是一部伪书,它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中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句,历来不少注本都未详为解释,解释得较为详细的本子,如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第一册:“君既”句:既然蒙你永远记得我。见,蒙、被。录:记得。北京大学《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君既”二句:“见”,蒙、被;“录”作“记”解。此二句言“既然蒙你永远记着我,过不多久就希望你来接我”。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也注释得很笼统:“既然蒙你记着我。录,记。”  相似文献   

5.
《光绪朝东华录》系清朝人朱寿朋主编①,1909年出版,全书二百二十卷,四百余万字。自出版至今,受到了史学者们的广泛重视,成为研究晚清历史的基本史料,但其史料价值却少有人专门论及②。本文从光绪九年六月和光绪十年三月《光绪朝东华录》与《清实录》的记载比较...  相似文献   

6.
《宋史》卷四四六《忠义一·孙益传》的"孙益"与卷四四七《忠义二·徐徽言传附孙昂》中所提及的"孙翊"实为一人。揆诸史料,凡以朱弁所作《奏状》或《忠义录》为史源的史料皆作"孙益"。而以《封氏纪年》、《金虏节要》等史料为史源者皆作"孙翊",且以杨存中《奏状》为史源的史料亦作"孙翊"。本文综合原始史料和逻辑关系,从史源的角度,厘清讹误,认为当以作"孙翊"者为正。  相似文献   

7.
邓元志 《学语文》2003,(5):37-37
汉乐府民歌《焦仲卿妻》 :“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王莹《中国文学作品选》 :“见 ,蒙。录 ,记 ,挂念。这句和下句说 ,既然蒙你记着我 ,希望你不久以后来接回去。”(上册151页)安徽大学等十三所高校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君既若见录 ,既然蒙你永远记得我。见 ,被。录 ,收录 ,引申为纪念。”(上册221页)把“君既若见录”释为“既然蒙你记着我”或“既然蒙你永远记得我”看似说得过去 ,实则无法坐实。“若”字何解?“我”从何来?释“见”为敬词“蒙”或为介词“被” ,均不当 ;释“录”为“收录 ,引申为纪念” ,也不妥当。先说“…  相似文献   

8.
熊克《中兴小历》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编撰的重要参考史料之一,今存《要录》中称引者近五百处,考察其所引《小历》性质,不仅有利于了解《要录》自注引书情况,史料选择、编撰过程,也有助于对《要录》注文乃至《要录》本身的校勘。通过考察今存《皇朝中兴纪事本末》与《中兴小历》的关系,比勘两书与《要录》的文字异同,以及检核南宋史料对《中兴小历》的征引情况,可以大致认为,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引“熊克《小历》”,应当是今存《皇朝中兴纪事本末》而非今本《中兴小历》。  相似文献   

9.
<正>年初,我去湖南卫视录了一期《非常靠谱》,汪涵主持,节目做得雅俗共赏,妙趣横生,虽然是午夜档,收视率不太风光,但仍是评价很好的节目。我去的那天,节目环节设置得比较丰富,除了4位常设嘉宾外,每个环节都会根据内容的推进请一些其他相关的讲述嘉宾或表演嘉宾。一个下午一连录了两场,第二场将近尾声的时候,请上来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是四川一个专门搜集稀奇姓氏并编纂成册的人,带着他厚厚的两部作品上台  相似文献   

10.
古代小说序跋,是由小说作或与作、作品有密切关系的人所撰写的,也还有的是后代的人研究或梓行作品时所撰的,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小说史料。若从小说编撰史和小说出版史的角度来看,这些序跋字又是最鲜活、最可信,也是最重要的编辑出版史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编辑出版史是很有价值的。本从古代小说的笔记、话本、章回、总集四类中,选录若干简短的序跋,节录篇幅较长序跋中的相关字,以期窥斑而见豹,了解古代小说序跋中所蕴藏的丰厚出版史资料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送穷"的习俗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消失了,但仍有少数地区还保留着。探讨豫北"送穷"的由来及在传承过程中时间的变化,从"送穷"的仪式入手,分析豫北地区安阳"送穷"日期的演变,可以得出豫北安阳等地区的正月初五晚上送穷习俗,实质上是古祭祀的一种延续。这一习俗在豫北及其他地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民众心理,即强烈的脱贫意识。  相似文献   

12.
宋朝时期,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及附近地区的羌族称之为“威州蛮”和“茂州蛮”。为了加强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宋朝在威州和茂州地区设置羁縻州,加强羁縻统治;树其酋长,使自镇抚;北宋中期以后还在威州和茂州羌族地区进行开拓。与此同时还设置砦堡和驻守义军土兵,加强军事控制。  相似文献   

13.
北宋名将高琼在宋初统一南北的征战中立下不小功勋,尤其在宋辽澶渊之役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促成真宗渡河亲临澶州前线,稳定战局,签订澶渊之盟,开启宋辽百年和平的局面。他为人正直,忠诚坦荡,为政无私,豪侠仗义,在朝廷享有很高威望,并甚得皇上恩宠,在宋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周初重要的封国之一,宋国却逐步走向衰弱,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来说,宋国地处中原,强邻环绕,无险可守,频仍的战争等给宋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从主观方面来说,宋国执政者不思改革、因循守旧,则是致使国家发展缓慢的极其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宋王朝在建立之时,整个社会已完全陷入严重的伦理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之中。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切促使宋代在强调礼治思想的同时,大力加强法治思想。并最终促成了宋代礼法思想的合流。  相似文献   

16.
宋代推行右文政策,极为重视馆阁藏书的建设。著名的崇文院、秘书省既是政府藏书中心,又是政府藏书整理中心。本文概述了馆阁藏书的校勘、编目、刊印和典藏三项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从新发掘出来的史料论证,宋代新化奉家峒的奉姓"蛮猺",是现今新化县奉家山奉姓家族和隆回县虎形山奉姓花瑶的族源.现今新化县奉家山奉姓家族的本来族属应为瑶族.瑶族在梅山文化的多元构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以太学三舍为主的学校选官方式在北宋时期曾一度完全取代了科举取士,这在我中选官制度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学校考选法要求学业道德并重,有利于统一士人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亦有利于其更好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的地理背景是一个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由《金瓶梅》以宋写明这一特点可以看出。《金瓶梅》原著部分所写的东平府清河县是以北宋京东西路东平府须城县为原型的。这一县城乃是路(省)级中心城市,它相当于明代山东省省会济南府历城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金瓶梅》的描写对象、文本矛盾、全书构成。  相似文献   

20.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郡”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郡。《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郡”,州下所附的郡名,与地理无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郡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郡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郡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