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白国龙  高磊 《报刊之友》2013,(9):142-143
陕西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经过在影视剧中运用这种跨文化传播方式,其文化意义与其本土文化场域内的意义不同。笔者从本文化视域与他者角度来看跨文化传播中陕西方言的意义变迁,认为,当前影视剧中陕西方言所建构的文化更多满足的是“他者”的文化想象,而陕西方言本身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文化解释,在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中产生了意义缺损和变化,发生了为塑造文化地理拟态环境,增加生活气息,作为幽默元素充当审丑对象的功能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陕西方言在电视媒体的大环境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存在着小品、译制片、天气预报、新闻、碎戏、影视剧等多种形式,探其原因,与电视媒体的多元化发展、陕西方言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地域文化认同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幽岚 《陕西档案》2009,(2):55-56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祖”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窥视到古老的华厦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天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4.
姜楠 《今传媒》2010,(12):101-1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认同的符号系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地方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咬字器官受传统发音习惯的影响,成为方言区人们学习、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一个障碍。本文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声部位和方法入手,以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的单音节字词为例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两种语音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5.
张明  李星星 《今传媒》2015,(4):38-41
方言类节目是电台电视台主动适应市场化的产物之一.陕西语言类节目的兴盛在满足受众精神需求的同时,问题和缺点也值得重视.文章经过数据分析和调查剖析,从四个方面着手,逐步解决节目粗糙、品位不高等问题.文章大量应用实例解析,让读者对陕西广播电视台在市场化竞争中不断进取、不断创新,赢得收听市场的做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2004年7月18日,西安电视台打造出陕西地区第一档电视方言剧节目--《狼人虎剧》。初次登台亮相,就一举创下了5.6%的当日陕西地区最高收视率。三年下来,《狼人虎剧》一直稳定保持在收视率3%以上,在陕西地区电视栏目收视率排行榜中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陕西关中方言在电影电视剧中出现的频率逐年增高,正形成一种流行,而且这种流行还在进一步扩大和蔓延.流行本身即为一种传播现象,本文就尝试从传播学角度对该流行形成和普及的原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孙米密 《今传媒》2012,(6):91-94
"大嘴咥西安"这一方言电视节目深受西安群众的欢迎。以方言为电视语言对白,宣传、介绍了陕菜、西安小吃以至陕西地方饮食烹饪文化,显示了方言电视节目贴近地域观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传承着陕西这块地方"雅言"中的文化源流,同时也彰显着方言电视节目的固有价值。但是现在方言电视节目的播出有诸多限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西安虎家>、<武林外传>、<高兴>等陕西方言影视作品的热播,陕西方言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化传播现象,并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在我国众多方言中,陕西方言以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而独具特色.通过研究影视作品中的陕西方言,我们既能窥视到古老华夏文明的发展轨迹,又能领略到亲切而又纯朴的三秦大地上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0.
季兴帅 《青年记者》2009,(16):38-39
近年来,方言成为影视对话语言的重要构成元素,诸多影视名著大量运用方言复现原生态。《疯狂的石头》里郭涛的重庆话、《有话好好说》里姜文的北京话、《没事偷着乐》里冯巩的天津话、《疯狂的赛车》里黄渤的青岛话,来自四面八方的方言在大银幕上营造了听觉乐趣。  相似文献   

11.
在方言渐进消亡的背景下,方言的活态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是方言活态传承的积极实践.电视方言节目是大众语言生活现实的反映,也在积极建构方言传承的动态文化场.电视方言节目赋予方言社会地位、构建方言的社会示范、激发民众的方言保护意识、构建多语言的媒介空间,是方言的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方言电视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态,迅速在全国升温.各级电视台纷纷办起了各种类型的方言电视节目,打开电视机,四川话、湖北话、湖南话、陕西话、浙江话、广东话等方言节目比比皆是,收视率一路走高,各地方台甚至把方言电视节目作为提升收视率的法宝.  相似文献   

13.
张雯 《新闻世界》2012,(5):65-66
近年来,影视作品中大量使用方言成为新的艺术现象,而方言作为语言的独特表现形式也为影视艺术形式的传播开拓了新的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14.
唐艺倩 《兰台世界》2019,(12):51-54
方言是我国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文化日渐衰弱。为了保护方言的多样性,传承地方文化,方言建档工作刻不容缓。文章首先阐述我国方言建档工作的发展现状,然后从各角度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又进一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方言建档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加快方言建档步伐,从而推进方言文化的传承和社会共同记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陈稚瑶 《出版参考》2021,(11):71-73
地方方言的词汇系统中,存在大量来自普通话的词语,它们在形、义上与普通话相同,仅在读音上有所区别——这类词即"对音词".方言词典如果只收录地方特色词汇而不收对音词,可能影响词汇的系统性;而如果收录大量与普通话释义一致的对音词,又可能造成内容的冗余.本文以《闽南方言大词典》为例,探讨方言词典是否应该收录对音词、如何处理对音词以及辞书数字化背景下方言词典对音词收录的新的考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都市碎戏》是2005年5月1日开始登陆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的一档方言栏目剧,每晚22:15播出,时长30分钟,每天晚上呈现给观众不同的平民生活故事。该栏目剧定位为以陕西方言为基本表现形态,用艺术再现的手法反映真实、平民、符合生活逻辑的故事,开播后迅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获得了本土观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大众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为方言电影准备好了大量受众。作为电影元素探索的一种途径,方言电影应依托地域文化并超越地域文化,正确把握受众对方言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走精品化的道路,拍摄出高质量的电影作品。  相似文献   

18.
石绍军 《今传媒》2011,(5):151-152
方言节目的兴起对方言文化来讲意义重大。方言节目文化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方言文化的再次回归;唤醒人们对方言文化传承方面作用的认识及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方言文化重新定位;促进了方言文化的百花齐放环境形成;有利于政府对方言文化政策的调整。方言节目的消极意义,首先方言节目消解了新闻媒体的示范性;其次容易造成狭隘的地域文化影响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石绍军 《报刊之友》2011,(5):151-152
方言节目的兴起对方言文化来讲意义重大。方言节目文化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方言文化的再次回归;唤醒人们对方言文化传承方面作用的认识及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方言文化重新定位;促进了方言文化的百花齐放环境形成;有利于政府对方言文化政策的调整。方言节目的消极意义,首先方言节目消解了新闻媒体的示范性;其次容易造成狭隘的地域文化影响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方言影视剧产生与发展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媒体竞争格局下,方言影视剧的繁荣有其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特别是方言文化的丰富多样性、电视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以及受众心理的多元文化需求,使得方言剧有其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方言剧在中国影视剧强调地域特色的发展趋势中已经获得了生存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