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探究之一,《师说》:相关引用为何加则去焉?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选了传统篇目韩愈的《师说》。在其文本第三段里有一处引用: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编者对此作注为: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看出韩文的引用与原文有所不同,加了一个则,少了语助词焉。从标点符号运用的规范来说,直接引用的才要加上引号,而且对原文不能有任何改动。  相似文献   

2.
<正>在教学苏教版必修一《师说》过程中,当我讲到"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时,学生问我:"老师,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问题哦?"我问:"有什么问题啊?""你看书上的注释。"我浏览一下教材上的注释,发现《论语》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作者苏轼引用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有出入的。我当即表扬了该学生细心,大胆质疑,勇于挑战。下课后,我查阅了《韩愈文集》,其中有:孔子曰: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代的韩愈引用这句名言时,特地加上一个“则”字:“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宋代的朱熹将“行”释作“出行”,可见他把“行”读成xíng,视作动词。现行的中学课本及参考书,都依据朱熹的见解来进行诠释,并在“行”字后面点上个逗号,将孔子的文句翻译为“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相似文献   

4.
一、引用名言,激发兴趣即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师说》一文,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在从师求学上有个成语叫‘能者为师’:还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我们今天学习的《师说》一文,作者就引用了这句名言。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主张‘能者为师’呢?作者引用孔子名言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希望大家能在文中寻找到答案。”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应该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  相似文献   

5.
姜钰 《学语文》2006,(5):19-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警句。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把这句话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李泽厚还援引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李泽厚对于朱熹执意为“三人”说并不满意,认为朱熹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 5 9页引孔子语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下面是这样作注的 :“‘焉’ ,是语气词。这句话的意思是 :三个人一起走路 ,其中必定有一个是我的老师。”拙以为这种解释不当 ,因为它违背了训诂学的原则。训诂学认为 :把古文译成现代文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 ,既要有发展的观点 ,又要有断代的观点 ,还要联系语言事实 ,与上下文吻合 ,讲究实事求是 ,做到“信 ,达 ,雅”。课本把“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译成“三个人一块走路 ,其中一个必定是我的老师”。从字面意思讲 ,似乎还过得去 ,但用前述原则较严格地审议 ,显然存在问题。对照原文 ,“…  相似文献   

7.
学古文之乐     
最初学习古文.有一个摘笑的故事。许老师问:“有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李刘林自告奋勇站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我必定要损失点什么。”  相似文献   

8.
《中学科技》2014,(10):22-23
得到程大位的肯定,皓天有点激动了:“程先生,您太惹人爱了!还有您念的诗句‘三人同行七十稀’,意思是要找除3的余数,就找70的倍数,同时嵌入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两个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在我国,人们很早就重视学与教的交流了.  相似文献   

10.
在古汉语中,“三”与“九”不仅可实指,还可以泛指。这样的例子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司马迁《鸿门宴》) ②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师说》)  相似文献   

11.
“吃一堑,长一智。”这是第11册里学习的句子。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脍炙人口的语言常常被人们在文章里引用。它们语句精练,而道理深刻。像这样含有教育意义的语句,我们称之为格言。我国古代的诗文里有很多这样的句子,以下推荐一些给少年朋友们赏阅。1.劝诫人们虚心好学,进取向上,才能不断进步。满招损,谦受益。出自《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相似文献   

12.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一直以来都是知识的传授者。教育发展到今天,课程改革在写作教学中给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孔子作为一个大学问家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这是为许多人所知道的。在孔子看来∈,“处处皆学问”,好人、坏人都可以做他的老师,所以他举例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这话本来浅显易懂,然而其中“三人行”一句却被某些人解释得面目全非。龙溪淼同志在《谈谈“三人行”的“行”》一文中认为“行”字  相似文献   

14.
何为师?先贤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对“师“最宽泛的解释,即只要有值得他人学习之处的人就可为他人之师。后来,韩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师“的含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15.
《论语》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日常生活中,这句名言常被人简称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简则简矣,却有望文生义之嫌。于是,许多人都将其理解为“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然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言下之意,可以从该“老师”身上学到好处。  相似文献   

16.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把此言改为:“三物在,必有我师焉。”意思是,三个东西中,一定有一个堪做我的老师的。这些老师虽然无言,但它们无意之中却教会我许多美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语文》使用冒号有不少不规范之处,现依据《标点符号用法》予以指正,希望能够引起教材编者的重视。 一、当用冒号而未用。文中直接引用别人所说的话,引文前需要用冒号来提示.否则便是冒号的缺失。例如:  相似文献   

18.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与学问     
余全立 《师道》2002,(9):47-4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这是千百年来学生对教师尊敬和仰慕的生动写照。社会对于教育的期望首先是对教师的期望。“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对“师道”的论述,是相当民主也相当严格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他是有所选择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人的观点十分鲜明,为师者就是要德才兼备。在今天看来,要培养适应二十  相似文献   

20.
快乐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