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语是语言中独立而固定的特殊成分,是民族特色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其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典故、格言和歇后语,等等。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习语比其他的语言成分更具备典型性、代表性。从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解读宗教文化与习语的关系,剖析中西方宗教信仰差异,揭示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从而增进英语学习者对英汉习语的理解、掌握和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英汉谚语语言特色的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英汉谚语在选词、句式、修辞和声韵上的共性,通过了解英汉谚语的共性,有助于对语言与文化更深入的理解,增长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3.
习语是某种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短句,包括俗语、谚语、成语、俚语和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均拥有丰富多彩的习语,但由于地域、宗教、习俗、历史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两种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文章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英汉习语,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提出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习语包括比喻性词组、俚语、俗语、谚语等,是语言词j1-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两种语言无论是从文化背景上,还是组合结构上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英汉习语互译中存在很多困难。如何克服种种难关.顺利完成英汉习语的相互转换是许多译者思考、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英汉习语翻译为载体论述了尤金·奈达的翻译对等原则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英汉谚语中常用修辞格的对比分析,探究了两种语言在其谚语中常使用的修辞格和使用它们所起到的修辞作用。讨论谚语中常用修辞格的异同和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英汉谚语,从而,更好地赏析中外经典作品,更好地了解中外文化。  相似文献   

6.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 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 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其各自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语言上的烙印使得两种语言有种种差异。本文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颜色词、谚语、习惯用法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谚语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通过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特殊性,对中英的文化差异做了比较。在英汉谚语翻译过程中,切忌望文生义,要灵活地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等多种方法,以求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保持原文的民族特色和修辞效果,做到语言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10.
从不同文化看英汉谚语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而语言则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习惯、历史文化等文化侧面入手,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期对正确理解和翻译英汉谚语有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