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路走去     
携一身久坐斗室的疲惫,他,走了出去,从喧嚣的城市,朝着黄昏中的原野走了出去,仿佛一只快乐的小鸟逃出牢笼。空气,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就像雨水洗过,洗过的森林。春泥散发出迷人的体味。植物吐纳出可人的馨香。农家屋顶炊烟袅袅,像一个扭着腰肢走秀的模特。田间小路,劳作一天归家的形影匆匆。屋檐下,夜归的燕子展翅,划出丽影。一路走去,风景,越来越美。一幅偌大的画卷,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画卷,徐徐,在他面前,打开,展开,铺开。他,是幸运的,他破卷而入。美丽的风景让他疲惫渐消。脚步轻快,他踏歌而去。  相似文献   

2.
乡村哲学     
<正>在偏远的乡下,随便的一块地里,拔起一根葱,或者挖出一棵荠菜,不用洗,简单收拾一下,就可放在嘴里生吃掉。是的,上面什么也没有。除了一些干透的雨渍,一些风的印痕,一些阳光的温度,最多,有一只不合时宜的虫子。但,都是香的。雨渍是香的,风是香的,阳光是香的,虫子的不合时宜也是香的。那是一种干净的香。偏远的乡村,靠天吃饭,坏的东西是进不来的。包括,那些坏掉了的良心。有一个人跋山涉水,在村子里,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人。他来赎罪。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说了不该说的  相似文献   

3.
饮料人生     
饮料与人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少年多喜欢喝汽水。它甜,变化多。少年不知愁滋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他独尝到甜味。世界在他眼中,犹如味道各异的汽水,缤纷多彩。进入青春期,他工作了,恋爱了。这时,他的口味,已由汽水转向了咖啡,亦苦亦甜,也香也涩,有一种成熟的刺激感,符合他复杂多变的心境。  相似文献   

4.
烟雨田园情     
九月未央,烟雨薄凉兮,淡若素。白色裙摆,随风叠叠飞,轻如燕。雨声清脆,荡起漪漪画,冷若丝。阳光田园,麦苗漫漫舞,飘如烟。九月,初秋的麦田以生机勃勃的姿态迎接着雨的挥洒,酝酿着一场自然与自然的邂逅。历经一夜,潮湿的水珠已然藏匿于每一处。秋季的干燥仿佛从未存在一般。静待温暖归来。秋水薄凉,伊人藏于流水间。  相似文献   

5.
心中的2100     
2100年,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繁荣昌盛,没有任何天灾人祸。当然,此时最具魅力的还是先进的科技。大街上人流如潮,大家手拿千奇百怪的小玩意,瞧着,听着,说着。是什么呢?找人一问,才知是手机。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菱形……形状各异,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手机  相似文献   

6.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忧忧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栖。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的《短歌行》是诗,还是歌?回答自然是双重肯定的。是诗,也是歌,是歌行体的诗歌。这种回答似乎循环解释,又像绕口的文字游戏,但似乎也不能完全用无以做答故以滑头充塞来置评。因为至少它还示意有另外一种解读,说明了歌行是诗体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一步与一生     
《同学少年》2008,(7):27-27
一步又一步,马蹄下践踏的,是她的芳华。一声又一声,铃儿摇动的,是她的心声。徐行在路上,昭君无言。眼前,是黄沙漫漫,衰草连连;身后,是歌舞升平,觥筹交错。心中按捺不住的,是对故国的思恋。日影衔山,落日归家了,那么人呢?也许,她并不悔,自己的那一步。面对画师的勒索,面对大家默认的"规矩",她转身一步,拒绝了。红  相似文献   

8.
爱的日子     
落日夕阳,走在归家的路上。清风吹过,几片落叶打着转儿飘过脸颊。不经意的,目光触及舞动的叶子。云淡,天高。悦目,赏心。秋,一个丰盈、愉悦、盛产憧憬的季节。给予爱的日子。怀表图/一世情缘价格:128元十一点,于我来说是一个永远停驻脑海的时刻,同样的秋日,同样的宁静,我遇见了阳光灿烂的他。时针又一次驻足在这一瞬间,听着滴滴答答的声音,唤起了心底那丝温暖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纸上的玫瑰     
冬日的午后,她在家收拾书柜,翻出一摞书信。她打开信,慢慢地读。信纸的右下角,画着一枝红玫瑰,似开未开的花苞,诉说着温柔的心事。沿着记忆的藤蔓,她又想起那段青葱岁月。同学们聚在一起,在操场上排练节目。过了一会,她出场了,开始清唱。几位高年级的同学路过,吹着口  相似文献   

10.
见过一个父亲的泪。他蹲在一堵墙外,满身疲惫的风尘。先是呆呆地看着街景,后来,他手捂住脸呜咽。双肩耸动,单薄的身影,像极秋深时,枝上一枚欲抖落的叶。眼泪从他指缝处,不住地溢出来,成小溪流。午后的阳光,照在上面,反射着惨痛的晶莹。  相似文献   

11.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律,为研究秦史,尤其是研治秦代法制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一手资料,依据秦简律及有关史料,从赎刑的种类,取赎的方式,取赎的方式。取赎的范围,取赎刑徒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对秦代的赎刑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秦国以法家的赏罚理论为指导制定国策,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强盛,终灭六国.秦统一后,继承了法家不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加之专任刑罚,阶级矛盾激化,以致速亡.秦因法家思想而兴,也亡于法家思想.从秦运用"刑德二柄"的法家思想及专任刑罚到汉代采用礼法并用的"霸王道杂之"的转变大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这近百年的时间可以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大变化时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秦汉两代统治思想变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秦国因建国较晚,又僻居西戎之地,故其官制很不完备。本文简析了这套官制的特点,指出了这套官制存在的进步性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律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秦汉法律也不例外,作为调整和规范婚姻、户籍与土地、债与买卖契约等秦汉民事诉讼制度,从出土的简牍可看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足证"汉承秦制"说法之不诬。以时效、等级、"亲亲相隐"、"引经决狱"等诉讼原则为视角,探讨秦汉民事诉讼的共性和差异,可以深化秦汉的民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博士官是秦代国家图书的主管者、政治事务的参议者,担当了后世文馆学士的某些职任,可视为秦代版本的文馆学士。以此为依托而建立的秦代博士制度是唐宋学士制度的远源之一。秦始皇令博士官以文学身份待诏宫廷,最早开始了文臣从驾奉诏作诗的尝试,说明秦代博士还兼充文学侍从、词臣角色。他们从驾期间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组游仙诗,时代要早于汉武帝立乐府好多年,在诗歌题材上具有开创性。总体上看博士官是秦代文学的建设者,他们丰富了秦代文学的作者谱系、创作方式、作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从文献记载和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秦在西周到春秋早期,建构了完备的礼乐制度,《诗经·秦风》作为秦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得到传播。《诗经·秦风》反映了秦礼中的飨礼、田狩、车舆制度、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诗经·秦风》表现了秦地风俗,具有"教训正俗"的意义,反映秦国臣下对君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得到加强。从《诗经·秦风》来看,秦所建构的礼乐制度具有自身特点,是在新的形势下对礼乐制度发展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是中华帝制的缔造者,他创立"皇帝"名号,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主张以"法令"治国并且统一臣民的言行思想.秦始皇的政治思维以"一"为典型特征,秦制便是对"一"政治理念在组织制度上的实现.秦始皇推崇法家却未独任法家,他以现实主义态度对先秦各派政治思想综合利用.从历史发展轨迹看,秦始皇是先秦政治思想和制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9.
大量证据表明,秦与山东诸国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歧视现象。山东诸国对秦的歧视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秦在统一之前,对来自山东诸国的移民实行了歧视性的政策;秦统一以后,同样对原山东六国人实行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徭役制度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文化的差异、国力的盛衰变化、国家间利益的根本冲突是造成不同时期双方相互歧视的主要原因;而秦朝兼并征服式的统一模式则是秦统一以后对原山东六国人实行歧视性政策的重要原因。这种相互歧视阻碍了秦统一战争的进程,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也使秦末人民的反秦斗争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来。  相似文献   

20.
咸阳任家咀秦人墓地发掘的242座墓葬,依照仿铜陶礼器墓和日用陶器墓两大类,以及两者之间可对比的器物,约略分为六期。任家咀秦墓出土器物反映了秦与楚、晋、周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史实,同时反映了秦迁都咸阳前后实施变法的历史背景。整个墓地从春秋至秦统一,延续时间长,中间无缺环,出土器物丰富,对于建立秦墓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