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大学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注重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而弱化对贫困生思想和心理问题的解决。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解决大学贫困生的实际困难与帮扶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两方面的贫困问题相结合,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大学贫困生的共同特点,探讨大学贫困生的精神资助对策。  相似文献   

2.
90后贫困生是目前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原有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已不再适应90后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创新90后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针对90后贫困生的心理特征,创新性的提出了的"经济帮扶+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新型三维资助模式,以期更好地解决贫困生的资助问题,着力提高他们自我战胜贫困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丽  蔡亚峰  朱永华 《文教资料》2014,(33):101-102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综合性的问题,仅仅着眼于经济资助,解决贫困生物质上的"硬贫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提高贫困生的能力入手,积极构建贫困生职业基本技能学习平台、增强贫困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加强贫困生就业支持网络建设,使其摆脱精神、心理、能力上的"软贫困",才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4.
唐弋钦 《科教导刊》2023,(8):137-139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诸多不良情况,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贫困让他们陷入囹圄,在解决经济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扶贫是发展型资助的应有之义。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由浅入深,资助方式由“保障型”转向“发展型”,由“供血”转为“造血”,资助工作重发展是内在要求,重心理是现实需要,剖析心理贫困现象的成因,探索解决的方法和应对方式,如此方可为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一路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从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分析城镇贫困生贫困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资助体系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重视心理贫困问题加强心理教育,营造和谐氛围优化成长环境的措施,将资助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是目前高校贫困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社会和高校在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物质资助的同时,亦加强时其精神资助。笔者通过对我院贫困生二年的研究,探索出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有机整合的对策,主要有完善高校贫困生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机制;不同年级贫困生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的力度不同;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贫困生创造"精神解困"的环境,以期对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冯舒洁 《文教资料》2014,(24):112-114
我国目前实行了以“奖、贷、助、免、补、减”为主的针对贫困高校大学生的一系列资助政策,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基本的经济保障。做好贫困大学生资格认定工作是这一系列政策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目前的我国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到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对高校贫困在校大学生实行生源地与院系共同管理,实现贫困生档案动态化、常态化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心理是当今高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本文就从健全严格的贫困生资助制度、完善贫困生技能培训教育工作、完善贫困生心理教育工作这三个方面来展开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完善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教学资助多是与单纯的物质资助联系在一起的,许多独立学院并不能确切的将助学政策与人才培养的育人目标融合起来,这导致贫困生以此产生弱势心理、出现不求上进、过度自卑消极甚至是导致非贫困生恶意伪造贫困背景等问题。学校要在落实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关注教学育人目标,逐渐完善贫困资助体系,让贫困资助与育人目标真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以来,贫困生问题日益突显,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现行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虽可以解决物质之需,但不能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和能力等方面的贫困问题。高校要以经济资助为起点,以心理扶持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关键,不断创新贫困生资助模式,从而提高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资助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贫困生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各种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贫困生资助相关工作,凭借经济资助这一显著体系,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情况。但是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在能力、精神以及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资助育人新模式,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军 《教育与职业》2006,(18):145-146
高校贫困生已经成为一个为数不少的弱势群体,社会、家庭、个体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部分贫困生出现自卑、焦虑、狭隘、封闭等心理健康问题。要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培养相结合,依靠国家、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做到多管齐下,才能切实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国家奖、贷、勤、补、免等各项资助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也是当前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普遍难题.文章阐述了高校贫困认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思考,努力实现贫困生认定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教育的招生并轨、收费制度改革以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除了基本的国家资助政策以外,我们通过"工学交替"的模式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引导他们摆脱由经济贫困引起的心理贫困。我们进行贫困生资助机制创新的探索,为他们培养健全的个性品质创建平台,同时实现高等教育和谐、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研究。本文试从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入手,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求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位,已成为政府、高校、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建立了一套资助体系,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贫困生的人数和比例都呈上升趋势,层次、素质、专业等也日益多样化;基于高校资助服务系统,分析艺术设计专业贫困生的贫困原因、贫困程度、专业特点、入学动机等,结合高校录取时的贫困资料认定、诚信教育、勤工助学、心理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就创业活动等多方面提出资助新方案,倡导贫困生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树立自助为主他助为辅的助学理念,以促进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教育工作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做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切实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好"真困"与"假困"的关系、"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关系、"财力支持"与"素质支持"的关系。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帮困是基础,助学是关键,扶志是保证,服务和谐社会是总目标。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抑郁心理的审视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针对贫困生的各类资助举措主要是致力于物质解困,而在其背后是贫困生依然存在的精神贫困。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精神贫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具体表现为自卑、内向、性格扭曲、狂躁等多方面的精神和心理问题,而抑郁心理问题是精神贫困内在的一种典型代表。因此,从高校贫困生的抑郁心理问题进行现状考察、成因探析以及矫正路径建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问题探析及其扶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问题的常见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物质资助、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环境优化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问题的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如何有效的解决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们工作重点之一,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贫困标准,贫困生的甄别和认定标准模糊,导致贫困生资助工作出现很多困难。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高校贫困生甄别工作是有效解决混水贫困生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