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采访五忌     
张华 《青年记者》2003,(2):38-38
一忌主题先行,只取所需。一般说来,新闻采访大致要有一个主导思想,每次采访要抓什么问题,重点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需要做一定的准备。但主导思想和主题先行不是一回事。主题先行是指在采访之前,记者脑子里已经有了某种固定的框框,甚至已经有了稿件的主题,采访只不过是带着这种主题去收集材料,寻找例证。按照主题先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离不开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标志。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记者有主题意识,将有助于记者更好地进行采访和写作,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带着主题采访,也有利于记者对材料的选择。主题的确立,有助于增强记者的采访主动权。记者心中有了一个主题,就会根据主题的要求取舍材料,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题材,使采访更加有的放失,更加易于深入发掘。主题的确立,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深度。社会生活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3.
文叶飞 《新闻窗》2006,(4):53-54
新闻评论是各种传播媒体普遍运用的,面向受众传播的有关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意见性信息。新闻评论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更讲究选题与立意,它要求评论写作有的放矢,具有潜移默化的特征和效果。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搜索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在新闻报道全过程中,采访是第一道工序,任何新闻报道都是采访在先,写作在后。没有采访,就没有报纸上、广播里、电视中的那一条条消息、一篇篇通讯。  相似文献   

4.
李文强 《军事记者》2004,(11):32-33
策划是新闻竞争得分的一个重要“砝码”。同样的新闻题材,宣传效果的好坏,策划是关键。为此,许多新闻媒体都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随着策划在新闻界的广泛运用,另一种现象——策划新闻也应运而生。策划新闻到底是不是新闻策划呢?结合这个话题,本从“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角度,力求对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的区别、处理好策划与采访的关系、在新闻策划当中应注意的问题略表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5.
策划是增强新闻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的新闻题材,宣传效果的好坏,策划是关键。为此,许多新闻媒体都把策划作为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随着策划在新闻界的广泛运用,另一种现象——策划新闻却应运而生。策划新闻到底是不是新闻策划呢?结合这个话题,本文从“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角度,力求对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区别、处理好策划与采访的关系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略表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6.
李楠 《记者摇篮》2005,(5):11-11
采访与写作是记者的两个基本功。西方的新闻传媒在挑选记者时,十分在意他的采访功底。相比之下,我国的新闻教育就不太重视采访的思维和技巧的培训。正因如此,在实际工作中,采访给年轻记者所带来的困惑可能要比写作所带来的苦恼多。笔者在采访实践中懂得,采访要有“放”有“收”。  相似文献   

7.
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最佳手段是采访,而采访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随团采访是记者采访中经常遇到和运用的方式之一。本人当记者这十多年,也跟过一些团。既品尝过跟团采访的成功与欢乐,也体味过随团采访的失败和愁苦。现在细细揣摸起来,觉着有必要把随团采访的个中体会记下,也算是就随团采访这一采访方式的一点探讨。 一、采访前要摸清团队的活动主题和日程,尽且量拿出大致的报道方案来。不要去打无准备之仗。到了现场再临时抱佛脚,那就晚了。 一般情况下,记者所跟随的团队,都是以开展某项(或几项)重要工作为主题,(如友好访问、…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采访是最能体现新闻记者功力的一项工作。因为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石,没有成功的采访,也就很难完成合格的新闻报道。要提高采访成功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中处理好采访中几个方面的关系,对记者来说更为重要,更为实用。主动与被动的把握新闻采访,常常是直观地表现为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对话,更确切地说是围绕新闻主题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不应该是不变的"平等对话",而应该把握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前提是记者的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意发现。即记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基层一线去发现新闻,通常是主题先行;另一种是无意发现。即记者未加注意,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新闻。通常是主题滞后。以往,记者只注重新闻的有意发现,却忽视了新闻的无意发现。其实,新闻的无意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都有好处。2003年春,新晚报编辑部要求每名记者写一篇体验新闻,笔者在通过几次切身体验之后,从中体会到了做体验新闻的几点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闻是最大的本领。“撞到记者枪口上”是一种发现,“脚板底下出新闻”,“思考也能出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梁岩 《河北广播》2006,(5):75-76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好的新闻作品,都是记者深入细致采访的结果,而采访是从接近采访对象开始的,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联系,达到掌握新闻素材,完成新闻作品的目的。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与采访对象接近和沟通,记者要走进采访对象心灵深处,做一名心灵的捕手,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让他们觉得记者可亲可信,有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想告诉你。  相似文献   

13.
一、地位 新闻策划是为了一定的新闻宣传目标与效果而精心筹划和设计的报道活动。那么策划在新闻实践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策划与新闻采访和写作相随相伴。 有不少突发性,事前我们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有时还偶然碰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对于这一类新闻,记者是一边采访一边策划,采访得到的信息在不断地为策划提供“原料”,策划同时也在不断地指导采访。采访结束时,新闻主题也已成竹在胸,动笔写作  相似文献   

14.
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开头,所以在写新闻的人里边流传着一句话“千斤采访四两写”,来表明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写作的老记者说过一句话:“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当不好记者的。”那  相似文献   

15.
新闻写作主题的深化贯穿于记者、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主题就是新闻的中心思想,它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从事实中提炼,却又不能"拔高"。记者、编辑出发采访之前,脑子里常常想一个问题:去抓个什么东西?采访了一本子材料,或者装满了一脑子印象以后又想:抓个什么题目?初稿写出来了,常感到说得不清楚、不深透、  相似文献   

16.
当下的新闻传播业界有一种怪现象:一方面是长期脱离新闻一线采访实践的编辑在指导记者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的稿件也大加斧砍,常常使原本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丧失价值与鲜活性。  相似文献   

17.
金峰 《记者摇篮》2004,(5):55-55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有经验的记者都会这么说。鉴于采访决定写作的关系。如何在采访中与采访对象进行融洽的交流与沟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谭中海 《记者摇篮》2004,(12):15-15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把采访看成是一场探究事实真相的战斗。既然是打仗。那就必须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战则已.战则必胜。我们新闻记者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首先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它的重要性、它的意义,从而确定采访目的和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19.
陈健 《新闻传播》2004,(4):70-71
易地采访,是电视新闻采访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相对于属地采访而言的。属地采访是记者在所属的电视台负责报道的区域内进行的采访,是记者的常规性本职工作:易地采访则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进行的采访活动,是一种非常规的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20.
我总觉得新闻写作里应有一门新闻角度学,有时同一个题材、同一个主题报道,换一个角度采写,效果大不一样,甚至非常出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