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招聘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社会招聘渠道,一个是校园招聘渠道。其中社会招聘的投递方式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企业的内部推荐,另一个是企业外的社会人员通过招聘网站或者猎头向企业投递简历。校园招聘主要是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的招聘渠道。一般来说,企业在每年的招聘季通过进入学校开展宣讲会、参加双选会等校园活动接收应届毕业生简历。本次疫情开始于春节放假前期,且受疫情影响企业普遍延长了放假时间,而招聘十分看重时间,因此本次疫情无论是对社招还是校招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简历就是是你的名片,是你派去招聘单位的代表,往先于你本人与与招聘单位见面,向招聘方讲述你的过去,展示你的现在,表达你的意愿,昭示你的决心。简历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它甚至有可能承载着你的未来。作为一个有近10年的规划、设计类应届毕业生招聘经历,每年至少要处理3000份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的HR,试图从招聘企业的角度解读一下简历制作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希望对相关毕业生的求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那场面向本科毕业生的招聘会,我们班除了考研的,全去了,在黑压压的人群中我并没比别的女生更幸运。直到中午时分才硬塞出去两份简历,而招聘人员再三强调他们不需要女生,拿简历回去只能“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简历就是你的名片,是你派去招聘单位的代表,往往先于你本人与招聘单位见面,向招聘方讲述你的过去,展示你的现在,表达你的意愿,昭示你的决心。简历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它甚至有可能承载着你的未来。作为一个有近10年的规划、设计类应届毕业生招聘经历,每年至少要处理3000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求职者来说,人才招聘网站已经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信息渠道之一。充分利用网上招聘信息、把自己的简历挂到网站人才库中、通过电子邮件投递简历到相关企业争取更多机会,已是深得毕业生们重视的求职方式,已成为现在众多途径中最常用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选择了网络招聘这一节省大量成本与劳动力的招聘方式,采用邮件接收电子简历或者网上在线申请等方法接受应聘,择优选择满意的人才进入下一轮考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12,(11):1
活动时间:2012年11月25日(北京时间)参与方式:1.先期提供简历。向我们公布的邮箱发送简历。E-mail:chisa2013@gmail.comchisa520@gmail.com2.即时投递简历。神州学人网支持简历的即时传送,参与者可在招聘会当天将简历传送给意向单位。3.登录神州学人网站(www.chisa.edu.cn)进行在线视频交流。每个招聘单位都会有一个单独的网络招聘房间,应聘者可实现点对点的交流。参与者须准备摄像头、耳麦等视、音频设备。4.登录神州学人网在线语音、文字交流  相似文献   

8.
烛心园     
《成才之路》2012,(2):98-99
"微简历""微招聘"正流行在"微生活"时代,微博世界永远不缺乏新鲜话题。继"微小说""微访谈""微直播"之后,当下,"微简历"和"微招聘"正流行。"微简历"中活泼生动的网络语言,摆脱了传统简历的千篇一律,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各类企业也利用"微招聘"来扩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B/S结构,基于Bootstrap和JQuery前端框架和Struts、Spring、Hibernate的Java EE架构,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求职招聘系统。系统实现了求职者的简历管理、招聘单位的职位管理、简历投递与查阅、管理员的用户管理等功能,同时实现了系统的多终端适配,提高了求职与招聘效率。  相似文献   

10.
谁看谁陶心     
八卦小编 《成长》2005,(10):96-96
《成长》通过网络和报纸等媒体,公开招聘3名编辑。我们很快就收到上干封简历,在网上发帖时,我们特意说明了此次招聘的一些流程,如先发简历,在筛选后发笔试题,再筛选出最后面试者。  相似文献   

11.
第37份简历     
连日来学校就业网上都不曾再有招聘消息更新,11月份的招聘风暴即将过去,随着年关的来临,年前的招聘暂告一个段落。闲来无事我拉开抽屉,开始整理那些早已凌乱不堪、样式不一、薄厚不均的简历。  相似文献   

12.
去年,在某职业学院篮球馆内举办的职校毕业生双选会上,有不少招聘单位收到学生投递的简历之后,问了学生一些关于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发展状况、所需要的人才等问题。当学生只是冲着公司的某个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位而兴冲冲地去投递简历的时候,没有留意了解企业的文化背景和发展方向。这个看似与公司的招聘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成才之路》2012,(2):I0015-I0015
在"微生活"时代,微博世界永远不缺乏新鲜话题。继"微小说""微访谈""微直播"之后,当下,"微简历"和"微招聘"正流行。"微简历"中活泼生动的网络语言,摆脱了传统简历的千篇一律,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4.
一家电脑咨询公司技术部的项目经理,总是习惯于在网络上寻找招聘信息。问他为什么不到人才招聘市场去,他很惊奇:“我找的是和网络、电脑有关的工作,不在网上找到哪里去找?”他说至少当他收到一份电子简历的时候,他已经得到了最基本的信息———这个人是熟悉网络的,而这正是进入他公司的基本要求。其实不只是他一个人,现实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到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去搜罗招聘信息,也同样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他们大部分的空缺职位放在线上吸引人才。据统计,目前国内有40%的上市公司已经使用过网上招聘的方式招聘雇员,而…  相似文献   

15.
一位大学生在简历内粘贴了他大学期间参加的各种社团、社会实践活动,装订后厚达50页,希望凭借自己精心设计的简历来吸引招聘单位的关注。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实际上,每到求职时节,许多应届毕业生在简历上下足了功夫,各种样式的豪华简历时常出现在招聘会现场。这些简历十几页是"起步价",动辄几十上百页。内容涵盖方方  相似文献   

16.
点评:简历是一个人展现在招聘单位人事经理面前的名片,是一个人的面子。如果简历制作上非常一般,传递的信息杂乱模糊,则往往就会引起招聘人员的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而这份简历中,第一部分对个人概况的介绍就显得杂乱,一些信息多余,比如民族,现在很少有单位会对不同的民族提出不同要求。而籍贯却遗漏了,毕竟在许多地方,户口依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同时,这份简历犯了求职的大忌——无明确的求职职位意向,这是让许多人事经理感到头疼的地方。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把你放到什么样的岗位上进行预选。对于一天要看几百份简历的人事经理来说,一旦出…  相似文献   

17.
《世界教育信息》2007,(8):84-84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正在把纸质简历换成视频简历,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求职者把他们的视频简历送给公司和招聘人员,并发布到相关网站上,希望吸引潜在雇主。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薛亚东今年7月份毕业.近半年来.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在网上查找招聘信息.投寄应聘简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在人才交流中的应用.这几年.网络招聘呈几何级数增长.像小薛这样在网上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招聘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家长揣着孩子的简历四处奔走,可是多数人都知道用人单位并不喜欢家长代办应聘这件事,可是为什么总有这样的现象?时间过去很久了,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为之感慨。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办公,猛一抬头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多年的招聘工作中发现,很多求职者在劳心费力制作了求职简历后,就想当然地认为万事大吉,忽视了简历投递过程的重要性,在投递简历时过于随意,以致影响了最后的应聘结果。以下笔者依次将求职者在简历投递前、投递中和投递后应注意的问题逐一加以分析,以期能为求职者顺利进入职场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