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运河的演变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成为运河与扬州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自吴王夫差挖邗沟、隋炀帝开凿运河以后,运河在扬州与长江交会,扬州成为南北水运枢纽,运河的凿通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清代扬州加强了自己的转运地位,成为南漕北运的咽喉和国家中部各省食盐的集散地。运河的变迁对扬州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突显了扬州作为东南漕运中心、盐业集散中心与中外友好往来重要港口的枢纽地位,繁荣了扬州运河沿岸的市镇经济,接通了苏南苏北的联系,形成了扬州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蔡襄现存文章约700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蔡襄秉承"道本文用"的文学观念,同时注重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他的文章刚气充溢,征实求真,清遒粹美,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北宋古文运动中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讲坛"不过是电视台的一个节目,这与杂志设置一个栏目没有什么不同。我要说的是,从"讲坛"传播出来的大量信息,确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姑且称之为"讲坛现象"。此一现象,已标示出当前的文化导向。"讲坛"以其政治地位之重,无疑主导着舆论的走向。这就很值得重视,有必要做个透视,以见此"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正>在前不久召开的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上,"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贯穿全程。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海外日渐"吸睛"。然而,作为全球GDP总量第二的大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输出却少之又少。如何精准、稳步、长效地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传播能力,达到传播效果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在建构和维系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崭新包容性文化,从而消解文化隐喻与误读,让世界人民把命运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由"儒释道"会通出发,审视和追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印记,探究"儒释道"会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构建的启示与借鉴,进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人类文明的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博物馆在东北史教学与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大学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在中国东北史的教学与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馆藏的史前文物,在探索中国礼制起源、崇龙文化起源及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中也有其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墓志铭是丧葬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维系族群对历史与现实认同的有效手段。以族群为基点生发的家族文学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贵州散文家黎庶昌撰写的墓志铭即揭示了他所在的遵义"沙滩文化"的形成原因,对研究贵州文化发展具有一定裨益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在热议的"十二五"规划将全面推进我国产业战略转型,并且"包容性增长"或将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理念.在这个变革的进程中,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转型,与时俱进地发挥好引航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彩萍 《文化学刊》2011,(1):100-104
北京作为我国古都城的代表,历代宫廷文化是京城文化的重要内容。建于元代的北京东岳庙,在京城历史文化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北京东岳庙与之明清之代宫廷关系密切,帝王及其官方各个阶层都曾对东岳庙产生影响,确立了北京东岳庙作为皇家庙宇的地位。北京的市民文化丰富多彩,使东岳庙成为京城市民的重要活动中心之一。北京东岳庙作为被列入国家祀典的庙宇,在国家礼制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东岳庙因其国家正祀的关系,在统领周边泰山信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礼"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强烈的等级差异和道德色彩的思想体系和制度。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带有着"礼"的浓厚色彩,"礼"是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本土资源,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分析礼制的特点,阐述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将海南文化发展视为中原文化"洗礼"的产物,是以往海南文化史研究中习以为常的认识,这种认识凸显了中原政权对海南文化发展的单向影响,然而,这只是部分学者所建构的海南文化史。冼夫人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历史真实表明,海南文化的发展绝非被动接受中原文化"洗礼"的过程。在与中原政权的互动中,海南先民主动寻求了中原文化地方化的变革。这种历史真实的存在,不仅证明国家认同与区域认同之间完全可以实现和谐统一,也诠释了中华文化形成中民主的"多元"最终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文明而言,这恰是海南文化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主义的焦点和症结在"文化"层面,文化殖民是后殖民主义重要的一部分,《阿凡达》就是典型的"文化殖民"隐喻。本文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阿凡达》电影名称的文化殖民隐喻以及电影叙事情节中对西方文化殖民的影射,借此来揭示电影《阿凡达》全球惊人票房迷雾后全球文化输出的本质,并希望能够启发国内电影界以民族电影为创作主题,确立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进而促使全球化向文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谭小芳 《职业圈》2014,(19):42-43
尊重历史、求同存异是企业文化重组的前提,领导者应将两个企业的文化共性特征不断深度挖掘,演绎提炼成为整合后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原有文化对文化整合模式选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重组方对多元文化的容忍度。根据企业文化包容性,企业文化分为单一文化和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4.
林坚 《文化学刊》2013,(5):10-18
古今中外对"文化"的解释有数百种。西方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大致划分为描述性的、历史性的、规范性的、心理性的、结构性的、遗传性的、不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几大类。中国学者对文化也有很多论述,基本认为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层次结构有不同的划分,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等。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探寻"红色文化"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对于青少年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把宗教教育看作是人文教育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或者说看作一种基础教育。从小学来讲可以是国民教育,从大学来讲可以是通识教育。蔡元培先生认为可以"伦理代宗教"、"哲学代宗教"、"美育代宗教",指向了宗教学教育引导人性走向真善美的根本立场。研究宗教这种文化现象有各种路向,法无定法。在西方的宗教观念里面,"神圣性"和"世俗化"是相分离的,而中国宗教的特点是"人圣性"和"生活化"相统一的。故而,用一些生搬硬套的西方宗教学的概念来研究中国宗教并不适用。每一种宗教文化特点的形成是跟它整个的文化特质分不开的。认识中国的宗教文化,需要关联到整个中国文化背景和人文特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依靠着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衍生出的网络亚文化逐渐成为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文化形态,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有着重大的影响。根据新精神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有效解决可以使人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该文运用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分析在后疫情时代大环境下,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总结出要以包容的心态和科学的引导,将网络亚文化以多元的形式融入主流文化,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快速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新环境,也可以使青少年在网络亚文化的接触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有效调节自身人格的矛盾,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员工处于主体地位,而企业家则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由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炳林铆焊"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崇蛙文化是壮族原始蛙图腾崇拜文化现象,其文化的形成反映了壮族先民的社会文化心理。通过对壮族崇蛙文化事象的具体分析,可知其文化事象与壮族长期的以农耕稻作为核心的"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蕴含的朴素生态审美思想对当下推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火的声训释义分别是属于晓母、歌部字的"化"以及晓母祭部字的"毁"。毁即毁坏。而化有两层含义,它既有消除意义,可"消化物也";又有生成意义,可"化成天下"。由于火的这些意义,使它对"文化"一词的最初结合产生直接影响。而火的生成意义使它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八卦、五行、太极图等都把火作为世界起源的基本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