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是一门人文色彩很浓的学科,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到引导人的终极追求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表层往深层推进的过程。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应从关心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提升精神品位、丰富心灵世界,唤醒主体意识、塑造独立人格,培养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境界,建构精神家园、引导终极关怀等几个层面来全面推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基本内容,是依据人文精神的内涵、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内在规律、人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来确定的,它包括了独立人格、道德理念、人生态度、社会关怀、终极关怀五个方面内容。(一)独立人格独立人格既是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要先有独立人格,才谈得上具有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首先就是对人性的确认和追求,而独立人格是人性的基本特征。大学生的独立人格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自主性和独立性。1自主性。人性最大的特征,便是…  相似文献   

3.
<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非常崇尚君子人格塑造。有人统计,《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了107次,而且孔子不轻易以"君子"许人。那么,什么是君子?君子具有什么样的人格?我们需要仔细研判,从中也可以得出君子人格的培养途径。在古代,君子是对统治者、贵族男子或者地位高的人的统称,后来衍化为人格高尚的人。这里探讨的是后者。君子固穷这是君子的生活态  相似文献   

4.
论人格塑造与教育的审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成长离不开美的因素的滋养。审美贯穿在人的整个成长历程之中,它具有照亮生活与指引生活的崇高价值;对于人生而言,审美蕴含着对人的终极关怀。正是审美所蕴含的这一特别的涵义,使得学校教育必须在对年轻一代人格培养上注入审美的精神。一、审美与完整人格塑造的不解之缘“人是目的。”早在近代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就以高昂的人文精神发出了这样的宣言,并且相信这种信念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把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使个体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作为哲学的终极关怀。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深深…  相似文献   

5.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代表有道德觉悟和修养的人,在古代常与小人(没有道德觉悟和修养的人)相对。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作为现代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校长应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君子之道,做一个君子型的校长。一、校长要做一个仁爱善良的君子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之  相似文献   

6.
林秀芬 《考试周刊》2008,(7):233-234
人文的教育将人文关怀视为对人的终极关怀.何谓人文关怀?从字面上讲,一是关心人,以人为本;二是关心文,关心人类文明,关心人类文化.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于成人.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人格的完善,令他们对人生充满好奇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正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创新意识"的人才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如何培养这种人才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躬身实践。笔者在自身的教学中,学习前辈和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濡染观摩,采拾阙遗,缀连成文,就教于方家,以弼教学改革大业。一、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世俗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务要保持科学态度";在社会的参与中具有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有三个以玉为名的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和妙玉。三人是作者最喜欢和用意最深的三个人物。作者沿用儒家"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视三人为书中仅有的君子。而君子之德却并非属于儒家传统的道德范畴,而是一种属于精神层面的对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个性追求。这就是"红楼三玉"身上所具有的深意。  相似文献   

9.
"人文"是一个内涵很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生命价值,主张以人的发展需要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 从人文的概念界定出发,中职校的旅游专业课无疑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因为从教学目标看,该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旅游服务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适当渗透情感,实施人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使他们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实践和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等途径,使其成为既拥有一技之长、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因而,人文关怀教育对提高旅游专业课教学效果,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孔子对"君子"理想人格的构建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形塑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孔子奠定了君子理想人格的本质内涵。1.君子应以仁义道德作为人格修养的核心;2.君子应具有智、仁、勇三种品质;3.君子应有安贫乐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使人获得自主和谐全面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而心理咨询也是以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为最终目的,二者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将心理咨询技术引入初中语文写作应该说是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有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前辈的教诲使我们明白更清晰的道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君子不器":理工科高校英才人格培养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君子不器"教育思想为引导,提出理工科高校科技英才人格培养的三个维度,即淡化工具理性,强化人文精神;拓宽学识教育空间,文理工科兼容并蓄,专业技能与通识素质培养并重;全方位提升人格境界,凝聚英才人格审美风采.  相似文献   

14.
平民化自由人格是由中国当代哲学家冯契先生提出的,它一改中国哲学中仅谈圣人人格、君子人格的传统,对如何做好一个平凡的人作出表述,着重并强调人作为主体性存在的重要价值,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的人性特征。以平民化自由人格为当代人的理想人格形象,能充分展示教育的个关怀,有益于主体性教育的确立,有助于教育大众化的实施,具有明显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塑造独立创业者人格——大学面向新世纪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实行“精英教育”时代,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培养的人才存在依附性人格。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依附性人格已不能适应社会要求,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格。这种现代人格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为此,高校必须坚持实行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开放教育和人文教育,为现代人格的养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人格问题是一个被多学科整合与研究的对象,哲学意义上的人格侧重于对人终极意义的关怀,即人的主体性、创造性、自为性或人的全面发展,而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侧重于对人终极关怀的心理调适过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植根于人文精神的人格教育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本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尽量让学生获取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和技能.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育"培养、培育学生旺盛的求知欲、高尚的情趣、独立思考习惯和健全独立的人格、深厚的人文关怀,引领学生过一种高尚的心智生活.本文认为,教育的本质乃是让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即"使人更是人"的活动.由此出发,本文从人的三重属性的新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即"大写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人格塑造与教育的审美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成长离不开美的因素的滋养.审美贯穿在人的整个成长历程之中,它具有照亮生活与指引生活的崇高价值;对于人生而言,审美蕴含着对人的终极关怀.正是审美所蕴含的这一特别的涵义,使得学校教育必须在对年轻一代人格培养上注入审美的精神.   ……  相似文献   

19.
人的成长离不开美的因素的滋养.审美贯穿在人的整个成长历程之中,它具有照亮生活与指引生活的崇高价值;对于人生而言,审美蕴含着对人的终极关怀.正是审美所蕴含的这一特别的涵义,使得学校教育必须在对年轻一代人格培养上注入审美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君子人格是儒家最推崇的人格模式,"仁"、"礼"、"中"、"勇"是君子人格的主要内涵。大学生应该以传统君子人格为基础,努力塑造现代君子人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理性教育和实践教育助推大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