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怎样才算享受过一流的教育?如果你置身如下的教育场景之中,就会获得会心一笑的感悟。公开课前,执教老师端着一杯矿泉水,慢慢地从孩子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大家集中精力,注意品味空气中的‘香’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杯子举了举,问:“哪位同学闻到了杯中水的味  相似文献   

2.
正宝宝入园了,可是,爸妈的心却并没有放下来:老师喜欢我们家宝贝昨天接孩子时,好像他就是满脸委屈。且慢!当孩子哭诉被老师"冷吗?会不会冷落孩子呀?宝贝有点不受老师喜欢,会不会闹腾呀?心里咯噔一下,落"时,父母千万别急着"心碎"。朋友妙妙妈说女儿在幼儿园里特别积极,一有新游戏就会第一个举手并大喊:"我来!我来!"但是老师已经多次说明,只有安静举手的孩子才能尽早尝试,所以妙妙总是排到后面才能玩,她很伤心,回家告诉妈妈老师偏袒其他同学,所以她很讨厌幼儿园。  相似文献   

3.
正暑假里,一次陪女儿去游乐场玩遇到的一个小故事,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家长和老师,对教育孩子问题的许多思考。那是炎炎夏日里一个难得的凉快天儿。在阴云、凉风中,五岁半的女儿快乐地徜徉于蹦床、滑梯和转椅间。平日动作总慢吞吞的女儿,很会玩秋千。看着她娴熟地坐到秋千上,不用我帮一点忙,老练地一下一下把纹丝不动的秋千荡起来时,我这个做妈妈的心中不免有一丝得意:当年我可没她这本事,看来她也不是一点运动天赋都没有吧?  相似文献   

4.
姚伟宇 《师道》2004,(4):33-34
不少老师感叹评语的花样越来越多,写评语的笔却越来越重。我真正了解这个孩子吗?我真正关爱这个孩子吗?如果这个孩子没有遇到我,他会怎么发展?但是,在我这个老师影响和帮助下,这个孩子将会怎么发展?我又希望他怎么发展?这就是为人师难得的责任感在新课改正红红火火推行的今天,评语究竟该如何写?学生们对老师的评语又会有怎样的期待?  相似文献   

5.
叶老师是女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已经退休两年了,然而,我和孩子却永远也忘不了她。是她,把毕的精力都献给了孩子。她,是孩子的好老师。 两周岁时,女儿上幼儿园了。从未离开过我的女儿,就要投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接触陌生的老师,陌生的伙伴,她会害怕,会哭闹吗?她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第一天,带着母亲的担忧与期望,我牵着女儿的手迈进了幼儿园的大门。叶老师迎  相似文献   

6.
过了暑假,孩子就要上学,父母少不了要和老师沟通,这看似简单的事,却让许多父母顾虑。有位父亲这样说:“女儿刚上幼儿园,几次送女儿时见到老师,老师也不告诉我们女儿在校情况。而女儿正在适应一个新环境,此时老师的主动性很重要,我很想和老师谈谈,又怕我们的意见让她难堪,关系弄僵了,对女儿更不好。”那么,怎样和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象哥哥     
这则故事适合大班孩子阅读。根据大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出如下亲子共读建议:1.问孩子:幼儿园的新老师大象哥哥来后,小动物会怎样议论呢?让孩子先说说,讲到"过河""下雨"时,可让孩子先想想办法。2.和孩子谈话:你心目中的幼儿老师是什么样的?让孩子完整地、有条理地说,以此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3.和孩子一起制作立体图书。故事中大象的鼻子、耳朵是可以剪成活动的。这稍许有点难,但过程也许会是最温馨的! (扬州大学第一幼儿园曹丽莉)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当老师出了题目,有的孩子立即画画;有的孩子却和别人说话;有的孩子边画画边自言自语;有的孩子还会东跑跑、西窜窜,有时还会冷不丁地在别的小朋友漂亮的画面上胡乱地涂两笔;有的孩子则大声地喊:"老师,我不会画."  相似文献   

9.
教师节礼物,重情意轻物质上期话题:9月10日是教师节。孩子回家告诉你,班上的许多家长都为老师准备着节日礼物,建议你也为他的老师准备一份节日礼物,你准备怎样做?怎样对孩子说?读者回复选登:孩子现在已经上初中了,似乎从孩子上学以来给老师买教师节的礼物就成了一种习惯。女儿第一次要给老师买礼物的时候,我挺开心的,我觉得女儿长大了,懂得为别人庆祝节日了。慢慢的,这就成了女儿的一种习惯。到了母亲节或是父亲节的时候,女儿都会像过教师节那样为我们庆祝。如果孩子建议我也为他的老师准备一份节日的礼物,我想我会与他一起为老师准备,表示…  相似文献   

10.
又到了下午的游戏时间,孩子们开心地来到了户外,自主选择运动器械进行游戏。有的孩子选择了"好玩的圈"游戏,有的小朋友玩起了拍皮球的游戏,还有小朋友来到了滑梯前面,排着队爬上去滑下来。这时牛牛突然满头大汗地跑过来:"王老师,邓晔博倒着玩滑梯,你看,很危险的!"果然,我看到邓晔博到了滑梯的顶部,头朝下,准备倒着滑下来。我立马过去制止道:"邓晔博,赶快下来,如果你再这样倒着玩滑梯,那么下  相似文献   

11.
【按】各地中小学校期中考试落下帷幕——"几家欢乐几家愁",很多家长为了分数、名次纠结再纠结、发愁再发愁。我想说:孩子的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光明老师:在多数父母眼里,孩子学习成绩比任何其他都重要,学习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朋友的女儿十多年前考上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MBA学位,现在一个世界顶级IT公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些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要么边吃边看电视,要么边吃边玩玩具,吃一顿饭要两个小时。但若是问起老师在幼儿园吃饭怎样,老师居然说他(她)吃饭很好,有时还得第一名。孩子为何会判若两人?究其原因,是家园教育不一致。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平衡膳食,利于消化器官的吸收,因此幼儿园很注重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有的幼儿通过老师的帮助自己能好好吃饭,可一回到家家长却不重视这方面教育,孩子难免又犯。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家在园吃饭一样好呢?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值得家长借鉴,同时还要做到家园配合保持一致才好。  相似文献   

13.
《中华家教》2011,(1):34
Q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个单亲妈妈,女儿今年七岁,丈夫在两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去世了,直到现在我都不敢告诉女儿实情,怕孩子承受不了,只说爸爸到天堂去上班了。孩子有时会问关于爸爸的问题,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知道这样拖下去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但我又怕孩子知道后会有自卑感,造成性格上的缺陷。请问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接受这个现实并帮助女儿健康成长呢?  相似文献   

14.
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这个××内容都讲了很多遍了,这些学生为什么就没有听进去呢?"其实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自制能力,小孩子在课堂上开小差听不进老师的某些讲课的内容完全属于正常现象,可是有的老师却不能静心思考,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思考怎样改善这种现象等,只是一味地批评孩子,试图用自己的威严来迫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但低年级孩子却偏偏"屡教不改",直惹得某些老师怒气冲冲.针对这个问题,我静下心来仔细地做了个分析,大致有两种原因影响着学生的听力:第一种情况就是学生本身就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他们上课时注意力很不集中,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根本听不进老师说的话;第二种情况是学生本身的听力就比较欠缺,他们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如同听天书一般,所以无法理解老师所说的话,听了也就等于没有听.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听课的情况直接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那针对这些孩子听力低下的情况,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是任之发展,还是努力训练他们的听力呢?我想绝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后者,只是苦于没有好的方法.那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语文老师应该怎样训练学生的听力呢?我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点经验,在此跟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某晚,在一个四级小学的办公室里,校长和五个老师认真的讨论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校长:这次县教育科拨给本校20元体育设备费,为了把这些钱用在最恰当的地方,所以特请诸位来一起研究,看添置些什么运动器械。教师甲:我的意见是做一个滑梯,给低年级的小朋友玩玩,你们看怎样? 教师乙:滑梯好是好,就是危险性很大,滑得不好就会有跌伤的事故发生,我看不如买一个小足球给学生踢踢吧。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他们每一天的活动无不是在"动"中进行。怎么动?如何动?家长的溺爱让孩子不动,老师的关爱让孩少动。甚至于有些管理让孩子乱动。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幼儿运动兴趣的发展。怎样有规律地让孩子从入园就慢慢培养运动兴趣,这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没有问题,教师上课有什么价值?这值得我们反思。在"去问题化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机械、被动、教条的回答有着标准答案的问题,与此同时,却让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失去了他们该有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有位科学家曾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万有引力就是从"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一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8.
汪海霞 《辅导员》2014,(22):30-30
暑假里,一次陪女儿去游乐场玩遇到的一个小故事,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家长和老师,对教育孩子问题的许多思考。那是炎炎夏日里一个难得的凉快天儿。在阴云、凉风中,五岁半的女儿快乐地徜徉于蹦床、滑梯和转倚间。半日动作总慢存乔的女儿,很会玩秋千。  相似文献   

19.
比喻一:学习就是"学走路"。有这样一个故事,学生问老师":蜜蜂为什么能嗡嗡地飞,而蝴蝶飞起来却没有声音?"第一位老师循循善诱":孩子啊!蜜蜂嗡嗡地飞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得快,而蝴蝶振动得慢啊!";第二位老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拿起一张纸,先是慢慢地扇,然后快速扇,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空气中物体振动的快与慢所产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哪位老师的做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增值"呢?显然是后者。因为学生自己学会的"会"与老师教会的"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会",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会"。因此,构建  相似文献   

20.
那个周末,我去学校接女儿,正巧遇到了女儿的语文老师.老师很严肃地对我说:"你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心理,前些天她写了一篇作文,说自己像一个海盗,一直很孤独."老师的话让我吃惊.我的女儿,那个大大咧咧、说起班里的趣事滔滔不绝、笑起来阳光灿烂的孩子,竟然也有了孤独的感觉?而且,"像海盗"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