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化学刊》2012,(3):101-101
李忠艳、黄刚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场域理论是社会学术语,是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研究为手段,以当前网络建设为基点,通过交往媒介的应用,构建网络场域教育规范。分析、评定网络场域弊端,并探索网络场域下的交往教育,最终把科学的网络场域交往模式运用于社会实践的管理当中,  相似文献   

2.
伴随数字媒介技术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成为全球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机遇和可能。在技术可供性视角下,社交媒体在底层架构、算法机制和界面形态三个维度对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具有互动参与、情感实践、认同塑造等作用。在以“互动参与-情感实践-认同塑造”为核心环节的文化传播模型中,可供性的“多元可能性”特点和用户关系网络、技术感知等因素,对我国媒体利用社交媒体技术可供性开展文化传播的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在技术赋能下,要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以情感联系为纽带,制定和优化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全球性媒介事件,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弘扬奥林匹克运动核心价值的同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构建的独特场域。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构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是一体两面,蕴含着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共有身份的认同。通过分析北京冬奥会呈现的民族元素、冰雪运动以及“冬奥精神”的涵育过程,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在文化、经济等各层面愈发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形象。与此同时,冬奥传播数字化转型重塑了中华民族认同维度,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国际传播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4.
楼旭东 《文化学刊》2013,(3):162-168
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出现,电视已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日益成熟,成为继电视之后,另一个广泛影响受众的传播媒介。电视与网络提供给人们大量的信息,需要人们有选择性地进行捕捉和筛选,并且须充分而正确地了解和使用媒体。本文结合沃尔顿最新的著作,对信息文化生活展开讨论,并通过对电视和网络两种媒介的分析,阐述了现今媒介文化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以使更充分地理解沃尔顿的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5.
“国潮”咖啡馆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文化空间与消费对象,成为愈发具有显示度的空间媒介与文化媒介,展现出了“国潮”文化的历史性、生活性与创造性,也展现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通过建筑文本的文化符号、实践场域的文化认同、精神载体的文化想象,“国潮”咖啡馆成为当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载体。以“国潮”空间为载体开展国际传播时,应以文化真实感为基因、以文化创意感为底色、以文化生活感为支点,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探索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学已经演进至与传播媒介密不可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隶属于传播媒介的重要阶段。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以网络为基础而生成的各种文艺新形态吞噬、解构经典文艺的现象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当代文学只有在使用互联网媒介时,才能够将这种契合人性的媒介的优势发挥至妙到毫巅,并进而演变出新的文学消费方式和消费特点。这其中,最主要的当属媒介霸权对于文学消费的引导乃至绝对控制以及由移动支付所带来的冲动消费所形成的反理性化趋势。以此为基础,当代文学的消费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重要变迁,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以文学为母体的文化资源的衰微和当代文学强制性阐释的泛滥。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受众需求比媒体需求更直接地影响传播效果。在融合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受众对于跨文化的符号不再被动接收媒介赋予其的文化意义,而更多从自我出发完成对符号的使用。在中国对外传播中,中国符号从主要承担认知功能,到主要承担标签认同与价值观认同功能。梳理并重建原有符号体系,可在新环境下增强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戊梁歌会源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由300多年前传颂至今的爱情故事演化至今,已成为当地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本文追溯了大戊梁歌会的由来、发展历史和现状,基于根基论和建构论的观点,认为族群认同变迁的广度和深度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关于民俗活动与族群认同的关系,笔者认为民俗活动的记忆是族群认同的情感纽带,族群认同和民俗活动在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螺旋式上升方式,有利于族群的团结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老跨境族群排角人是一个人口较少的族群,有着自身独特的族群认同意识。作为一个"边缘化"族群,由于历史、政治和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排角人在不同时期的族群身份认同也随之变化。本文通过分析排角人族群认同的变迁过程,探讨排角人的族群认同的表达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闲暇是主体在个人化时空中的自在性居留及其自我快适感。诗歌中的闲暇书写,即指诗人在作品中较充分地表现了这种生活状态场景和思想情感认同。闲暇对士人实现自我、完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它成为士人某种群体化的积极认同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反映到诗歌等文学艺术创作上,闲暇书写也有一个由微至著的过程。《诗经》中已出现一些初步的类型。东汉中后期,抒情小赋等叙志型文学的繁荣则体现了"闲居以养志"逐渐得到了士人的认同。从汉魏之际直到陈隋,闲暇书写在诗歌史中的表现愈益丰富,在仕隐关系、身份认同、空间场域与景观、风格与类型等方面形成了一些传统,这对文学史、思想史而言都是有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环境、媒介的变化中不断调适、互动,被持续更新与再创造并世代相传,为我们理解文化多样性、开放性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为群体提供文化认同和历史感的同时,也为我们探索全球化进程中异质文化传统中的知识景观、文化景观提供了载体。当下媒介技术的迭代以及社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依靠着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衍生出的网络亚文化逐渐成为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文化形态,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有着重大的影响。根据新精神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有效解决可以使人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该文运用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分析在后疫情时代大环境下,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总结出要以包容的心态和科学的引导,将网络亚文化以多元的形式融入主流文化,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快速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新环境,也可以使青少年在网络亚文化的接触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有效调节自身人格的矛盾,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多样化,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成为教育改革的推动力与重要媒介。一场酝酿于美国大陆的计算机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兴教学生态模式——"慕课",正以风暴般态势席卷全世界。本文通过分析"慕课"对中国大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从学生个体、学校和教师、国家教育部门和IT企业几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网络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传播知识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带来了难题,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网络知识产权同时具有网络与知识产权特征,主要表现为虚拟性,网络环境下凸显知识产权的非实体性,这会增加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度;可复制性,通过网络技术很容易进行复制操作,网络知识产权如文献上传、下载、信息传输等都可以进行复制,这会使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更具有难度,如何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因此。加强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互联网媒体快速发展的实际要求。本文主要从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方式入手。分析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不足,深入探讨对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惠萍 《职业圈》2012,(15):145-145,14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网络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传播知识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带来了难题,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网络知识产权同时具有网络与知识产权特征,主要表现为虚拟性,网络环境下凸显知识产权的非实体性,这会增加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度;可复制性,通过网络技术很容易进行复制操作,网络知识产权如文献上传、下载、信息传输等都可以进行复制,这会使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更具有难度,如何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因此。加强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互联网媒体快速发展的实际要求。本文主要从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方式入手。分析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不足,深入探讨对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府文化在多源族群文化传统中叠加生成,内因和外因都促使广府文化必须自我革新。岭南画派在广府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探讨岭南地区族群文化融合的有益经验在岭南画派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可对广府文化新生态的构建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12,(3):190-190
张晓妍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拗(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利益分化成为众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产生的根源。政治认同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共权力、政治制度等的赞同、认可与支持,也受到了强烈冲击,表现为政治认同危机的出现。在利益分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必须以利益协调为着眼点,化解利益矛盾冲突,才能有效地增进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稳定。对于当前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姌 《对外大传播》2013,(10):16-18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迫使传统纸质媒体必须进行业务转型。纸质媒体开设网络版或建立网站只是向全媒体新闻业务转型的初级阶段。随着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如何优化组合传播力,利用不同媒介平台给受众带来更丰富、更立体的阅读体验,是传统纸质媒体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北京周报英文网首次以全媒体  相似文献   

19.
新型国际传播构成了一个泛众参与的数字舆论场,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物理边界,带来国际传播场域的革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沉浸传播和泛众传播改变了全球人的话语方式和行动逻辑,让信息传递和知识建构成为一场全民的狂欢,因此而形成的"网络虚拟社群"解构着物理时空中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并重新建构虚拟时空的人类共同体和网络政治文化话语。当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讲好中国故事时,有必要全面提升国民的国际传播素养。在当前语境和泛众传播视域下谈国际传播素养,更要基于国家信息安全的大背景,网安则国安。泛众传播的数字媒介时代,一个国家的网络议程设置能力和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是该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全球数字领导力的重要指标。当下的中国,要全面推广全民国际传播素养教育,并将其融入中国的大国国民教育中。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力需做好顶层设计,人人参与,建构立体全面的对外舆论主体生态。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最新的媒介传播形式,短视频APP近两年迅速发展。与传统娱乐方式相比,其短、平、快的优势充分迎合了自媒体时代网民快速阅读的需求,迅速成为一股网络新势力。在短视频平台的热度和流量影响之下,短视频文化一跃成为时下年轻人追捧的主流文化消费形式之一。本文将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分析短视频文化快速风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未来建设短视频文化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