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愁诗人     
《出版史料》2004,(1):69-69
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自己说:“我当然也是最广义最高义的中国诗人。”他在1972年写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  相似文献   

2.
<正>家园,承载着几代人的乡愁。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字里行间道尽数十载的魂牵梦萦。北宋词人苏轼这样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眷恋:"此心安处是吾乡。"古村落,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是20世纪中国诗文双璧的大作家,数十年来作品量多质优,影响深远,无论是大陆、台湾,凡有中文书店的地方,就有人买其作品,诵其作品,其诗风文采,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璀璨的篇章。 说起余光中,很多人会立即想起那首情深意长的《乡愁》,重新品味清新委婉而又重浊沉雄的“乡愁”: 那是恋母的乡愁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那是情爱的乡愁——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那是生死的乡愁——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那也是永恒空间的乡愁——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而所有的一切又都是人生中无法摆脱的无奈,邮票、船票、坟墓、海…  相似文献   

4.
档案文化是在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档案资源进行解读、编研而升华出的档案成果。伴随着记忆工程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渗透发展,档案记忆逐步成为研究档案文化的全新视角。在城市档案管理中,档案记忆承载城市的文化,通过文化同构等方式为城市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档案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品格和文化传承,档案文化承载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业余时间,我喜欢收集、观赏邮票、钱币和火花。那一张张精美的邮票,一枚枚凝重的钱币,带给我无限的欢乐和遐想。为展现祖国宝岛台湾的美丽风光,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至2005年发行了三组5枚"中国宝岛台湾系列"流通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每当读起这首《乡愁》,一件发生在利用大厅的往事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7.
《出版史料》2012,(1):42-42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上世纪70年代写了《乡愁》一诗,脍炙人口,传诵海峡两岸。被人称为“乡愁诗人”。不久前,余光中续写《乡愁》的第五段:未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来那头。这新写的第五段,表达出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期盼祖国统一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问题是档案记忆观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基石和走向深入的前提。本文以档案的记忆属性为出发点,全面阐述了档案与社会记忆存在着承载关系、转化关系、建构关系、佐证关系和控制关系等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任敏 《档案》2014,(11):51-53
城市记忆档案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城市历史文化,开展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构建城市记忆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是维护城市记忆、保护和弘扬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说记忆可能会消退,那么档案则是保存记忆的最佳方式。一封书信、一个账本、一张照片、一本证书……记录着普通家庭的历史,承载着世代相传的家风,也映射着时代发展的历程。书信背后藏着婚姻秘诀爷爷有一个比酒还珍贵的宝贝,里面藏着不让别人看的秘密。好奇心作怪的我,在爷爷微醺状态下,怂恿他拿出了“传家宝”。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9,(Z1):187-188
<正>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市、乡村的面貌都在发生着变化,在不知不觉的变化消失中,城乡的记忆也渐渐被人们遗忘,如何留住乡愁、留下美好的城市记忆,档案的如实记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的从业人员,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增强档案意识,大力宣传档案在城乡建设及城乡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性。让档案在城乡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有目的地收集、征集和记录城乡记忆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理明 《浙江档案》2000,(8):38-38
邮票代表一个国家的名片.我国围绕档案工作发行过两套纪念邮票,一套是1979年为纪念国际档案周发行的<国际档案周>纪念邮票,共三枚;一套是1996年为纪念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召开,发行了<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纪念邮票,共四枚.它们对于向社会、向世界宣传中国档案和档案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今年,7月18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为纪念本次盛会,国家邮政局特发行2000-5M<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该小型张的主图出人意料地选用了一份清代的浙江邮政档案--<排单>,这是我国古代档案首次登上小型张,也是浙江档案首次进入方寸,成为国家的名片,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档案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它承载和记忆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而乡镇档案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档案建设,下面,就乡镇档案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乡镇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高。档案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一项内容,它承载和记忆了农村工作的历史。加强领  相似文献   

14.
仲秋白 《大观周刊》2012,(46):23-23
乡愁是一种情感,蕴涵着对祖国、家乡的深沉挚爱、关心的情怀,从而体现一种崇高的精神品格。余光中《乡愁》在这方面具有典型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仲秋白 《大观周刊》2012,(48):16-16
余光中的乡愁诗汲取中国传统诗歌的丰富营养来滋润、培植乡愁情感。塑造了深刻独特的乡愁意象。它主要表现在显性的,即直接的具体形象和隐性的即含蓄的抽象形象两方面。  相似文献   

16.
档案中承载的记忆虽已成过往,因其事件印痕的本原、象征意味的寄托、叙事情感的表达,使档案记忆在构建中始终保证着“真实”,并可通过场域印证、身份认同、辨伪考订等方式对档案记忆之“真实”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凝结着历史的记忆,是社会文明的直接见证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逐步消融在时代的印迹里。为促进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的焕发新生,文章借助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的记忆之场理论,指出传统村落在历史、时间、变迁中凝聚成具有象征意义的记忆场。在此基础上文章剖析了档案部门参与村落记忆场保护的意义,阐释了村落记忆场赓续乡村记忆、留住乡情乡愁、传承文化遗产的功能,并提出了档案部门就如何推动村落记忆场实现功能最大化的策略,以期使档案部门更好地承担起传承、保护、赓续传统村落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承载着地域文化的记忆基因,反映了特殊时期的文化记忆,具有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本文从社会记忆构建的视角,以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抢救和保护"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并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事件为案例,探索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模式与传播路径。研究发现: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资源的整合,体现了由组织记忆向公共记忆、碎片记忆向整体记忆、固化记忆向活态记忆的转型,而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探索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资源的产业化、国际化和多媒体传播路径,大大推动了苏州丝绸记忆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国家档案局信息网:一张张带着岁月旧痕的图片,一份份散发着神秘气息的宫廷档案,一件件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实物……作为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项目之一的《清代杭州宫廷档案展览》于5月16日上午在杭州市档案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20.
乡村记忆档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记录各种乡愁的记忆载体。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乡村的村容村貌、村庄院落、风俗古迹和传统文化渐渐远去,有的面临消失。建立乡村记忆档案,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保存乡村历史,留住乡村记忆,将乡村记忆完整地记录下来已迫在眉睫。下面,就建立乡村记忆档案,谈一点个人的浅显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