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核心议题,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强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接班人的摇篮,大学应担当起文化建设重任,通过增强现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提高文化自觉能力,培养文化感情,生发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践行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大学生成为推进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的鲜活力量。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有着较好的知识储备,但是在文化认知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文化自信不足就是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未来社会进步和祖国发展的主力军,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和提升策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文化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并且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因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批判反省和自觉认同,关乎人对自身生存意义的认知,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基础。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文化自信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建构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实践过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成就奠定了现实基础,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筑牢文化自信建构的心理根基,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供的多元文化交流语境则为文化自信建构提供了场域基础。  相似文献   

5.
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文化发展的精神价值,利用红色基因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中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高校应注重用红色基因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进校园、进网络,形成以红色基因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增强红色基因的文化熏陶和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君祎  胡中卫  奚淼 《文化学刊》2023,(10):117-120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立足新时代新起点,公共图书馆必须从坚定文化自信中激发自强动力,从提升服务效能中实现创新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建设为主题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遵循《决定》,充满文化自信,追求文化自强,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对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当代大学生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自身社会适应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并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价值。同时,高校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立足主流意识形态思想阵营,借助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积极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独特的大学生适应能力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长江 《职业圈》2014,(29):83-83
职工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总在工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中即强调:着力建设以职工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高校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细化至课堂教学和各项文化活动中,希望真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然而,这种互动还是以班级为基础,但在高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学生自身对班级的概念已经淡化,宿舍、社团等平台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影响力。因此,本文客观分析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重要性,及其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保障。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二者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都有着尊重包容的态度,都有着继承创新的品质。只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刻全面了解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科学内涵、外在和内在逻辑关系,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一直以来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通过提升自身的红色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增强教职工群体、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全面落实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之在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动力,自觉做红色文化、中国精神的弘扬者,踏实走好中国道路,让红色基因永葆活力,成为推动党的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法宝。该文首先分析红色文化内涵以及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其次基于文化自信角度阐述高校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以期为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姜懋棠 《职业圈》2011,(29):15-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提出要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和航向。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和灵魂,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和物态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是精神观念文化范畴里一种文化,这应是狭义"文化"概念。政治文明是文明范畴里的一种。"价值"概念定义,当前争议较大。价值在形式上是现实人的历史存在方式,价值内容就在现实的人日常的现实的历史发展的实践生活过程之中,价值的本质就是现实历史的发展,一切价值都是现实价值。"价值"概念与"文化"和"文明"两个概念关系很密切。当前,学术理论界在谈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时,有不少人显得很浮躁,只是自发盲目自信,缺少理性自觉的价值分析和文化自立。要克服自发盲目自信,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理性自觉性自信,真正实现理性自觉的坚实自信,自为自强,就得自觉积极地推进政治文化建设和文化自立,对现实进行价值理性分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当代中国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开启创新性发展征程的必然趋势,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公民法治教育,从而极大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文化认同首先是一种价值认同,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内聚力量催生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引领。文章从梳理我国文化自信的历史脉络出发,从文化的国际视野、文化的功能定位、文化自信的价值驱动等不同维度深入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文化自信的基础、养成和意义,提出当前文化自信的不足,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文化自信的内生路径和外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其倡导的价值理念与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相契合。重新审视和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梳理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扬弃,与时代发展潮流和当代大学生特点相结合,抓好大学生的教育契机和教育载体,引领大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崇德向善的力量,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缺乏民族文化自信的情况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些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盲目排斥,有些大学生又过分追捧西方文化。作为孕育大学生的摇篮,高校必须提高认识,重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使他们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充分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须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炼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标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与时俱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它是建立在生生日新的世界认知基础之上,要求具备自强不息的主体自觉,践行革故鼎新的治理追求,拥有见几而作的行动理性。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可以促成产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顺天应人的时中意识、勇猛精进的自强意识、止于至善的进取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中医药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在当代要坚定文化自信就需要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繁荣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需要有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自觉,不断提升大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需要对中医药发展现状认真自省,不断增强中医药院校师生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紧迫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需要促进中医药文化自强,不断增进重振中医药辉煌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